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中信蜀都风筝节_其乐融融的_百度空间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虽然今年三番五次的倒春寒让成都的天气阴冷难耐,但是大家放风筝的热情一点也没减少,正如盛开的油菜花一样。今天,微风徐徐吹来,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中信蜀都未来城观看风筝节的风筝
表演
草坪上早已挤满了人,大人小孩拖着风筝线,奔跑着,欢笑着。五彩缤纷的风筝,把灰暗的天空,点缀得异彩纷呈。


一进会场的门,就被入口处精致的飞鹰风筝迷住了,高达2米的飞鹰形态威武,栩栩如生。


乐乐和融融在主办方那里领了空白纸自己涂抹,我在一旁帮他们捆扎竹子骨架。
现在的风筝多用尼龙布面和铝合金骨架,传统的用竹篾做架,糊上彩纸的风筝已经比较少见了。难得这次中信蜀都订购了这种古老的风筝,让我也手痒起来,正好扎个风筝给小朋友们见识见识妈妈的能耐。小时候经济不发达,所有玩具都是DIY,挝xx枪、折纸、剪纸等等,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每年的寒假就是小伙伴们扎风筝,放风筝,比谁的风筝飞得高的好时候。


果然宝刀未老,乐乐在白纸上画好图案,我把纸粘到绑好的骨架上,再穿上线就好了。“一、二、三”,乐乐一手提着风筝,一手拿着线团,逆风跑着,风筝迎着风扑楞了几下,“唰”地就飞上了天空, 真开心。


乐此不疲地玩了一阵,表演的时间到了。一抬头,只见一条百多米的巨龙腾空而起,飘摇在风中。

“快来签名,超大的风筝哦!”一个巨大的三角形风筝引来大家的惊呼。小朋友们热情地在这个长12米,宽6 米,重量达70多斤的xxx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重达70多斤,要几个人才抬得动。

6个彪形大汉拉住风筝绳子跑起来,风筝腾空而起,拉开了风筝表演秀的精彩序幕。


接下来,几位{dj1}风筝高手施展绝活,陆续放飞了各式软体风筝、清道夫运动风筝、几百米的串形风筝等特色风筝,让我们大饱眼福。



乐乐融融喜欢的京剧脸谱风筝,极具国粹特色。


风筝高手们制作的风筝造型各异,稳稳地飞在天空,热闹非凡。 其中,“风筝 王子”邓静带来的数百米长的巨龙风筝最为抢眼,一出现就备受xx。



准备工作很重要,助手们帮忙把一节一节的龙身理顺。

工作人员尽职地扛着龙头。

准备好!


“起”,一声呼喊,几名壮汉一起拉住绳子,协助邓静将这条大龙放上了天,只见这大龙扶摇直上,令人叹为观止。

收风筝更是桩高难度活计


风筝平稳落地,大家还在意犹未尽地感慨。



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里面摆放着许多珍贵的航空航天器具模型,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上面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感谢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发明,我们把春天和快乐一起放飞


附录: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yt}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郑重声明:资讯 【忙趁东风放纸鸢----中信蜀都风筝节_其乐融融的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