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学生当老师,课程新尝试- ty200202_0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学生当老师,课程新尝试

2010-04-03 18:38:11 阅读5 评论0 字号:

 

学生当老师,课程新尝试

——深圳市育才中学创新校本选修课开设模式

3月31日,星期三下午4点5分,育才中学高二(3)班的于佳晖同学和他的超级助教“叉哥”各自背着一把吉他,走进107教室,一路走来,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前来选修《民谣吉他基础》这门课的同学,每位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吉他和一本《弹指挥间》的课本。课本是同学们自愿报名,由于佳晖统一购买的,吉他则是由同学们自己准备的。同学们的这种“装备”着实让于佳晖高兴了一把,没想到同学们把他的课这么当回事,一种被同龄人认同的成就感让他兴奋不已,心理暗暗决定:一定得把这门课上好了。

这是于佳晖第三次给这个班上课,与前两次上课相比,现在他上课的状态越来越好,同学们学习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前来听课的同学有所增加,其中也不乏前来旁听的育才中学老师的身影。

这是育才中学{dy}次让学生开设选修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所长,同时惠及同学。选修这门课的同学在体验学生当老师的同时,还可以拿到学分。

无独有偶,于佳晖并不是开选修课{wy}一个学生,该校高二(2)班的邓宏亮、高二(2)班的王湛和高一(3)班的林雯瑶三位同学在这学期也分别开设了《影视欣赏》、《电视节目制作》和《歌唱基础》等课程。在育才中学课程委员会编制的《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选修Ⅱ课程选课清单》中,以上几位同学的名字与老师们并列,赫然在目,有意选修“小老师们”课程的学生人数合计121人。其中《歌唱基础》甫一推出,即有八位老师捷足先登,抢先报名。

一、

学校在推出这一举措之前,进行了慎重的调研。其目的是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打造多种学生特长发挥的平台,既能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艺实现“滚雪球”式发展,也能让志趣相投的同龄人交流感情,碰撞思想,建立育才中学“特长学生人才库”计划。

于佳晖性格开朗,表达流畅,善于沟通。作为一个有着十年键盘学习经验的他,高一时他迷上了吉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钻研吉他弹奏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因为有了键盘学习的经验,加之自己对音乐有感觉,悟性颇高,仅仅用了一年半,他就对有关吉他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了如指掌,弹奏技艺突飞猛进,并且在高中组建了乐队,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玩起了音乐,乐队的同学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他开设课程的积极拥护者和超级助教团,目前他已经将自己的两首原创音乐制作成CD,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认同。

为了将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并且与更多的同学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于佳晖主动向学校提出:自己能否开设《民谣吉他基础》这样一门课程。这一提议激发了学校的灵感,通过广泛全面的考察,学校决定大胆尝试,不仅同意了于佳晖的提议,而且在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在经过班主任推荐、讲台形象评价、专业知识的笔试与面试、学生代表的表决等层层的筛选与考核,四位同学从中脱颖而出,最终让学生开设的四门选修课新鲜出炉。“小老师们”根据所报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自主编选教材、决定教学内容、进行考勤及学分认定。每周二或周三的下午第三节课,在指定的专用教室上课,其地位与老师xx对等。

二、

“你们觉得自己开设这门课程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吗?花费的精力大吗?”笔者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哦,不会呀。因为一个星期只有一次嘛,课件准备也还蛮顺手的。”林雯瑶轻松地回答,她是由老师推荐开设《歌唱基础》这门课程的。“因为我是音乐特长生嘛,从小就开始学芭蕾,学器乐,后来又学声乐,在初中是学生合唱团的成员,有时候老师有事,也会给学生合唱团临时代课,有了这些经验,所以备课都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那你们怎么能保证教堂教学的质量呢?”

对于这个问题,邓宏亮自心满满,他说:“我相信,在学校没人能比我看的电影多,也没人比我写的影评多了。”原来邓宏亮开设的是《影视欣赏》课,之所以敢开这门课,缘于他的中外电影理论及作品深厚的了解和喜爱。他不但是春韵文学社杂志的主编,文学修养不在话下,而且他曾经在高一时,给全校同学开设过电影音乐讲座,是多家网络、杂志的影评作家。“因为我们开设的课程不是文化课,教学质量则是见仁见智的,没有那么重的教学任务,我只希望的是通过这门课,让同学们用更加享受、更加纯粹的心态去看电影。”

高二(2)班王湛是校园电视台的台长,有着丰富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她开设《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比其他课程晚开一周,因为这门课程对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的积极筹备占用了一些时间,好在没有耽误太多时间,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课,这让王湛既兴奋,又有点羞涩。

三、

经过三周时间,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上过《民谣吉他基础》的同学们普通认为“小老师” 于佳晖的语言幽默,平易近人,他的教学理念更是深得人心。他在{dy}堂课就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不一定通过我的课堂就能掌握全面的吉他弹奏技巧,但我希望和你们分享音乐,并且在分享的时候是快乐的,不管手里有没有吉他。”

学校的老师们则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站在讲台上的不一定永远是老师,坐在课桌前的也不一定永远是学生。有些学生学有所长,就应该让他们展示,我们当一回学生的学生,也是很幸福的事。于是乎,每堂课,“小老师”的课堂上都有“大老师”们的身影。

这一突破常规的做法,在育才中学率先产生,并不出人意外。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育才中学校长刘根平表示:“育才中学作为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样板学校,一直在进行着课改深化和推进的探索。去年开启的“校外脑库计划”,让更多的专家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开坛论讲,是课程向社会的延伸;让同学们走上讲台,开课悟课,是课程向学生的延伸,而且使学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是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在为建设和谐校园、打造师生共同学习体,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铺砖加瓦。”

据学校学生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还将对小老师们的教学语言、教姿、教态、板书等细节方面进行纠正和改良,并在此次尝试的基础上,成体系、成规模地对学生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扶持,为学生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学生当老师,课程新尝试- ty200202_0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