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4 18:30:50 阅读32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思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wy}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中国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zdj0}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就是在中国的优越性。
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长达12小时以上,不被工头逼着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一声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能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卫生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如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显然跟中国人的理念不一样。在印尼,这样的工作根本没有人去干。所以我认为,这些所谓的世界工厂落户中国,是由吃耐劳的中国人的血汗支撑着,这些工厂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生存的,除非有中国人,才能完成这苦力活。
二、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昨天,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们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同时由于工厂也缺乏长远计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活,何必到南方来卖命?
日本在技术开发上,可能不比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所以说,不占优势。但有一支世界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他们灵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练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练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三、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算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也没有一家达到起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
四、以低技术为主体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xxx,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zg}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五、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xx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xx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的选拨标准,大量无能、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sjj}规模的企业;能造成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并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我的话很不好听,但中国不是有句话叫:苦口良药利于病吗?
大中国应该想到小日本前面去
中国这十几年基本上跟着美国模式走。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前,中国基本上又跟着日本、韩国的模式在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才开始按着自己的规程走,走出了让美国人造成的困境,但损失是惨重的,陪上了几万家出口厂的倒闭。
丰田金蝉脱壳不成反被掐
美国几大汽车厂几乎要倒闭,要找替罪羊。舆论一出来,世界最霸道的军警美国就宣布丰田车有问题,并让FEI制造莫名其妙的假刹车失灵案,唤丰田社长到美国国会答辩,要在全世界范围对丰田进行制裁。
这次中国已经觉察出没的阴谋诡计,并没有照美国的之意走而只是走下过场,让丰田的丰田社长到北京解释道歉一下而已。在这次的中国行动上,确实看到大国的风范,因为中国不再相爱那个接受美国的摆布了。
丰田是一个集团,有十几家关联企业,而且有四五家是世界500强。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转移是很容易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汽车产业把美国打得不行,美国要求它作产业调整。日本很多地方不得不隐身,不去争产量{dy},更多把精力放在合资企业、关联企业,把这些利润隐藏到那里去。
而今在世界的不景气情况下,丰田又出了大风头,不仅打败了美国,连美国的汽车出口也满不在乎的给挤到九霄云外去了。丰田的宣传部的担当告诉我,丰田就是要走自己的世界之路。
日本这一套经济体系,是一个财团的模式,是金融和商业、制造业的一种结合体。但今天随着日本民主党的上台,日本对美的政策和态度变了,无奈,美国又拿出大棒,对日本政府和企业进行打击,这样,丰田挨整了、倒霉了。
南方人学日本、北方人仿美国
在美国、这种模式只有一家,就是通用电器。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来留下的制造业企业,只有这一家。但是在日本,百年企业有上千家。这背后是一种经济体制,再往后就是文化,这套东西跟中国的晋商和徽商上联系在一起的,有我们老祖宗的身影在里面。
明治维新的思想家,实际上是把王阳明那套东西拿去了。王阳明是浙江人,浙江商人的经营模式,和韩日经营文化是相同的。反过来,浙商对产业、金融和商业也是混合经营的。
外国商业模式,中国学的到吗?南方人把王阳明的东西又拿回来,运用到世界发展战略上去。精心开发自己特色的产品,巩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以小胜大,以弱跟强,坚持跟着大树沾着阳光的孕育,而默默地成长,不张扬。
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是有区别的,学得到、学不到在于文化的土壤。比如南方跟日本有相通的文化,可以按照它的模式去发展;比如浙商前一段时间搞浙商银行,也是一种混合的业态。北方从文化基础来说,其实跟美国更相通。
日本创新很隐蔽、中国引进很积极
传统的看法是,日本人执行力强,创新力低。但我在日本二十多年看到的是,日本现在是全球创新力排名{dy}。开发、开发、再开发,不创新,人就要死亡,企业就要灭亡,创新就是生命力。日本这个创新力的背后是什么?
最近十几年,日本在金融上呈现弱势,那么,它的资产都用在哪儿了?一个是资源,一个是知识产权。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排名前十位,有六个是日本公司。这些钱都用在技术储备上了。包括现在赚钱赚得最厉害的液晶产业,都是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所以,日本的诺贝尔奖拿得多,是因为日本人全民一心搞研究开发的结果。
日本目前积累的技术,足够它吃三十年了。中国的技术积累则严重不足,归根到底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我的一位同学在做中国手机的开发研究,他坦率的告诉我:我们的手机几乎都是引进来贴上自己发明的标签,再去申请国家的补助资金。因为我们再开发,也来不及赶上人家的技术水平,只有花钱买来,才跟得上市场。
海尔日本公司在三洋不景气的时候,买下三洋冰箱研究所,并接受了一百人的员工。当时日本媒体报道,中国人领导日本人不可能,会有一半人辞职。结果,日本的社长杜镜国就是以人心换人心,硬是把胃喝坏了,而把日本技术人员的心安定了。现在,海尔三洋冰箱研究所成为世界{zyx}的开发机构,不仅给海尔开发提供方案,还给日本家电企业提供产品模式。两年前就开始黑字,为海尔赚了难以估量名誉和丰盛的利益。
这就是日本人,信不信由你,匠人的精神,农民的风格,造就了经济强国。日本在大街卖得最多的是专利,中国在大街上卖的最多的是牛皮。日本人只要开发出来,就能够把技术投入很快转变成商品,{zh1},再进入到技术开发上。这就是财团体制形成的东西,能够形成一个循环。而中国人太浮躁。太安不下心来,所以只能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