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干混砂浆在中国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几年,2004年上海已经初具规模的砂浆企业有50家左右,同时全国也相应的展开了干混砂浆的宣传。在中国干混砂浆企业大部分由国内公司规划,如上海水泥厂、上海天众、天津水泥厂等;由国外公司规划的干混砂浆企业也有好几家,如唐山盾石、上海朝阳、东莞易施宝等,。
干混砂浆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要全面铺开还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2、国内外干混砂浆可行性分析
干混砂浆有其自身的特点:①工厂化生产干混砂浆、解决了砂石在运输过程中的散落污染问题;产品控制严格,质量大大提高;砂经过烘干筛分、粒径分布均匀、施工速度提高;施工非常灵活、现场比较方便
国家今天大力推广发展干混砂浆,可不管从成本、污染、能源的角度考虑,都有一定的发展限制,如果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质量要求严格,预拌砂浆经济快速;如果传统的城市小规模建筑,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即可以解决。
特种砂浆的发展是事在必然,可普通砂浆在中国的发展更需要研究。
3、国内外砂浆企业规模分析
干混砂浆企业是一种生产型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为:材料采购--材料处理--储藏--配料--混合--包装(散装)--成品仓储--销售输出,设计构思为一种快速的生产线流程;干混砂浆企业受工厂场地、产品运输、物流系统、销售覆盖率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企业xx有不同的规划方案。下面就几个方面比较国内外企业规划应注意的事项:
⑴国外劳动力成本昂贵,占产品成本比例大;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占产品成本比例小;在构思企业时不受销售覆盖率的影响。中国劳动力丰富,产品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材料、能源、运输成本中;在构思企业时主要考虑节约能源、减少运输成本。所以,国外会把一个干混砂浆企业设计为生产能力非常大,而在中国要求化整为零,以销定产,尽量缩短运输距离,降低产品成本。
⑵国外的企业形态非常健全,企业投资风险小、投资需要规模化;在中国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投资主要为私人资金,要求投入资金尽量少,要求资金回收短、频、快,企业规模化操作不需要太明显,
⑶国外的市场比较规范,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宏观定价;中国的地下手工作坊企业在短时期内还没办法消失,对企业规模化投资还有很大的冲击。
⑷在国外知识产权比较完善的地区,企业形态非常重要,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产品结构才能够体现企业形象;在中国,通过中国特有的销售方式,企业只要具备独立产品的技术及生产能力,产品就有可能销售入市场。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中国的干混砂浆企业不应该向国外一样作大规模的投资,应该以实用性考虑,降低投资风险,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4、砂浆设备分析
综合研究筑霸王、M—tec、劳特、爱立许等国外知名砂浆设备,我们可以看出其共同点:
4.1烘干系统
国外都不提供完整的烘干系统,也不提供配套烘干系统的全套技术图纸、资料。但是他们还会对烘干系统提出很多技术要求,包括烘干出砂温度必须<60℃,出砂的粒径比例必须满足某某条件,不得大于多少等等。这些要求也是在中国国情的条件下,很难实现的。
就说砂温度的问题,在国外,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不容许自然堆放冷却,生产的全过程都在封闭的流程中完成,要求砂的温度应该在烘干后的冷却设备中完成;在中国,自然堆放冷却不就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吗,这样就可以减少设备,减少生产成本。另一种考虑方面,有可能他们的后期设备也没办法解决温度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们后期砂仓配置比较小(都在60立方左右),设备启动后满仓砂工作时间比较短才提出温度<60℃的要求,如果料仓配置非常大不就解决了吗。国外是不是以在考虑干砂企业与干混砂浆企业分开的缘故。
4.2料仓系统
国外设备料仓都在10个以上大料仓、12个以上小料仓,可以生产产品的种类是多了,可生产成本,设备投资成本成倍的增加了。中国的国情私人投资始终要求最小的投资,最快的速度出产品。
国外设备料仓都在60立方左右,就普通砂浆而言,储藏的干砂在2小时内就会用完,这样的设备其实对普通砂浆好象有点不适合,这样的思路解决普通砂浆,始终感觉太小。
料仓的设计情况,最能体现国外系统设备没有考虑中国的国情。从其设备的设计理念分析,是不是国外干混砂浆也仅仅在特种砂浆上,普通砂浆还是走不通的。
4.3除尘系统
国外设备的除尘系统处理的确比较完好,但除尘系统的代价也并不低啊,一套干混砂浆生产线的除尘代价要600万,好象只有国家形象工程的项目才可以出这样的钱。
4.4运行成本
国外的干混砂浆生产线就好象一台大卡车,其实使用时发挥它的用途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国外考虑的主要的是操作人员的劳动力费用;在中国需要去考虑的是运行成本,电费、机器折价费;所以国外的设备在国外比较适合,但在中国,还需要调整。
5、结束语
统观国内外干混砂浆企业,国外企业投资方向广,系统设计比较精细,适用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但在中国,从投资的经济人群、发展的需要等都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