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教育大事记一览表(1)_流年似水_新浪博客

1887  美国传教士查理·梅耐德(Rev. Charles Rogers Mills 姓氏Mills今译作:米尔斯)夫妇在中国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启喑学堂”。安妮塔-梅耐德(Annetta Thompson Mills,俗称梅师母,1853-1929)执教。1895年因梅耐德先生去世和美国长老会中止提供经费而一度停办。1897年梅耐德夫人在美国罗切斯特聋校资助下复办。1898年迁至烟台改名为烟台启喑学堂”,又名梅氏纪念学校(今烟台市聋校)。该校先招男学童,1909年招收女童,1932年设立师范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烟日军将启喑学校接管,改名为烟台市立启喑学校。烟台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启喑学校改名为烟台市聋哑小学,1952年改名为烟台市盲哑学校。


1892  上海法国天主堂圣母院聋校成立。圣母院神父翻译一些法国聋校课本,引进法国聋校的教学法,对聋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和xx教育。课程包括国语、算术、写字、美术、体育以及手工艺等。所用教材与普通小学一样,教学方法则是法式口语教学法,也用法式手指字母作辅助。学生在课内外都用手指语交流沟通。1952年停办。
1907  安妮塔-梅耐德(Annetta Thompson Mills) 编著出版课本《启哑初阶》一套6本,包括汉字、图画(释义图)、拉丁字母拼音、贝尔音符、指语图、例词和例句。1925年再版。
1914  浙江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周耀先创办“哑童学校”。其子周天孚(聋)在该校任教,是中国{dy}位聋教师。他毕业于梅耐德夫人的烟台启喑学堂。该校办学2年中断。
1915  实业家张謇(1853-1926)创办南通狼山盲哑师范传习所。{dy}期招9人,他们1916年12月毕业。
1916  11月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创办南通狼山盲哑学校。这是中国{dy}所盲聋合校,也是{dy}所中国人自己办的持久特教学校。哑科课程包括:发音、语言、修身、历史、地理。盲科课程包括:凸字、音学、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手工。校址在江苏南通县狼山观音岩下,1951年迁老山北侧五山小学分部。该校1952改为公立。

1918  聋教育工作者制定“赖恩氏手切(势)”指拼国语注音字母,有34个指式,其中32个选自赖恩氏手势(J. Lyon)。

1919  杜文昌(1882--1967)创办北平聋哑学校,1946年更名为华北聋哑学校,寄宿制。校训是“做有用人”。杜校长曾在烟台启喑学校师范科学习,信基督教,学校师生饭前念谢饭词。学校教文化知识和劳动技术,开设过手工作坊式的工厂,有纺织科、木工科、化学科、印刷装订科、打字科、缝纫科、编织刺绣科、园艺科、石印木刻和美工科等。该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北京第二聋校。

1922  上海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会长俞宗周创办惠爱聋校学校。该校宗旨为“教育聋哑子女能通语言文字,具有实业之技能,俾得自立谋生”。1926并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开办的上海福哑学校。

1922  成都中西慈善团盲哑学校成立,该校1939停办,1941恢复办学校名为成都基督教盲哑学校。

1926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839-1928,John Fryer 约翰-费顿耶尔)创办上海福哑学校(后更名为上海二聋,又改为上海聋人中学)。课程设有:国语、发音、英文、珠算、常识、图画、手工、体育等。低年级发音课用的是贝尔字母,中、高年级英文课用美式单手英语手指字母,其他课程用的是一般手势语和板书。聋人教师周天孚、李定清、戴病龙、蔡润祥执教。顾联珏(顾朴)、戴天赞(戴目)、吴铭钧、沈祖治、冒怀苏等在该校读过书后来在别的学校当老师。

1927  (民国16年)10月南京市立盲哑学校,是中国{dy}所公立特教学校,校址在南京市中华门剪子巷。1932年在小学部的基础上,增设中学部、职业部、高中师范部,后又增设幼稚部。南京聋校办过中学班,聋人有机会进大专院校国立艺专和武昌艺专学习美术专业。

1928  天津聋校成立。

1929  苏州吴县士绅张仲仁捐庚午济贫会之款1000元,开办(苏州)吴县救济院盲哑学校。开设音乐、党义、国语、文字、常识、数学、图画、体育、工艺等课程。学制4年。1937年学校毁于战火。1944年聋人吴北樵和章仲山重新开办吴县聋哑学校教学班。因经费困难,1945年2月,吴县中药业工会接办,同年3月筹款再度发起开设聋哑学校,校址在中正路大关帝庙内,学校教育宗旨是:“对学生薄施以相当知识,教授有用之技,使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熏陶,日后可以独立自主”。1947年9月为纪念创办人张仲仁先生,校名改为"吴县中药业职业工会私立仲仁聋哑学校"。1949年苏州解放,学校被定名为苏州市聋哑学校,1990年香港杨畹珍女士捐资在校设盲童教育部,学校由此更名为苏州市盲聋哑学校。

1929  烟台启喑学校校长安妮塔-梅耐德病逝,其外甥女安妮塔-卡特(当时称葛爱德,Anita E. Carter,曾任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教授) 接任校长。学校设有学前预备班和小学班。学前班的课程有口令课、常识课、识物课、游戏课等,以发音识字为主,预备班用的是学校自编自印的《启哑初阶》共6本。。小学班与普通小学课程一样(音乐课除外),另加授会话课和手工劳作课。手工劳作课中学习缝纫、编织、木工、园艺、烹调等,年龄大的学生学习养蚕、缫丝。

中文线装书《梅师母略传》由烟台中华民国启喑学校编印,葛爱德序。该书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聋校收藏。英文题目是 Sketch of the Life of Annetta Thompson Mills Founder of The Chefoo School for the Deaf by Anita E. Carter

1929  雷静贞(1903-1989)创办福建古田聋哑学校。她曾于1928年在烟台启喑学校师范科学习。

1930  上海聋教育工作者重新制定《国语注音符号发音指式》,有37个指式。

1931  聋人龚宝荣(1910-1973)创办杭州吴山聋哑学校。这是{dy}所中国聋人创办的聋校。初办时分美术与普通两科。1931年8月合为普通科,按普通小学学制,分前期4年和后期2年。课程设:应用文(包括国语、尺牍、会话、问答、书法)常识(包括党义、自然、手切、速记)、数学(包括算术和珠算)、艺术(包括中国画和西洋画)、工艺、簿记、体育。办学经费主要有校董捐助并向群众募捐。龚宝荣xx注音符号手切,40个指式,编写《手切课本》于1935年经教育部核准公开发行。1936年2月增设高小毕业后补习教育,2年制。一是程度与初中师范科目相当的补习教育,目的是为供给各省各县救济院盲聋班助教及各机关社会服务之用,二是程度与初中艺术科相当的补习教育,目的是为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促进社会美德。并附设工读班,救济贫寒聋哑青年,教授各种生产技能,以养成自立。课程设有国语、算术、体育、园艺、藤工、木工、印刷和缝刺。

1934  北平市立聋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北京一聋),吴燕生(1900-1958)担任校长。职业课只有“簿记”(会计),1947取消簿记开设缝纫和纺织两个职业班。

1934  作家郁达夫参观吴山聋校,题词“聋者能听,哑者能言,天下无废人矣”

1935  吴燕生撰写《聋教育常识》自费在北京出版,免费发行。这是中国{dy}本论述聋教育的专著。全书25页,包括:自序、中国聋教育及聋哑本身之问题、聋教育之方法、关于聋哑儿童应有之教养等。吴燕生曾留学日本2年。

1936  长春聋校成立

1937  昆明聋校成立

1937  聋人何玉麟(1906-?)创办中华聋哑学校。学校用手势语教学,不用手指语“手切”。学校有一年的预备班,教他们看图识字和手势语,最简单的、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词,和简单的短句。1-6年级用复式教学。该校1956年收归公办更名为上海四聋。

1937  5或 6月 杭州余淑芬(1920-)、孙祖惠(1906-1975)、余长森和章春坡四人创办聋人自编自校自印的{dy}期《聋哑青年》期刊。

1937?1938?  中华聋哑协会{dy}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由中华聋哑学校校长王逊(?-1939)主持,余淑芬、孙祖惠、余长森和章春坡4位《聋哑青年》期刊编辑出席,会刊《喑铎》报道聋人动态,发表聋人作品,是不定期刊,由王逊主编后由孙祖惠接替,一年后因缺乏经费而停刊。

1938  辽源聋校成立,上海哑青学校成立(今上海三聋)

1939  烟台启喑学校校长卡特女士返回美国,栾雪琴接任校长。

1940  3月无锡三位聋人钱天序、陈祖耕和许廷荣创办惠喑聋校(后更名为无锡市聋校)

1940  聋人刘翔云创办太原聋哑职业学校

1941  聋人周天孚创办杭州聋校,邀其妹周?真出任校长,自己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沈阳聋校、重庆聋校成立

1944  聋人李定清创办上海光震聋校(今上海一聋)

1944  3月四位聋人戴天赞(戴目)、费耀奇、杜家瑞和蔡润祥在常州创办武进县民众教育馆聋哑教育班。10月挂牌{dy}次招生18人。1945年更名为武进县立聋哑学校,1949年更名为常州市聋校,为6年级毕业生开设工艺科。学制3年。只办了一届。工艺科美术专业,请上海聋画家沈祖诒和吴铭钧执教。工艺科学生也学文化课,采用普通中学的语文、政治、历史课本。

1945  常州聋人吴一鸣创办“致用聋哑学校”,担任校长。

1945  青岛聋校成立

1946  聋人蔡润祥和陈希聪创办温州聋校、

1946  聋人麦藻华创办广州聋校(后停办)

1946  聋人郝梦麟创办开封聋校

1946  聋人孙民生创办沈阳中正聋哑学校(1948停办)

1947  聋人章春坡(1914-1984)创办宁波聋校,1956该校由国家接办

1947 贵州安顺聋校

1947  聋人陆君欧和王洪景创办江都聋哑学校(今扬州聋校)

1947  聋人杨时贤和杨智贤创办汉口四智聋哑学校,1956合并成武汉一聋

1948  聋人周正宁创办芜湖聋校

1948  济南聋校成立

1948  聋人王振道到绍兴县盲哑学校任教,创办绍兴市聋哑学校1951年正式成立。

1948  聋人王祖谦创办吉林聋校

1949  聋人左义文和朱礼贤创办嘉兴聋校

1949  聋人孙祖惠创办杭州华东工艺聋哑学校(后与吴山聋校合并成杭州聋校)

1949  聋人王幽人创办永康聋校

截止于1949 年解放前,中国有42所盲聋哑学校,在校学生近2400人

1951 10月政务院颁布《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其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并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1953  2月中国聋人福利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协助政府联系广大聋哑人群众,为聋哑人福利服务。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伍云甫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林士笑、余益庵(重听) 、吴燕生、马志远、陈驰(聋人)(后来增补洪雪立)(聋人) ,吴燕生兼总干事。

1953  在上海聋哑儿童学校分设的初中文化补习班改办“技术班”,3年制,开设木工和实用美术两科,实用美术包括印染图案、电影动画和玩具制造三个专业。

1953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成立。在中央教育部内建立了部直属的盲哑教育处,加强对盲、聋、哑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954  8月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座谈会,会议确定推行口语教学是我国聋哑教育改革的方向。

1955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组织教育专家为口语教学实验班编写一、二年级课本

1955  祖振刚(聋)在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社会学),毕业后在新加坡聋校当副校长,1956年回国在上海青技和上海一聋任教。

1956  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正式成立,由1953年成立的技术班扩展为中国{dy}所聋哑青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先后增设部分专业例如:广告装潢、摄影、家具、工模、车工、钳工、缝纫、师训等科。1982年起学制由3年改为4年。

1956  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聋校各年级语文和数学两种课本。

1956  8月在北京举行口语教学实验工作汇报会,提出向苏联学习口语教育是我国聋哑教育实行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一聋和二聋)、上海、哈尔滨3市4所聋校在新招的班级中进行重点实验。

1956  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经费问题的通知》,对特殊学校的各种费用做出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规定。在《关于1956年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工资改革的指示》中规定,对盲聋哑中小学的教员、校长、教导主任在标准工资外,另外加发15%以示鼓励。

1956  教育部颁布《聋哑学校手势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表(草案)》。科目包括:语文(含阅读、看话、作文、语法5-10年级和写字1-6年级)、算术、历史(7-10年级)、地理(7-9)、自然(6-9)、体育、图画(1-6年级每周1节)、手工劳动(1-4年级)和职业劳动(5-10年级)。

1957  4月教育部颁布《聋哑学校口语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表(草案)》。科目包括:语文、算术、自然(7-10年级)、地理(7-10年级)、历史(7-10年级)、律动(1-4)体育(5-10)、图画(1-6年级每周1节)、手工劳动(1-4年级)和职业劳动(5-10年级)。

1957  4月教育部颁发《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规定盲校小学学制为 6年,聋校学制为10年。盲童、聋童入学年龄为7~11岁。并对办校方针、编制、教学改革等提出了要求。

1957  颁布了我国{dy}个聋哑学校口语教学班教学计划,学制十年,对聋童实施普通教育和职业劳动教育,并编写了聋校专用的1~10年级语文教材和1~4年级的算术教材。

1958  2 月特教工作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制定《汉语拼音字母方案(草案)》

1958  7 月29日,中国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副主任洪雪立为主任委员,周有光、顾朴为副主任委员。手语改革委员会在制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聋哑人通用手语方面发挥了作用。 1963年手指字母方案正式公布施行后,手语改革委员会停止了活动。

1958  9月28日 中国首次庆祝国际聋人节。

1958  11月由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举办的中国聋哑教育师资讲习所开学。到 1959年 9月,先后举办三期培训班,一面提高在职聋校教师,一面培训新的聋教师资。

1958  创办全国性的聋教育理论刊物《聋哑教育通讯》,介绍普及聋校教育理论,交流全国统编教材。

1959  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专员洪雪立(聋,1901-1971)发表《新中国聋哑教育十年成就》

1959  2月《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草案)》在全国各地试行,1963年10月修正定案,12月公布施行。

1959  7月27日,内务部、教育部发出《关于施行规范化"聋人手语"的联合通知》,并先后出版四辑《聋哑人手语草图》。

1959  到1959年全国已有特殊教育学校297所,在校生17764人。

1950(50)年代中期至1960(60)年代后期 大陆大规模兴起一场用针灸xx聋哑病的活动。起初由xx派医疗队到聋哑学校免费为聋童xx,随后由学校的卫生保健人员或教师接替继续xx。

1950(50)年代末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聋人手语改革工作,在北京、武汉、青岛、南京、沈阳、哈尔滨、兰州、成都、广州、昆明等11个城市建立手语工作站。《中国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出版

1960  5月20日,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合并。中国盲人聋哑人{dy}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59人。余益庵同志作了题为《关于盲人聋哑人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领导机构。余益庵任协会主任委员,黄乃(盲人)、孟静之(盲人)、洪雪立(聋人)、陈驰(聋人)任副主任,高步青为秘书长,李正为副秘书长。

1960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制定《关于修订聋哑人通用手势语工作方案》,提出结合使用手指字母修订手语符号的原则:不便使用形象化动作来表达的词,用指语字母;常用词和短语用,用指语缩写法;手指字母与形象化比画结合的方法。

1960 年代 《聋哑人通用手语图》出版4辑

1963  12月29日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报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施行《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方案》

1964  7月第二届全国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54人。会议听取协会代主任黄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报告》,副主任洪雪立《关于组织福利工作的报告》,讨论并通过副主任孟静之《关于修改协会章程的说明》。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员会。熊开荆为主任委员,孟静之(盲人)、黄乃(盲人)、洪雪立(聋人)、陈驰(聋人)为副主任。

1965 中国(港、澳、台除外)有盲聋学校266所,在校学生23000人,教职工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0人。

1966-1977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因xx动乱停止活动

1971  4月xxx总理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视察北京三聋,鼓励聋学生学会一技之长。

1974  7月语言学家周有光和北京第四聋校教师沈家英设计声韵双拼的《汉语手指音节》指式图,是在《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基础上增加20个指式,使用时右手打声母、左手打韵母,双手配合同时打出,一次即打成一个完整汉语音节。

1975  在北京四聋试用《汉语手指音节》,后向全国推广。

1976  中国(港、澳、台除外)有盲聋学校269所,在校学生29000人。

1977  起重新编写聋校课本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语文、日常用语等课本以及律动和体育两种试用课本。其他学科参照使用普通学校课本。聋校课本主要编写原则是:根据聋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形成语言的特殊性,加强直观性,采用大量插图;增加准备课,减小知识递进坡度;重视培养语言能力,课文加注汉语拼音;增强巩固性,加大作业量和练习的多样化等。

1978  李石涵(1919-1993,聋)筹备重建中国聋人协会。他曾是外交官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spe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聋教育大事记一览表(1)_流年似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