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产业化问题(6)_钒电池vrbbattery_新浪博客

今天说说钒电池产业化中的{zh1}一个问题,即“用户开始从价值的角度购买产品”,然后对前面几次产业化讨论中我的观点做一个结论说明。

 

事实上对产业化提出这个要求有点高,尤其是对于钒电池这种新兴的技术而言,实在是有点过于苛刻。因为要用户从价值的角度购买产品,就包含了这样几个前提:{dy},行业里(包括用户)对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的共识;第二,产品的应用模式相对比较明确;第三,产品在不同应用模式下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可以抵消购买和维护成本。我觉得,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以后,用户才可能从价值的角度购买产品,进而这个行业才真正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态势。

 

有些情况下,行业可以发展,但是极为不稳定,因此不能称为已经产业化。例如:张北的项目中,储能最终可能会达到100MW,资金全部由国家出。这里面有多少钱?1MW储能解决方案(含电池和PCS等)的售价目前大概是2500万元~3000万元之间,因此未来3年内,光是张北这个项目中投入储能的钱就会达到20亿元以上。对于几家刚开张的小公司而言,这些钱足够风光的了。但是这个项目能代表什么?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政府通过这个项目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节能减排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其次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个项目推动中国储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给了一个很好的姿态,开了一个好头。就算有钒电池公司在这个项目中挣了钱,也不能说就看到了行业的曙光,因为这种项目大家都知道是政府赔本赚吆喝的事情,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事情么?谁也没法预料。

 

那我们讨论“用户从价值的角度购买”是不是要把政府行为排除掉?未必。事实上对钒电池产业来说,政府行为是必须的,但是这样的政府行为不应该体现在某个具体的项目上,而应该是体现在一个或者一系列相对长期的鼓励政策上。关于“政策支持是钒电池产业化的必须”这个看法,是我个人的观点。简单的说来,理由就是一方面钒电池的价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很高,不会低于650美金每千瓦时;另一方面在3年以后,业界才会有可能对钒电池的应用价值形成相对全面的看法。如果还要找理由的话,还有一个:谁该为钒电池埋单?基于这些原因,政策支持是钒电池能够最终形成产业化的关键前提!进一步而言,政策支持力度,在几年之内将决定钒电池是否能够形成产业化。

 

综合前面几次对产业化应用的探讨,我对钒电池的产业化应用的判断是:

  • 乐观的估计需要3年左右(30%的可能性),原因包括:{dy}:政府层面看,中国政府有可能会出一些针对大容量储能产品的鼓励政策(事实上国务院已经开始研究了),美国DOE和各州的鼓励措施已经开始逐步显露,欧洲等国家也在开始探索政策支持;第二:钒电池价格在未来3年内应该有可能降低到650美金每千瓦时以内;第三:未来3年内也许会出现第二家甚至第三家能够提供商业化钒电池的公司,这样会极大加快价格下降的速度,也会加大政策游说的力度和效果。
  • 稍微悲观的估计需要5~8年(40%的可能性),原因基本和上面一样,就是时间晚一点。
  • 比较悲观的估计是遥无期(30%的可能性),原因主要是出现其他技术(比如钠硫或者混合储能解决方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大容量储能的商业价值。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未来几天我们可以探讨钒电池关键材料之一的碳毡的问题。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钒电池产业化问题(6)_钒电池vrbbatter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