香港xx影星李小龙


姓名:李小龙

原名:李振藩

乳名:细凤

英文名:Bruce Lee

藉贯:中国广东顺德

出生地点:美国旧金山(旧金山)

出生:1940年11月27日

终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父亲:李海泉 (粤剧名伶)

母亲:何金棠 (欧亚混血儿)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姊

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七日结婚 育有一子,一女。

妻子:莲达·爱美莉 (英国、瑞士血统的美籍)

子:李国豪1965年2月出生(因拍摄电影"乌鸦",1993年意外身亡)

女:李香凝1969年4月出生(曾拍电影"浑身是(胆)")

李小龙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于美国,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细凤),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为何东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爱瑜。

◎1946年

参与演出{dy}部电影《富贵浮云》,正式在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更与父亲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片中演出,自该年起在香港参演二十二出粤语片,除《细路祥》外还有《雷雨》、《人海孤鸿》等的表现最为突出。曾用过的艺名有“李龙”、“小李海泉”、“李小龙”。

◎1955年

该年夏天拜咏春宗师叶问门下习武。

◎1957年

夺香港校际拳击赛{gj}。

◎1958年

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同年夺得“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gj},并参与电影《人海孤鸿》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国。9月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于周路比餐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读生涯。

◎1960年

12月毕业于爱迪生技术学校。

◎1961年

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1962年

4月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dy}间“振藩国术馆”。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及创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参加加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同月12日与莲达(Linda Emery)在西雅图结婚。

◎1965年

儿子李国豪(Brandon Lee)于2月1日出世,七日后(即2月8日)父亲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参演福斯公司的电视剧《青峰侠》助手加藤一角,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来坞名人如史提夫,麦昆及罗曼-波兰斯基。在洛杉矶唐人街开设第四间“振藩国术馆”。

5月出席华盛顿的“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作表演嘉宾。

6月出纽约的“全美空手道公开赛”作表演嘉宾。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无线电视《欢乐今宵》及丽的电视《金玉满堂》的采访并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伤,卧床四个月,伤愈后仍须服用止痛药。

◎1971年

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万港币破香港纪录。

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

9月开拍《死亡游戏》

11月获国际武术xx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

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zj0}技艺奖”;该片同时获剧情片殊荣。

2月停拍《死亡游戏》,接拍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门》。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晕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岁零8个月。

◎1979年

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

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获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

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7年

在李小龙遗孀莲达及女儿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总会于美国成立。

◎1998年

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xx奖”。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wy}入选的华人。

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9年

美国政府计划于2000年发行李小龙纪念邮票。

1960年,李小龙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他主修哲学,也学习戏剧等课程。
  李小龙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张便笺上写道:“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zg}薪酬的超级东方xx。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1970年,李小龙宗师确实轰动了整个西方。然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没能实现自己对家庭的诺言。
  1973年,李小龙在事业{df}期间突然死于台湾女星丁佩的家中,引发了众多的猜测。 
  李小龙只活了32年,但他活得痛快淋漓,傲骨铮铮,是个真正的汉子!
  李小龙的名字在欧洲也家喻户晓。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都有专门介绍李小龙的网站,李小龙所主演的电影至今仍是不少DVD发行公司的“镇家之宝”。在市场上还能看到不少电子游戏、T恤衫等以李小龙形象为卖点的产品。
  “现在影星如此之多,为何还要对已经死去35年的李小龙如此纪念呢?”当记者问一个日本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在你看来,李小龙在35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们看来,龙是不死的。”
  人物档案
  李小龙,一代武术宗师,功夫电影xx,世界功夫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dy}人,打入好莱坞的xx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语词典。在中国福建南安又有以截拳道为基础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李小龙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偶像,真正的功夫良才。
  身高:174cm
  体重:64kg
  血型:O型
  近视:600度
  体重:140磅
  出拳力量纪录:400磅
  胸肌:41.5(扩胸前)44.25(扩胸后)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学历:华盛顿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兴趣:练武、冥想、跳舞、阅读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编辑本段]关于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宗师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赴美深造自创截拳道 。
  由于害怕李小龙学坏,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送李小龙到美国留学。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馆,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琳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gj}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xx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涉足电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了两部影片,{dy}部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zg}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精武门》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预算,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和“双节棍”,令人赞不绝口。 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 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xx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岁。李小龙陨落之后,万民齐哀,天地同悲。如今人们还在依旧深深的怀念着这条巨龙。正如xx青年作家申宝峰在《李小龙》中写道“横空巨龙降苍穹,天地同悲五雷轰。龙虽远去心依旧,英明永存影不终。”虽然李小龙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英雄大名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回荡,他的经典影音会xx停止的被人们回顾。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zy1}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xx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xx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zw}”,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毫无疑问,李小龙是一个天生的xx,一个xx中的xx。
  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即便红透整个世界的成龙都很难超越。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三十二岁、五部电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时才会有人另写这样一份东方xx。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澄清对李小龙的误读
  李香凝逐条列出她对事实的澄清,修正多年来外界对李小龙的部分误读,还涉及到众说纷纭的李小龙之死,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她作为女儿,在澄清真相时数次谈到澄清这些,是因为“不能违背李小龙的哲学”。部分“误读”如下:
  1.李小龙从未跟依诺山度学双节棍。
  “没错,许多文献里都提到我父亲向依诺山度学过双节棍,但是这不是事实。我父亲是自学双节棍的。我会尽快给你更准确的信息。”
  2.李小龙从未经过西洋拳训练。大家说李小龙在上中学时体育课上的拳击练习。
  “我认为我父亲从未在高中参加过拳击训练。”
  3.李小龙从未与木村交过手,从未输给过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俩人练习,切磋武艺。”
  4.原本讲述李小龙是在拍摄《死亡游戏》时去世的。
  “我父亲刚刚开始拍《死亡游戏》时就停止了,并去拍摄《龙争虎斗》,也没有继续拍《死亡游戏》,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龙从未参加“长岛国际比赛”,也未得到过{gj},他仅仅是去表演。
  “我父亲没有参加这些竞标赛(或任何竞标赛),因为在哲学上他认为这样比赛不符合武术的理念。他不相信搏击,因为真正的拳击是没有规则的。因此,他没有在这些比赛上做表演,也从未参加过比赛。因此,我认为{zh0}不要表现他在任何竞标赛上表演,不管是用什么名字,因为这有悖于他的哲学。如果你要表现他参加比赛,那么就是梦幻般的。”
[编辑本段]李小龙荣誉榜
  
  1957年,获香港校际拳击赛{gj}。
  1958年,获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gj}。
  1971年,被国际武术xx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获金马奖“{zj0}技艺奖”。
  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xx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zw}",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富士山树立起一尊李小龙塑像,人们尊他为"武之圣者"。
  198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
  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8年,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xx奖”。
  1998年,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wy}入选的华人。
  1998年,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终身成就奖”。
  1999年,美国政府颁授李小龙“多米尼加艺术奖”美国演艺同业公会授予李小龙“终身成就奖”
  1999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将李小龙评选为20世纪{zj1}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dy}人。
  2000年,金氏世界纪录,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7月24,美国电视台vhl选出历史上200个最伟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龙名列其中。
  2004年,英国传媒协会特为李小龙颁发“xx大奖”。
  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百年光辉之星”奖。
  2005年,入选《人物》“电影百年xx人物”之一 。
  2005年,获“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
  2005年,当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2005年,获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2007年,入选英国Total Film杂志“50大电影英雄”。
由李小龙宗师所创立的实战搏击功夫————截拳道(JKD),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世界xx的技击术。李小龙作为中国伟大的实战技击家、武道哲学家、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世界影视xx,他集合了咏春、太极、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宾武术以及法国拳术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于1966年创立了一种全能、无规则搏击的现代武道:截拳道(JEET KUNE DO)
什么是截拳道(莲达.李)
  李小龍用這句話開始了他那篇發表在1971年9月號《黑帶》雜誌的題目為《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 Karate》(《從傳統武術中解放你自己》)的意味深長文章。在小龍去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看來是頗有必要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這些年來,我不斷聽到截拳道世界中的爭論與混淆之言。小龍早年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時的高級助教木村武元曾多次對我說,現在是需要做些事情的時候了,以確保李小龍的截拳道不致於在小龍的{dy}代門徒全部去世後失傳。
痛苦的起因
  在小龍的墓碑上刻著:“截拳道創始人”,我真誠地希望有{yt}小龍的徒孫輩們讀到這碑文時,會知道他們的師祖是一位有著多麼非凡創造力的天才。我為目前所讀到和聽到的關於什麼是“截拳道”這個名稱涵義的眾多片面解釋與論點感到痛苦。小龍曾說過:“一旦有人妄稱截拳道是什麼,或是與這個與那個又有所不同,那麼,不妨就讓截拳道這三個字永遠消失罷!xx掉這虛有的名稱,只讓它的實質存在罷!截拳道只是個名稱罷了!”我一直對小龍這解釋抱有崇高的敬意。有時我想:是的,讓它消失罷,小龍會更願意這樣,而不願讓人把這名稱用到一套有限的單純模仿他打鬥動作的技巧上,或是一些以任何武技和實用主義哲學教條折衷而成的大雜燴上,或是以上三者的混合體上。那麼顯然,截拳道可以意味一切或什麼也意味不到。或許,“截拳道”這個名稱很久以前便應該消失了,但是現在,在小龍逝世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一名稱卻被越來越廣泛地與李小龍失傳的武術聯系在一起。現在是該再一次將手指指向月亮,看看它能否讓截拳道之光華通過的時候了。記住,像小龍說過的那樣:“手指的作用在於由它指向那照亮手指與周圍一切的光茫源頭。”為了研究這天空的美景,就有必要讓那些小龍的摯友與嫡傳門徒團結在一起來探究截拳道的含義與指導方針。
  1996年1月10日至11日,13位小龍最傑出的原始嫡傳門徒,包括小龍當年開館授武的兩大助教木村武元與伊魯山度、三名第二代弟子、我的女兒香凝和我,在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制定了一系列對於永保李小龍的武術遺產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
原始派與概念派之爭
  我們的討論變成傳媒中熱門的話題,當時爭論最多的是兩種表面上似乎背馳的觀點,那就是把截拳道分為“原始的”和“概念的”兩派。概念派指責另一派盲目自大,只是單純模仿小龍的動作而無視他關於不斷提高與改進現有武技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發展的遺訓。而原始派則斷言,概念派是建立在一套為適應發展而不斷改變的理論基礎之上,而這種做法將導致截拳道原始之根最終消失。
  我們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就會認識到,就像陰陽標誌特徵:陰中帶陽,陽中帶陰,互為對方中包含要素,小龍當年傳授的原始內容,是包含了上述兩派中所共有的獨立探究事物本源的概念:“學武之道,絕非是單純的模仿,亦非知識的簡單積累與混合。學武之道,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一個永無終止的過程。在截拳道中,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那些為我們所忽略而遺忘在背後的事物本源過程。顯而易見,世上存在著一個由李小龍親自創立並傳授的“未經混合”的武技與哲學體系;截拳道之要素並非一件單一事物,而是一個{zd0}限度發展自我的獨特進程。因此結論是:“原始派”和“概念派”兩種截拳道學說所教授的知識並無真正不同,“原始派”和“概念派”的稱謂是無意義的,應早日xx,兩派應團結一致。但問題仍然存在,不管怎樣,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截拳道之名意味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我們要盡力澄清。
  與會者討論認為:目前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以傳授一些被稱作“截拳道”的東西為學校招牌,其傳授者只有一點點有限截拳道知識或根本不懂截拳道為何物。這些學校盜用“截拳道”之名,或僅僅依靠一些目前已非常流行的截拳道書藉來教授學生。這種做法已在公眾中導致對“截拳道”認識上有著極大的混亂,特別是對那些真心希望獲得xx截拳道傳授的愛好者造成了很大損害。因此,我們開始便一致決定採用“振藩截拳道”之名來稱謂李小龍的真正武道藝術,期待將李小龍用畢生心血創立和傳授的武技與哲學同其他一切冒牌的“截拳道””區別開來。
振藩的復興
  我們選擇“振藩截拳道”這個名稱是頗具深義的。首先,“振藩”是小龍的中文本名。“振藩”二字在中文裡的意思是“喚醒和震撼外邦”,小龍用的偉大中國文化照亮世界各族人民們的心靈。再者,小龍當年在西雅圖開辦為他生平的{dy}間正式武館時,便是命名為“振藩國術館”,由此可見“振藩”這個名稱的重大歷史意義。小龍的xx助教、嫡傳高足木村武元,至今仍以“振藩國術”之名向學生傳授小龍早年所傳的武藝,因為這個名稱是小龍當年在西雅圖生活期間親自制定的;伊魯山度也在教授小龍當年學校全部課程包括“振藩國術”在內。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振藩”之名方得以保留至今。
  我女兒李香凝在會上建議將真正由她父親創立的武術命“振藩截拳道”,這一提案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許並即時通過。應請注意的是,在“振藩國術”與“截拳道”之間並沒有一道十分明顯的分界線,因為小龍的武術進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前後關聯、密不可分的過程。經過一段長時間討論,前來西雅圖與會者一致決定:“振藩截拳道”將被用作我們成立的非牟利團體的正式名稱,從而使這個名稱得到法律的保護與承認,並使後代獲益。
  在這裡,我們又想起了小龍在1971年所寫的文章中的一段話:“我們可以假設,很久以前,有位武術家發現了部分真理。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拒絕將這些尚不完善的發現加以歸納總結……但當他過世以後,他的學生們把他的設想、他的基本原理、他的喜好和他的理論當做一種教條來遵從……當屬於一個人天性中的流動直覺被後人固定為一種模式,成為一種混合的知識……如果這樣做,忠心的追隨者所建成的不是一座知識的聖殿,而是一座被他們所埋葬的創立者智慧墳墓。”當然,我們成立這個組織,不會用規章制度和強硬命令去阻礙熱愛截拳道的人們追求個人解放的熱潮。
  但組織有不同類型,其中有一類組織賦予自己一種職權,培養人盲從,目的是想使組織長久存在。這倒像小龍在批評“模式”的時候所說的那樣:“所謂”模式永遠不會被視作真理,因為它那僵化的規則與原理是不准被人違背。對於活生生的人來說,發揮個人的特長與創造力,永遠比盲從那些僵化的模式更具重要性”。
突破束縛獲得自由
  小龍非常清楚,他所創造的打鬥方式並非任何一種“模式”,他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突破“模式”、“外型”和種種“教條”的束縛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出於這種美好的願望,我們的組織不會抑制會員的成長,並且鼓勵會員進步。我們決定使“振藩截拳道”成為另一種類型的組織,它成立的目的是通過追尋李小龍的武術資料,從而得到真理,我們可以從學術上的教材得到,例如:書、文章、錄音帶、錄像帶、專家研討會與個人輔導。決定成立這個組織,是因為我們一直為信念而奮鬥。而這一信念,早在1975年經我允許而把小龍的筆記整理出版的《The Tao of Jeet Kune Do》(《截拳道之道》)時便已提出。當年小龍在整理筆記時,曾嘗試把這部書定名為《Commentaries on The Martial Way》(《武道釋義》),但他當時猶豫而沒有出版。他不太願意出版這部筆記,是擔心他的方法被拿來當作真理或效法的典範及永遠不准違背的教條。小龍逝世以后,我撫心自問,覺得小龍的筆記中所總結的知識是如此彌足珍貴,若永遠封存起來,對世人來說將是無可估量的損失。



郑重声明:资讯 【香港xx影星李小龙】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