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乐器

中国的古乐器

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 D_9_q~rLC
~B$:oF \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1&cR5+ ]V
K $ }4H
中国的古乐器往往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z{= C}4.ye
6Fw q ?=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如瑟因其音色与筝和箜篌相近而几乎绝迹,排箫因其与洞箫相近而失传多时。因而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
/ X 1Ot_



图:沈正国介绍这件“方响”是唐代的敲击乐器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弹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是怎样?成语“滥竽充数”的“竽”是一种乐器,有没有见过?一批复制自日本正仓院的唐代乐器,将一些在诗词歌赋中描写过,或在古画中出现过的古代乐器原貌,一一展现眼前。    这批共十六件的仿唐乐器,是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仿照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乐器制造。该厂技术厂长沈正国表示,唐代的乐器在中国,只有古琴流传至今,其它乐器如琵琶、笙、笛子都已失传,但在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十五度派出遣唐使,每次派遣五至六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然后传入日本。日本的正仓院收藏了三十多件宫廷用的唐代乐器,该院视这批乐器为国宝,每年也只开放一次,不轻易露面。    “滥竽充数”有典故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仿制过程中,省掉了那些乐器上的翡翠、玛瑙等装饰,但在乐器使用的材料、大小、形状上,则力求保存原貌,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仿真度。    展场内分别有‘笙”和”竽“两种乐器,它们的模样相近,高音的称作“笙”,低音的叫“竽”,吹嘴像幼长的茶壶嘴,沈正国说:“我们古代的仕女图中,会看到女士吹奏笙竽,因为这些吹嘴细小,吹起来也很优雅,不像现在的笙吹嘴大,所以很少女孩子吹笙了!”    这种“竽”的乐器说来有典故,战国时代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吹竽,场面浩大,但到其子齐湣王继位,喜爱听一人吹竽,有一位南郭先生却不懂吹竽,过去只是混在百人中,于是逃跑了,这就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    敦煌飞天奏箜篌    另一件乐器阮咸,是东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创造,故后来人们简称为阮。沈正国希望阮可以发扬成为“东方的结他”,他形容阮至今仍像“养在深闺人未识”,以往多数作为伴奏,直至近年才开始被人注意,如在《卧虎藏龙》中《丝路驼铃》的主旋律,便是以阮演奏。    很多人都喜欢竖琴如来自天籁的琴音,展场内的一件箜篌乐器,就如古代的竖琴,有廿三条弦,敦煌飞天壁画中,绘画的香音神就像西方的天使,在天空中奏乐,其中一种乐器就是箜篌。    诗意走进《琵琶行》    此外,展场中有两件仿唐琵琶(一件曲项琵琶和一件直项琵琶),使用紫檀木与丝线,分别有四个和五个「相位」,跟现时的琵琶有六个“相位”的不同,音色跟现在的差异也很大,这件乐器,可让人想象白居易写《琵琶行》时所听的就是它奏出来的音乐,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诗意。    沈正国表示,从这些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乐器,让人看到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乐器是满足当时人民的需求和审美标准,需不断改进和发展。唐代的乐器造型精致简约,崇尚自然,奏出自然之音,他期望透过这次展览,为乐器的改良和发展提供一个,了解过去,才能发展将来。    新旧乐器相对照    这批仿唐乐器中还有横笛、尺八、古筝、古琴、方响(古代一种敲击乐器)等。此外,同场亦展出一批现代的民族乐器,让参观者可作对照。是次“大唐遗韵———仿正仓院乐器暨中国乐器展览会”,现于荃湾大会堂展览馆举行,展览会设有导赏时段,专人介绍各乐器性能,并有维修区,公众可带同乐器让师傅为其“诊断”。是次活动为香港岭南音乐团“走进中乐世界”系列节目之一,展期至十二月廿二日。

www.fin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古乐器】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