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由叶伟夫《和氏璧》谈正定古城对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意义
好文章,我转载了。谢谢!

和氏璧又称“月光石”、“拉长石”,出产于我国湖北省神农架的板仓坪、阴峪河一带。据《韩非子"和氏》载: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玉璞(结核形,玉石外表包着石质皮层),拿去献给楚历王,被楚历王和大臣、治玉匠人们误认为石头。为此,卞和被判欺诳君王之罪砍掉左脚。武王接位后卞和再次献玉又同样被砍掉右脚。文王接位后,卞和抱璞在荆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文王问其原由,命玉匠凿去石皮,获得一块晶莹可爱的稀世珍品,把它列为国宝,称之为“和氏之璧”。赵国时期,和氏璧落到了文王越惠的手里,武力雄厚的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的国土为诱饵,欲巧取宝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门客蔺相如自荐出使秦国,并负责“完璧归赵”。蔺相如与秦王几经周旋、斗智,{zh1}差人携宝归赵。这就是《史记"蔺相如传》中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为了寻找“和氏璧”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而和氏璧始终是一个千古之谜。和氏璧究竟产于何地,又是什么样子呢?古今记载众说纷纭。《韩非子"和氏》说:“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后汉书》、《太平寰宇记》等史籍又说出自荆山、景山。地质学前辈章鸿钊在《石雅》中认为和氏璧可能出自南漳、竹山一带。前不久,湖北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郝用威先生,经多年考察研究,揭开了“和氏璧”之谜。所谓和氏璧即是月光石、又命拉长石。由于钠在钙长石晶格中,具有定向排列,所以在阳光照射下,从不同方位观察,它便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史记》记载:“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因为它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的“变彩”特征,故为世人所珍爱。郝用威先生考察探索的月光石和史籍对和氏璧的记载相吻合。因而可以证实:这种月光石就是古代的和氏璧。它出产于湖北省神农架海拔3000米高处的板仓坪、阴峪河一带,即是当年楚国卞和得到玉璞的(荆山)产地。


——该条目摘录《中国印石"印石发凡》叶伟夫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dy}版,第547页。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由叶伟夫《和氏璧》谈正定古城对石家庄城市文化的意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