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人与围棋漫谈(五)_安吉围棋_新浪博客

酱香老范

 

    广义的文人也包括各路诗人。在当代诗人中,“圆明园四才子”之一刑天(原名唐伯志,著有诗集《隐痛》),大概算是诗坛{dy}围棋高手,有业余四五段的实力,估计和储福金有得一拼。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刑天有一句“xx北岛”的口号,颇有轰动效应,由此也宣告了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兴起。以刑天的棋力,在棋盘上要xx哪个诗人,大概可如同拳击中的“不计点胜”,但北岛在当代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至今“打”而不“倒”。贵阳的贺少华有一本归类为“哲理抒情诗”的《围棋》(贵州人民出版社),以咏棋为主题,洋洋2000余行。因未寓目,不便评说。但所标举的“哲理抒情诗”之名目,就像屠夫嚷嚷着他案板上兜售的是“瘦肥肉”。酱香老范拒读当代新诗业有年矣,但也有几位一直在写诗的酒友兼棋友。如西子湖畔的“二梁”(梁晓明、梁健)。有“江南才子”之誉的梁晓明,其诗名远大于光头梁健,但棋力远不如后者。梁健在圈内有“诗酒天王”之称,而且是一位不乏xx色彩的“另类”人物。另据诗歌圈内传言,成都的杨黎(有“‘非非’{dy}诗人”之称)、彝族诗人吉木狼格等是铁杆棋迷。杨黎在长篇《灿烂》第七章中坦言:“我和吉木狼格的兴趣主要在诗歌、酒和围棋三个方面……除了下围棋我们就是喝酒。”且不论其人、其诗、其棋究竟如何,至少在做派上颇有“诗棋人生”之味道,何况还兼以一个大写的“酒”字。

说了诗人再说画家。近代画坛兼xx书画家和围棋国手于一身的陆曙轮(1900~1980),又称柿园老人,昆山锦溪人。工诗、书、画并擅长围棋,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代表国家迎战日本棋手。解放前即驰名上海画坛的沈子丞(1904—1996),嘉兴人,名之淳,号听蛙翁,别署淳然居士,一生潜心学向,擅长绘画,且精熟书法、围棋、诗词、画论。其著述除《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图画的欣赏》等,还有《围棋与棋话》、《历代围棋名局汇编》。而在当代美术界,据说画油画的丁方是围棋{dy}人,有接近业余五段的棋力。

也有书画家虽未必懂围棋,但或多或少和棋结缘。启功自己虽不下棋,但分别为“聂卫平围棋道场”和沈果孙《围棋棋理与妙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书题词。黄永玉曾赠世界{gj}罗洗河《国手》一画。更有作为业余围棋爱好者的书画家,喜欢在纹枰上“过把瘾”。xx画家楼师白下围棋也有湖南人刚、锐、任、勇的“骡子”脾气,非要赢对手不可。当代画坛曾有异军突起的“新文人画”派,而“新文人画”者,倘辞了“文人”之名份,岂不成了赤膊打领带的搞笑汉。朱新建乃“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斋号为“下臭棋,读破书,瞎写诗,乱画画,拼命抽香烟,死活不起床,快活得一塌糊涂斋。”将“下臭棋”列在“快活得一塌糊涂”之“{dy}要务”,想必多少有几分被木野狐所迷吧。“唯大才子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朱的美人图可“让天下男人们永远有安享艳福的幻想”(语出《雪尘画语》),其线条“敏感得几乎神经质”。如谁在纹枰上也身怀这种“敏感”,那无疑是弈林高手了。不过,与朱的名士作派形成反衬的是,齐白石题《竹院围棋图》诗:“阖群纵横万竹间,且消日月雨转闲。笑侬尤胜林和靖,除却能棋粪可担。”把下棋和挑粪并提,“人民艺术家”之精神乎?而“美人”挑粪,除非是“铁姑娘战斗队”的。原属文艺理论家的朱向前,近年来浸淫于中国古代文化而沾沾自喜,称“书法成家”、“围棋入段”,在黑白博弈中体味传统文化的意境、性灵,还将自家书房命名为“黑白斋”。其实,“围棋入段”没什么可夸耀的,除非入“职业初段”,但那是围棋道场中棋童们的事,和文人、学者或书画家全无干系。

大多数棋坛高手有手拿精美折扇的习惯,扇面上一般都有名人书法。这几乎成了棋盘外的一种定式。日本棋手多有向书法家学书法者,而日本书法家十之八九喜欢围棋。日本书法界围棋团还常来华访问,可谓“翰墨棋缘”。      

棋理和画理不乏相通处。黑白交错的纹枰俨如一幅水墨画。四川花鸟画家秦天柱说:“除画画外,下棋便是我的{za}……画画和围棋这两者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围棋非常锻炼人的大局观,朋友们评价我的棋风是武宫一路的,非常喜欢大模样,有时不惜弃子,说看我的画,再看我的棋,感觉有相通的地方。” 围棋子分黑白,而“知白守黑”乃书画艺术的妙谛。书画中那些若有若无、忽远忽近、时淡时浓的笔墨,令人想到围棋“日日新”的棋形变化,或轻灵,或厚重;或华滋、或枯涩;或宏阔,或端凝,真不知棋乎画乎?

   写过《涛声依旧》等流行名曲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陈小奇是超级棋迷。音乐和围棋在形式有所相似。比如音乐是一个流动过程,从一个音符转到另一个音符,按作曲家构想的旋律往前铺开。而围棋也是一子一子地下,其间也许会有很多干扰,但{zh0}能始终是按自身设想的目标行进。围棋还是一种具有节奏感的艺术,所谓行棋的步调是也。当你进入行棋步调时,通常也就是感到下得顺手之际。名局多具贯穿全局的旋律和节奏。进退自如,缓急适度,轻重有方,开合得体。难怪许多网络围棋的棋室设有背景音乐,边听音乐边下棋,更显“忘忧清乐”之棋趣。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当代文人与围棋漫谈(五)_安吉围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