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

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

 

                                                       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先农坛、后土祠,这些千百年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庄严祭坛,已经淹没到高楼大厦的深谷中去了。北京东门仓胡同这些曾经的皇家粮仓,也早已经变了模样。

    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转身。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

    虽然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它拥有7.2亿农民,320多万个村庄,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

    2005年4月7日上午10点,在大海上行驶了22天之后,一艘来自加拿大的 “蓝色梦想号”的货轮停靠在我国深圳赤湾港。对于这艘货轮来说,这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靠岸,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船上装载的4万3千多吨小麦,是联合国捐赠给中国的 {zh1}一批扶贫粮食。联合国援助中国已经整整26年,从这{yt}开始,中国的粮食不再依靠外来的援助了。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我们十分有信心,中国能自己养活自己,粮食生产将来中国有能力帮助其它国家.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农民的贡献就已经载入史册。

    这段50多年前的资料录像,记载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也记载了那一代中国人承担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奉献的年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工业,只能从落后的农业中挤出资金。

    从1952年到1978年间,通过统购统销,农业贡献资金4500亿元左右,支撑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在短短的28年里,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那时打下的基础,而这一切,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当华西村的村民住在洋房里,分享着年产值400亿元的喜悦时,山西蒿店村的村民只能几代人挤在阴暗的土房里,盘算着每年600元的收入该怎么花;当中国年产值过亿元的村庄超过8000个的同时,还有1.4万个贫困村依然为养家糊口发愁。

    当河南西平县粮棉基地的20台联合收割机,3天收完3000亩小麦时,在相隔不到50里的这个村子里,农民还在用传承千年的传统农具,为8亩地里的麦子,全家人要弯腰驼背地忙上半个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zg}的省份与{zd1}的省份相差29倍。

    希望和困惑、机遇和挑战、不变和巨变交织在一起,演绎着中国农村这个特殊的阶段。

    纵向看,我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760元,年均增长12.6%,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横向看,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差距仍在扩大,2008年收入差距达到了11020元。

    姚景源: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状况,我们都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向小康方向去努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由农业走向工业时代的时候,大都经历了农弱工强、城乡失衡的转变过程。巨大的城乡差距也曾经在大洋的彼岸上演。

    20世纪初,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也曾历经艰难转型。这些刚刚走出乡村的农民,这些在炼钢厂、在矿井里工作的人们,这些年仅4、5岁的童工,在恶劣的环境里超时劳动,报酬低廉,前途不保。

    今天,工业化的先行者已经走过这片沼泽。乡村和城市生活水平的差异已经不大。然而,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工业化的后来者,还在不能回避的失衡之中探索、跋涉。

    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大都伴随着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今天,英国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6%,美国为3.9%,加拿大为6.7%,法国为10%,农民已转化为“农业工人”,农场转化为企业,乡村和城市的划分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而中国面对的现实国情是:农业占GDP的比重 已经下降到11.3%的同时,农民仍然占到总人口比重的大半。

上个世纪,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曾经指出:“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 今天这个命题跨越世纪的门槛,正摆在中国的面前。

    一个拥有7亿2千万农业人口的大国,如何完成转型,走上城乡均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正在xx的一道{sjj}难题。

    和今天中国那些产值过亿的明星村不同,这个村庄是因为一段历史而出了名。30年前大包干的带头人,如今就在自己的雕像下边工作,接待着往来的参观者。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村长严俊昌:“那个是我,当中是我这个是我。”“看着这么瘦啊,不像啊?”

    “那个时候怎么不瘦呢,我瘦的才100斤了,吃没得吃,穿没的穿,特别这2天,正在外面要饭,我有一次要饭要到上海,我不好意思要饭,我1-2天没有吃饭。我差点把自己饿昏了

    30年前的农村改革,以“包产到户”作为发端,创造了当代农民伟大的xx。亿万农民的潜能再次被xx。

    从197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粮食总产量由3048亿公斤迅速增长到5122亿公斤。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也渐渐离人们远去。

    长期困扰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迎刃而解,但随着粮食产量到了阶段性的顶峰,农民继续向土地要收入,却越来越困难。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宏昌 :农村搞生产的帐很容易算,人均2亩地,一亩地就是300到500的效益,你搞的再好,一人就是1000到800 元钱 。

    这里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zd0}的区域之一,——黑龙江北大荒农垦区。在红星农场,董克江一个人就耕种了1800多亩地,今年秋收结束之后,他算了一笔账,仅靠玉米、大豆,年收入就达到了50多万元。虽然有些年份受粮价起伏波动的影响,但这种规模经营 还是让他成了附近有名的富裕户。

    从红星农场南行300公里,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附近,农民庭前屋后一切可用的地加在一起,人均耕地也只有4亩,在人地关系更为紧张的浙江、福建等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

    在我国,2.4亿农户分散居住在320多万个星罗棋布的村庄中,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分散的微型家庭农场,每户面积平均只有7.5亩。

    人多地少,无事可做。对此农民有个形象的说法:三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五个月休闲。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上个世纪,xxx曾经指出: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的劳动力和费用的减少 成相等比例。如果一个农业劳动所生产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可以供养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这就意味着80%的农村劳动力能够从农业中解放出来。

    在田野、庄稼承载不动数亿农民希望的时候,一些人开始探索离开土地的道路,乡镇企业成了中国农民为了富裕,进行的{dy}次大规模的转移。

    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资料录像。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农村大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一批批乡镇企业。1亿3千万农民洗脚上田,转型为企业的职工,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xxx在会见外宾时 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xx没有预料到的{zd0}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一次点燃了农民走上富裕的希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在拥有58家乡镇企业的“中国首富村”华西村,每天有近千人到这里参观学习,在村里的一面墙上,一幅西天取经图描绘着得道的艰辛和修成正果后的美好。如今82岁的老书记吴仁宝已经成为这个参观景点的一部分,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到这个礼堂,向来自四面八方的乡镇干部介绍经验。

    20年来,取经的人一拨拨走过,农村的土地上虽然没能克隆出一个个华西村,但是人们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了 “蘑菇村”、“草席村”、“烤烟村”……有的靠五金配件、有的靠发展旅游,一个个特色产业村成为农村大地上的亮点。

    成立于1954年的常熟千斤顶厂是苏南最早兴建的乡镇企业之一,员工主要是周边乡镇的农民。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到产品销往全球的集团公司,顾雄斌说这是因为每一次事关企业生死时,都成功转型。在短缺时代过去之后,如何一步步转型、参与市场竞争,对于乡镇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顾雄斌:我们厂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手工业作坊的代表,就是前桌台凑到机子,有个小的台钻。已经很不错了,再一步步发展中间我们通过一个过程中间,我们搞一些车床,一些刨床,依靠这些 车床刨床我们进入了半自动化的过程,我们开发了千斤顶,我们当时做的3吨8顿十顿,实际上已经半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已经和国际上比较接归了。锻炼适应市场的过程中间,严格说也就是我们企业不断提高的一种方式。

    30多年来顾雄彬见证了苏南许多乡镇企业的兴衰。在他开车经常经过的路上,有不断增加的厂房和烟囱,也有废弃的车间和生了锈的机器。而乡镇企业和它的主体农民,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市场考验,不断地成长起来。

    江苏省镇江市后巷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天线城,制作的电视天线销往各个省市,率先成为镇江的“亿元乡镇”。

    过去的天线市场,早已变成了蔬菜和杂货市场。当电视天线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之后,后巷镇农民及时转型,如今又打造成了“中国工具之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90多家。全球每3只麻花钻中,就有一只来自后巷。

    曾经刀耕火种般的乡镇企业,在逐渐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已经能和先进的城市工业较量,甚至排在行业的前列,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这些由农民创造的离土不离乡的企业,贡献了我国GDP增长的近三分之一,同时,农民收入的

    34%也来自乡镇企业。

    东、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它们有限的容纳能力,使得乡镇企业不能xx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城市去,成为千百万农民的一种选择,但对于祖祖辈辈 靠种粮为生的他们来说,打破传统并不容易。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过后,成千上万个农村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分别,1亿4000万的农民,告别巴山蜀水,告别洞庭湖区、告别渭河平原——尽管他们有难以割舍的亲情,尽管有着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但对于富裕的向往,对于现代生活的渴望,使他们毅然地走出农村,顽强地向城市的缝隙里扎根。

    这些曾经握过锄头、牵过耕牛、打过粮食的手,来到城市每月能赚到1000多元的工资,每到年底的时候,能够愉快地寄回家里 一笔来自土地之外的收入------

    这是一个因打工而出名的县城。从一个村3、5个人进城当保姆,发展到2万多人,无为县的保姆已经闻名全国。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新房;一人打工,带动全家,一户打工,带动全村。

    2008年,四川省外出农民工达到2000多万人,全省劳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

    河南省外出打工人数达21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居全国xx。外出务工的收入达到1611亿元。

    湖南,外出农民工达1200多万人,劳务总收入超过900亿元。

    从全国的统计看,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贡献之一就是农民打工的收入,占增长部分的40%。

    让多数人走进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英国,用了150年时间。美国,用了100年时间。日本用了60年,韩国用了25年。城市化的道路,是农民改变千百年传统的生活方式,是离开土地来增收的道路。这是条注定不会轻松,但不能回避的道路。

姚景源:我们农民人口占我们国家人口总量的大半,所以显然如果说我们农民不走向小康,我们不可能谈到我们国家走向小康。农民增收了他们就能够成为我们国家工业品{zd0}的市场,工业品有了市场 ,城里人就有了就业,农民贫穷还是富裕,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回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发端于农村的改革,使我们的粮食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经济欣欣向荣,城市改革也随之顺利开展;当农民收入增长,我国的内需和消费也日益旺盛。今天,当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依然是实现平稳发展的坚强后盾,农村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市场。

    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采取措施,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到“少取、多予、放活”,再到免税补贴,建设新农村,国家财政每年数以千亿的资金注入三农。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我国的工与农、城与乡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

    村村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户用沼气、农村电网的建设,使农村的“硬件”环境焕然一新;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目前,全国有1500多个县实行了农村{zd1}生活保障制度,惠及到3400多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庄,为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

    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四川阿坝的学生们,只要见到做工程的人和车,都会主动的敬队礼,表达谢意。

    四川省阿坝州小学生:车上的叔叔阿姨,是来给我们装电话的,是做好事的.

    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之后,安徽岳西县这户患病住院的农民,因为报销了1万元医药费,还上了债务,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安徽省岳西县 村民:合作医疗救别人难处,(生病)没有钱就只有死了,就是这么说,要不是公家退那么多钱,就是好也好不了那么快,那也做不了事------

    在免除农业税、进行粮食补贴之后,河南固始县曾湾村农民黄中福,从打工的城市又回到了农村,他下决心要好好种田,不能对不住国家的政策。

    姚景源:我到重庆去调研,我很重要我观察了重庆农民房子墙上写的标语,我说你看,中国农民墙上的标语,你就能看出中国农村的变迁。改革开放之初,八十年代,农村农民墙上的标语基本上都是计划生育的标语,那么到了九十年代,农民墙上的标语开始出现饲料化肥,它标明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再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集约需要化肥 需要饲料,我最近再去看农民墙上的广告,那么我发现,农民墙上的广告排在{dy}位的是打电话的手机,第二位的是药,那么再往下排,有家具 电视机,当你看到手机成为农村广告排行榜里面{dy}位的时候,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农民他们现在要了解外部世界,他们要走向外部世界。他们要和外部世界建立起联系。

    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农村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江苏丹阳县大坟村,30年前一个原本要靠讨饭为生的村庄,现在已经打造成了闻名全国的“眼镜城”,当地的农民也成了一个个亦工亦农的企业主,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地处吕梁山区的石楼县,30多年前,是个春天喝不上粥,冬天穿不上棉袄的穷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红枣产业基地,年产值达到5700多万元,农民也成为了一个个红枣经纪人-----

    常熟县虞山镇,这些曾经土生土长的农民,正在参加自己企业的股东代表大会,30年前,这个要靠编织柳条维持生计的穷乡镇,如今产品销往国外,孵化出了2家上市公司------

    虽然我们不知道 未来的30年,这些村庄将在中国的土地上涂抹出怎样的绚烂图景,但过去的30年使我们有理由去期待它们的明天-------

郑重声明:资讯 【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