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最冤枉的七大国产电影_雷震博客Basic Wang
      其实本片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应该是比《大内密探零零狗》更有诚意的作品,关键在于无论是片商的宣传点还是观众的看点都错了位。片商在宣传中有意往《变形金刚》上靠,这其实等于自寻死路,中国观众已经被《变形金刚》的{tx}折服了,再打“变形”这张牌,自然而然地会被扣上“山寨”这顶不怎么光彩的帽子,这必然会影响其口碑;再则观众们今年夏天已经被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忽悠”了一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再次看一部风格“接近”(实际上xx不是一回事)的电影的兴趣顿减;还有在演员阵容上面显然《机器侠》的演员不如《灵灵狗》的演员更具娱乐号召力,这些都是导致了《机器侠》的失败。而实际上《机器侠》的无厘头搞笑手法要更高级一些,或者说创作态度更端正,而观众们和一些影评人往往只是盯着本片的“山寨”戏份攻击,殊不知“山寨”正是这类电影的核心,就是因为所谓的“山寨”才娱乐,只不过港片的日渐式微,除了周星驰的无厘头,其他人恐怕都很难被买账。
      站在观赏性的角度去看,在今年的一堆献礼片中,《秋喜》{jd1}不算一部难看的电影,在大部分时间里本片情节紧张颇有悬念,而且场面细腻考究,制作也算精良。但是本片遭遇了票房滑铁卢,除了《建国大业》、《风声》等“势大气粗”的献礼片“攻击力”更强,导致观众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心理疲劳之外,很大原因在于《秋喜》注入了太多导演个人色彩,在某些情节和人物的处理上有些想当然的不足,后半部分的过度“矫情”影响了整个电影逻辑上的合理性,即便是不太懂电影的观众也能觉得后半部分有点跑题,这也影响了本片的口碑。但是,《秋喜》失败的主因恐怕还是国庆档一拥而上的“献礼竞争”太惨烈了,如果换个档期,未必就是这么个结果。
      这电影一定不是如它表面闹腾得的那么肤浅简单,至少它和时下流行的很多山寨喜剧片不一样——我相信很多人看本片时一定有这种感觉。《我的唐朝兄弟》{jd1}不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片,如果有人用流行的“山寨”这个词来形容本片,那其实是一种人云亦云的短视。诚然本片有很多技术上的毛病,诸如喜感不足笑料不猛,诸如场面不时尚主题不清晰,但是无论是片中的对白还是某些场面都是表明,本片导演{jd1}不仅仅是想拍一部跟风的山寨喜剧片,这是一部喜剧氛围下的悲剧,是一部没有“动作”的“纯”动作片。所谓的良民其实是的麻木不仁为虎作伥的顺民,所谓的官兵其实是鱼肉乡里无恶不作的贼人,所谓的强盗其实是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义士,在一片闹哄哄乱纷纷之中,本片想说的东西很多,只不过在提前上演的贺岁大战之中,《我的唐朝兄弟》因为它的特立独行和有想法而少资源,悲惨地死在那些真正的烂片脚下。
      在香港本片叫《xx犯》,本片票房在内地应该是惨败,而且看完的人几乎都是怒不可遏,因为看不懂,显然是因为电影审查的原因,改动得“惨不忍睹”。其实,如果看原版的《xx犯》会舒服很多,无论是在剧情上还是结构上都比较协调,除了那个“伪小孩”的情节处理得太过突兀之外,本片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而且郭富城表演卖力,事实证明昔日的偶像天王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阅历和修为也在加深。这样“不符合”大陆电检制度的电影其实压根就不该在内地公映,这样的结果既害了电影本身也坑害了观众,同时也增加了民众对广电的憎恶之情,可谓一损具损,可以说《罪与罚》在内地的票房失败是失败在“电剪”之手。

      委屈指数:★★★

      匪夷所思的故事,但又“入情入理”,唯美的画面,唯美的故事,温情脉脉的阴阳之恋,无疑本片是一部相当有诚意的作品,美女导演俞飞鸿显然有意在不违背艺术性的前提下,给本片加入了“人鬼恋”这样颇有商业色彩的观赏元素。但是这样的电影似乎生不逢时,即使是没有《建国大业》的强势阻截,本片的票房也未必乐观,尽管集导、演于一身的美女俞飞鸿是一个亮点,可事实说明俞飞鸿+段奕宏这样的组合娱乐性远远不够,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大内密探零零狗》或者《熊猫大侠》那样闹哄哄的组合,哪怕看完以后就骂也不去捧场《爱有来生》这样的诚意之作,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是那些天天骂国产电影“烂片”的人也未曾对这样的作品有过丝毫“恻隐之心”。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上,要么有炫目的{tx},如《变形金刚》、《2012》;要么足够娱乐足够搞笑,如《夜店》;要么阵容时尚哪怕内容狗血,如《大内密探零零狗》、《熊猫大侠》;要么演员有号召力,如《气喘吁吁》、《花木兰》,否则其他小众电影,哪怕品质上佳,哪怕诚意十足,也会无可奈何的。
      本片制作精良,具有史诗气质,演员表演也颇为卖力,张铁林的老谋深算、郭富城的叛逆桀骜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错了。本片{zd0}的败笔来自于父亲、儿子、继母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这个戏做得有点过了,以至于冲乱了整个影片的结构,导致了人物和乱世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弱,而后者正是很多人更愿意看到的东西。晚清这个日薄西山的帝国时代出现的晋商群体对于中国近现代商业文化具有深刻影响,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题材,创作者在还原一百多年前的历史风貌上不遗余力,但这也是双刃剑,导致了巨大的成本投入,赔得一塌糊涂。尽管有不足,但无法否认《白银帝国》的品质比后来的《花木兰》高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这至少是一部在认真去追思我们过往历史和醒喻今人的严肃的电影,可是真正能认真看这样的电影的人可能不去影院,而能去影院的又看不进去这样正儿八经讲故事的电影,对于他们而言剧情雷人煽情无度的《花木兰》可能更具吸引力,这不知道是中国电影的悲哀还是中国观众的悲哀。
      国产电影不是{jd1}没有好作品,可好作品还需要有足够吸引人的阵容,好的阵容还必须加上一个好的形式,而有了好的形式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机会,这就是贾樟柯的难题。《二十四城记》{jd1}是一部能震撼人心深入骨髓的电影,然而悲哀的是能被这部电影感动的人太多的同时又太少,言其多是因为本片所反映的那一代从昔日的荣光和沧桑中走来的人现在依然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最广泛最中间的力量,言其少是因为能真正走进影院去看这部电影人中属于这个阶层的人又太少了,这种极度写实的电影对于拿着爆米花和饮料坐在电影院的那些人而言实在是太沉闷了,因为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那个时代,何来共鸣?而真正能有共鸣的那些人很少有人舍得掏几天的生活费去感觉贾樟柯的心意,不是他们不懂得,而是因为在柴米油盐的现实和抚今追昔的情怀之间,他们只能现实地选择前者,这中间需要跨越的是那几十元的钞票,这个看似不多的数目,对于中国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隔在电影院和他们之间的巨大鸿沟,而这大多数人正好是《二十四城记》票房的根本。这是{zh0}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是无论如何,贾樟柯的目光一直向下俯视着中国社会的底层,这样的导演让人心生敬意,这样的作品让人难以平静,而这样的《二十四城记》和可怜的100万票房也是中国电影这个看似热闹的2009年{zd0}的不幸和{zd0}的悲哀。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在过去的2009年表面上很风光,其实这其中进口电影至少占了半壁江山,而国产电影除了少数几部赚钱之外,大多数还是赔钱凑数的,而这样的状况应该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里面,电影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需要跟进,观众基数扩大的同时还需要市场培育和细分,电影制作中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短视行为需要改变,更为重要的是高昂的票价和民众实际收入的差距需要缩小,否则,这样的“冤案”还会不断地上演。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最冤枉的七大国产电影_雷震博客Basic Wan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