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封面报道:东北农业海外行动(下篇)_根生态的守护者_新浪博客
大项目、大合作、大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大思想、大智慧、大胸怀的人才参做保障,在过去的市场经济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是时事造英雄,胆量起着决定因素的作用。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管理体系和市场规则逐渐完善时期,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后时代,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大市场物资交换、资本运作、市场竞争时期,将会是实事创英雄。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精神学习、以实干的理念创业、以真实服务赢得真实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位置,应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世界经济主角中特有的气质。
   由此我想到在我公司创业初期,只有二个人时,在我发放给农民的产品使用方法宣传品底行我就印了:
真实的科技、真实的企业、真实的产品、真实的文化-----从根做起!回想到如今企业七周年的日子里,我很感谢我自己能够在过去的七年,用自己真实的行动和所感所得证明了“真实”两字的力量。

下篇:黑龙江独行猛进

 

《农经》从黑龙江政府网站得到的消息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黑龙江省已在俄罗斯开发农产品基地面积达520万亩,其中2009年新增1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长23.8%。黑龙江省已有34个县(市)走出去,分别与俄罗斯签订了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协议,建立境外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项目158个,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520万亩,开发规模在6万亩以上的“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10个。在合作过程中,过境大型农机具1万余台(件),对俄罗斯劳务输出累计5万余人次。


2009年9月,《农经》记者得到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境外农业开发牡丹江现场会上发来的消息称,“今年牡丹江已在俄罗斯开发、经营耕地220万亩,提供的农产品已占到俄罗斯远东地区1/3。”


俄罗斯xx新闻社地区网站2009年11月12日消息称,俄罗斯远东地区为发展农业而划拨给外国人的农业用地面积到目前为止已达34.7万公顷,其中2009年增加了6.6万公顷。万顷良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波格拉尼奇内区的铁路站点叫格罗捷阔沃,中国人习惯地称它为格城(格城与绥芬河口岸距离6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区和中国接壤的{zd0}陆路口岸。)。


这里属长白山余脉,近距离观察你会发现,田野中白雪覆盖下,还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没有收割,以大豆居多。这里就是中国人在俄罗斯耕种的土地“宝国”农业基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宝国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境外农业基地。


2009年11月1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委书记徐广国率牡丹江代表团抵达俄罗斯格城的宝国农业基地。看到“宝国”公司种植了超过1万公顷的土地,徐广国说,“我市提出在境外再造一个牡丹江农业的目标,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宝国公司已成为格城地区粮食收获量{zd0}的企业。


据介绍,这个基地建于5年前,当时公司成功地购置了俄罗斯的一家农场,获得了1万公顷可耕种土地49年的使用权,成为绥芬河边境口岸开放以来最早涉足俄罗斯农业的大开发。


2008年,公司购入新型播种机、联合整地机、大马力牵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50余台套。同时购入烘干机、提升机等其他配套设施4台套,烘干窑也正式投入使用。新建4000平方米猪舍,形成种植、养殖产业链条;完成仓储库建设3000平方米,提高了企业仓储能力。


经理刘建平骄傲地宣称, “今年公司下属的伊列娜经济贸易有限公司被滨海边疆区评为先进农业企业,给他们发了“那么大一个奖章”。


宝国公司被俄罗斯滨海边区树立为农业种植的典范和科技种田的一面旗帜,公司也因此享受到多项俄罗斯优惠政策:他们在俄罗斯购买化肥、除草剂、柴油等均可得到10%左右的优惠;办理劳务手续,俄罗斯当地政府给每人优惠1000美元,从绥芬河到莫斯科费用补助2000元人民币;公司的农业税全免;还可在当地银行享受和俄国公司一样的xx业务……


“宝国”农业基地的成功实践,是不断发展壮大的牡丹江境外农业的一个缩影。从1988年绥芬河一支67人的农业承包团队,在前苏联滨海边疆区巴拉诺夫斯基国营农场开承包境外土地先河后,牡丹江在近邻俄罗斯的境外农业,便一路领跑全省。


2008年10月,《牡丹江市对俄罗斯农业合作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此次制定的实施方案,分为国外与国内两个目标,其中国内目标为:到2015年,地产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计划实现25万吨,对俄罗斯农产品基地35万亩;国外目标为:到2015年,在俄罗斯耕种面积700万亩,在俄罗斯种植粮食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种植业产值突破50亿元,在俄罗斯生猪饲养量15万头,对俄罗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元,劳务输出突破1.5万人次,农业园区建设突破10个。


牡丹江市对俄罗斯农业开发由单纯种植业向种植、养殖结合方向发展,3万亩以上的综合性开发企业达到18家,建成大中型油脂加工厂部2处,饲料加工厂16个。其中,在俄罗斯建立了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园区,落实省扶持资金80万元,园区面积达到15万亩。


牡丹江市市长张晶川在2009年年底欣喜地说,“在加快建设哈牡绥东对俄罗斯贸易加工区的同时,牡丹江还在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的沿边开放先导区。牡丹江及时调整了对俄罗斯合作的模式和方向,大力推进了境外园区、陆海联运大通道、境外农业等建设,不断提升对俄罗斯经贸合作档次。”


滨海边疆区是俄罗斯远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农业资源丰富。从松树口岸到格城,从格城到十月区,从十月区到乌苏里斯克,从乌苏里斯克到海参崴,公路两侧,差不多都是肥沃的田野,大面积连片耕种,发展规模种植在这里成为现实。


中国人在十月区购买耕地使用权,近郊地带大约每公顷折合一两万元人民币,远郊地带更便宜。


乌苏里斯克市杜马主席鲁季对来访的牡丹江代表团说,“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金融危机的事,可我在中国的边境城市没有看到什么金融危机,农业方面也没有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双方应当加强农业合作。”


《农经》记者了解到,持有类似观点的俄罗斯地方政府官员不少。




木业潮涨
谈到绥芬河木业未来发展格局,友谊木业总经理陈湘舟断言,“以后绥芬河将成为板材的集散地,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在俄罗斯原木加工后,运回绥芬河,使这里呈现另一种木业新格局。”

受俄罗斯原木进口关税上调,2009年上半年绥芬河口岸进口原木232.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另一个数据表明,从俄罗斯进口板材数量大增。当地检验检疫局资料表明,今年上半年共受理进境报检板材23.5万立方米,500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1.28%和66.58%。


显然,在绥口岸进口的木材中,板材所占比例正逐渐增大。为适应俄罗斯的政策,一批批的中国木企到俄罗斯包山头、办木材工厂正是绥口岸板材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农经》记者从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得到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今,有57家黑龙江企业通过商务部核准,在俄罗斯开展木材加工和采伐。


2008年,32家。2007年,34家。2006年,8家。

 

据哈尔滨海关统计,2009年黑龙江省进口原木560.8万立方米,价值6.7亿美元,进口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119美元。2009年黑龙江省自俄罗斯进口原木544.1万立方米,下降33.3%,占同期原木进口总量的97%。


俄罗斯是我国{dy}大原木进口来源国。从2000—2007年,俄罗斯原木在我国进口木材总量中的份额平均保持在53.22%的水平上。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森林资源,其1/3的森林面积和1/4的木材蓄积集中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在中俄边境口岸上,木材进出口及加工企业在中、俄两国遍地开花。


在近几年绥芬河木业发展中,看到俄罗斯逐年飞窜的原木关税政策,绥芬河部分大规模木企涌向俄罗斯开展木材采伐和加工业务。


2007年年初,俄罗斯的原木出口关税仅为6.5%,远远低于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从2007年7月份起,俄罗斯原木的出口关税率将提高至20%,但不低于10欧元/立方米。至2009年1月,俄罗斯计划将原木出口关税梯次上调至80%。新政策将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原木出口关税{zg}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在计划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的同时,也计划投巨资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大型森工企业。俄罗斯林业署署长罗休普金在解释新《森林法》时表示,在提高原木出口门槛的同时,俄罗斯有意向国外投资者开放木材深加工行业,招商引资。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国投资者,俄罗斯将提供“一系列公平、公正的优惠措施。”


这就是黑龙江省大批木材企业蜂拥到俄罗斯开办工厂的主要背景。目前,这一趋势也并未减缓。


《农经》记者电话采访绥芬河市当地一些木材企业时了解到,俄罗斯在提高出口原木关税的同时,却下调锯材的出口关税,白桦和山杨等锯材将被划入单独的外贸商品名录分项中,出口关税为零。此外,对其它针叶树种的板方锯材将不再征收出口关税。因此,一些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已经与俄罗斯在滨海边疆区开展木材加工领域的合作。


“其实,俄罗斯木材企业比我们还着急,他们的原木生意难做,也面临着企业转产深加工的问题,而更需要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支持。”《农经》记者在采访中,绥芬河友谊木业的负责人一语道破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友谊、三峡、兴佳等这些当地有一定实力的木材加工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在俄罗斯办厂,与俄罗斯企业合作。他们在俄罗斯原木粗加工后,运到绥芬河精加工,产品最终出口中国内陆或欧美市场。


目前绥芬河已有40余家企业在俄罗斯设立公司,专门从事森林采伐和木材出口,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横跨境内外的集采伐、仓储、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谈起目前绥芬河木企的发展现实,绥芬河三峡木业负责人感慨道:“要不是当年考虑成本这一块,选择了在俄罗斯建厂,现在我们企业日子肯定不好过,面对俄罗斯木业政策调整将措手不及。”


同样是一车原木和一车板材,其运费相同,关税相差一块,运回一车板材又相当于运回国内两车原木的价值。


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绥芬河友谊木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潘长德分析说,“比较来看,进口一火车皮原木的运费约2000美元,原木的出材率在60%左右,直接进口板材节约的运费足以支付在俄罗斯建立木材加工厂的费用。”目前友谊木业已在俄罗斯建立了4个木材加工厂,雇用了80名俄罗斯工人,增加了俄罗斯当地税收和就业,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宝清农场
2005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宝清县农民王新友在宝清县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俄罗斯宝清县农场,并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列宁区签署了5000公顷土地10—20年的租用合同。这些耕地全部是方块田,是前苏联大农场耕种的农田,地下10米可采水。


2005年8月31日,俄罗斯宝清县农场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依法注册成立了宝俄丰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到目前,王新友带着40多名农民来到俄罗斯创业。宝清县对凡是赴俄农民,每人给予资金补助,还实行先种地,后交费用。宝俄丰收有限公司经理王新友介绍说,“当年由于初来乍到,没有经验,效益不算太好。经过一年多的历练,每个种地的农民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6年2月,第二批农民53人被王新友带到了俄罗斯,当年新增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大豆694万斤,销售额为694万元,年出栏生猪1500头,销售额为1200万卢布。


经过王新友的努力, 2006年7月19日俄方政府代表团一行7人来到了宝清县,双方领导人签订了《中国黑龙江宝清县政府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列宁区政府友好县区协议》。


2007年,粮食年产量1215万斤,销售额1823万元。年出栏生猪2000头,销售额1600万卢布。


2008年,粮食年产量2250万斤,销售额为2925万元,年出栏生猪2500头,销售额为2000万卢布。


2008年,农场种植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了4200公顷,土地开发不断向纵深发展,产业也走向了多元化。经营100公顷农田的农民有15户,经营300公顷的4户,经营500公顷的1户,经营700公顷的有6户。春秋两季开垦农田400公顷。多年来,王新友带出国外的农民有70%成了百万富翁。


据《农经》记者了解,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有农业用地33万公顷,其中耕地8.9万公顷,其余土地到处是成片的五花草塘和撂荒地,连片面积均可达到几千亩以上。每公顷地可产大豆5000斤左右、玉米8000—1万斤、水稻1.5万斤左右。


逊克模式
30多岁的高强,在俄罗斯已闯荡了多年。他说,1993年他随着黑河边贸热一起下海,做了几年边贸服装生意。后来他把今后发展的方向锁定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1998年,在俄罗斯波雅尔克沃镇开办孵化场,获得了{dy}桶金。


4月,他开始在俄罗斯搞农业开发。{dy}年,由于没有经验,他只开发了100多垧地,种了大豆和少量的蔬菜。由于土地肥沃,亩产比国内要高出不少。在境外种地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一下子种了400多垧粮食,还种了90多垧蔬菜。


2003年,高强看到俄罗斯的西瓜销路很好,一斤中国西瓜合人民币1元左右。当年他在俄罗斯米哈伊洛夫区租种了6公顷土地,全部种植了西瓜。


虽然那年秋雨连绵,但他的西瓜还是喜获丰收,每公顷达3万多公斤,总产18万公斤,扣除各项成本纯收入18万元。2004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增加了品种。种植了2公顷的元葱,每公顷单产3万公斤;种植2公顷土豆,每公顷单产3万多公斤;西瓜面积扩大到8公顷,单产3.5万公斤;还种植了80多公顷大豆,平均每公顷单产1500多公斤,个别地块单产达2000余公斤。


2006年年末,高强收购了逊克龙昌经贸公司。


2007年,龙昌公司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米哈依洛夫区波亚尔科沃镇养殖场签订3200公顷的土地种植合同。该公司计划在2007年种植土地2100公顷,其中蔬菜40公顷。


高强解释说,“在逊克每户农民也就几公顷耕地,而在对岸撂荒土地多,只要能吃苦,正常年景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没有问题。”现在,高强在俄罗斯租种土地4000公顷,蔬菜大棚30多个,名下还有一个养殖场,常年雇工近百人,有大小马力拖拉机19台,固定资产近千万元,是逊克名副其实的境外开发大户。


通过几年的经营和实践,为支持农民境外种植,逊克县政府牵头,在俄罗斯注册了三家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在俄罗斯集中承包了1万公顷土地,逐渐形成了“政府搭台、公司运作、农户经营、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公司统一为农户办理涉外经营手续、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组织物资过关、统一结算贸易往来资金。


县长白树升说,“现在逊克县的境外农业开发正在形成一个小气候。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走出国门,推动外向型农业开发向深度发展,县里专门出台了《逊克县推进对俄罗斯农业战略升级的实施意见》,免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位一体”
通过多年实践,黑龙江农垦探索出了“四位一体”的境外开发经营模式:即农场为管理主体、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商务部门为协调主体、境外公司为服务主体。这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稳定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形象。


黑龙江垦区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占中俄边境线长的1/5,有38个农场与俄罗斯接壤,其中有10个农场地处边境口岸周边,对俄罗斯农业开发具有十分便利的地缘区位优势。比邻的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为吸引中国投资,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土地租金较低,而且一般都以实物抵租,种地成本比国内低近一半。


200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黑龙江农垦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农业种植项目纳入中俄两国{dy}届经贸投资项目序列。同年6月,在中俄两国{dy}届投资贸易促进会议上,垦区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俄罗斯xx资源厅
正式签署了120万亩、租期49年的土地开发合作协议。自此,垦区对俄罗斯农业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从2003年对俄罗斯农业开发开始运作到2004年正式签署项目协议,截至2008年年底,5年时间黑龙江垦区已有9个分局、28个农场、3家xxxx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生产资料加工、粮食处理、木材采伐等开发项目30多个,累计种植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水稻等各类农作物70万亩;建生猪养殖场2座,养殖规模2000头。


几年来,黑龙江垦区在俄罗斯总计生产粮食1亿斤,但运回国内的粮食仅占2%左右,大多在俄罗斯当地销售。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说,“目前俄中农业合作水平较低,但合作前景广阔。”


2006年,黑龙江垦区在菲律宾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基地。2009年10月,北大荒种业集团与菲律宾4位自然人共同组建了北大荒(菲律宾)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与浙江卡森集团合作,在巴西共同租种土地30万亩,目前已在南美建立起稳定的大豆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能够成为对俄罗斯农业种植合作的{dy}大省,除了地缘优势外,也在于以黑龙江农垦这家大型国企为轴心的带动下,个人投资、民营企业的农业直接投资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集约优势。


但是以俄罗斯辽阔的疆域,丰富的土地资源来呼应,黑龙江省即使集全省之力也嫌太小,而分散的经营方式无形中也增加了风险。


整合东三省的农业资源携手合作,急需探索省际合作的新模式。

 

文|《农经》杂志记者 曲哲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封面报道:东北农业海外行动(下篇)_根生态的守护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