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中分子聚异丁烯由进转出
资料来源于:2010年 3月12日《中国化工报》(未见原文,不知作者是谁)
2009年,国内中分子聚异丁烯进口量从前些年的几千吨下降至几百吨,出口量却超过千吨,成为净出口国。这一方面说明,国内中分子聚异丁烯日益壮大,无论从数量、质量均已满足国内需求,国外产品失去竞争力而淡出;另一方面也显现国外中分子聚异丁烯国外产品市场重点已转移,需求量增加较快,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无论这两个因素哪一个是主要的,国内市场饱和、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已显现。
中分子聚异丁烯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1万~10万的异丁烯聚合物。国内对聚异丁烯的研究比较深入,技术进步也较快。早期技术是铝系催化聚合技术,较早实现产业化的是杭州顺达高分子材料公司(最早是吉林石化精细化学品厂),目前仍保有5000吨/年(产能应该是8000吨/年)的产能。而比较先进的硼系催化聚合技术也已成熟(中分子聚异丁烯硼系催化聚合技术说成熟还早,就连吉林石化都“已将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利用自身优势停产中分子聚异丁烯转而发展低分子高活性聚异丁烯”。 硼系催化聚合技术说起来也不难,关键是思路要清晰,要明白低分子聚异丁烯的硼系催化体系和中分子聚异丁烯硼系催化体系是不一样的,硬将低分子聚异丁烯的硼系催化体系套用在中分子聚异丁烯生产上,那是要吃苦头的),采用此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是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催化体系目前仍是铝系催化聚合技术),除了催化体系采用新技术外,该公司在聚合撤热方式、洗涤方式及脱挥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技术改进,使得国内中分子聚异丁烯的产品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中分子聚异丁烯用途比较广泛,胶黏剂、食品添加剂、防水材料、油品改性、电子电气、医药等行业均有应用。但我国的应用市场由于受消费观念、经济、质量、环境理念和习惯的制约,发展并不快。目前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密封胶、食品添加剂行业,其他行业应用还较少。前些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中空密封胶的发展,也拉动了中分子聚异丁烯的需求,增幅均达到20%~30%,但近年来增幅收窄。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国内中分子聚异丁烯市场容量基本在1.2万~1.5万吨之间,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中分子聚异丁烯市场供需趋于平稳,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已减少。
国内具有中分子聚异丁烯生产能力的企业有山东鸿瑞、杭州顺达、吉林石化、南通开泰四家。其中,吉林石化已将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利用自身优势停产中分子聚异丁烯转而发展低分子高活性聚异丁烯;南通开泰采用早期技术,产量少、成本高、品质低,基本失去竞争能力。主要产能集中在山东鸿瑞、杭州顺达两家企业,2009年两家公司装置开工率均达到80%以上,各占半壁江山。据可靠消息,山东鸿瑞已于2009年10月开始了二期扩建工程,2010年10月产能将达到1万吨,加上杭州顺达原有的5000吨产能(产能应该是8000吨/年),届时国内产能可达1.5万吨(18000吨/年),国内市场将被这两家公司瓜分,并且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国外中分子聚异丁烯生产商只有德国巴斯夫、日本日石两家,生产能力在2万吨,国际消费市场除了密封胶、食品添加剂行业外,由于防水材料、改性材料等其他中分子聚异丁烯下游产品发展得比较快,因此需求量增加较大。根据市场反馈预测,2010年我国中分子聚异丁烯出口数量还会增加。
纵观中分子聚异丁烯行业,国内产业布局已经完成,产能已经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产品发展方向应侧重技术进步,从聚合工艺的改进,前后处理的新技术采用入手,提高产品内在品质。在市场开发方面,应重点盯住国际市场,增加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系列产品,赋予中分子聚异丁烯以新的性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行业发展方面,在产业布局已经完成情况下,要提高进入门槛,不宜再重复建设装置、盲目扩大产能。同时应加大中分子聚异丁烯应用市场的开拓力度,联合国内科研力量开发中分子聚异丁烯下游产品,使国内中分子聚异丁烯应用领域得到拓展,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增加,这是我国中分子聚异丁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
浙江三鼎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点入可查询)
销售专线:0575-88686810,0575-88132971(传真) 负责人:韩秀山(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3221596738/13675797338 更多请看:韩秀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