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_MissMango_新浪博客

昨天,去今日美术馆看了徐冰的新作《凤凰》并听了上午场次有贾樟柯等人参与的学术对话。

整个艺术作品予人的{dy}印象还是相当震撼的,从苹果社区住宅区一路向北往百子湾路奔去,便见一排黄色长臂大吊车,整个阵容实在太有气势。在“大工地”北京见到吊车不足为奇,但六辆吊车齐刷刷在美术馆前亮相的场景的确新鲜罕见,此刻的吊车不是置身于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而是在光鲜亮丽的CBD,在美术馆前整洁的小广场上;这吊车也非满裹泥沙的建筑工具,长长的吊臂昂首向天,崭新干净地参与着一场装置艺术的展示。吊车上悬着的,自是那由建筑废料塑造出的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dy}眼映入眼帘的是由蓝白红编织袋材料所做的凤尾,因为这是最容易辨认出原料的部分,小时候,这样的蓝白红编织材料常常出现在建筑工地外围墙,廉价单薄的编织物裹住建筑工地,其既是整个施工现场的保护布,也是对外的警戒线,久而久之,又成为了工地的一种象征。因此{dy}眼望向这个作品便已知晓了其主题,作品内涵简洁明了。

再仔细看整只凤凰,可以看到铁锹、涡轮机等等辨不清模样、叫不上名字的废铜烂铁,惟一清晰可辨的是凤冠上的安全帽,十数个红色的安全帽点缀在凤冠上。仰望凤冠,想不到平日戴在人们头上略显臃肿宽大的安全帽,居于其之上竟是如此的渺小,只化为一个小红点。就好像人们在庞大的高层建筑面前,人的体积和力量也被压缩至可以忽略的一个点。“房子本是穷人造”,来自农村乡镇的农民工们就是这一个个红点,他们的双手创造了高楼广厦拔地而起的城市xx,但人们在财富中心中赞叹金碧辉煌的大堂时,谁又能想得起他们?他们在其中的功绩和汗水也已被抹杀至可以忽略的一个点,甚至这些渺如沧海一粟的农民工的个人命运在这座来来往往的城市中也只是被人遗忘的一个点。我们看到的只是华美的大楼,看不到的是劳动者的血与汗,更听不到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大都市里的呐喊与挣扎。工地上,一旦危险发生,塑料制成的安全帽又怎是坚硬的建筑材料的对手,作为民工象征的安全帽并不能保证民工的生命安全,顶多是给人们一些安全感而已。

说到安全,又想起当天学术讨论会上,建筑师刘家琨的一句话:“安全和安全感是两码事。”此言说的不是农民工,而是关于央视大楼的故事。他说当时去央视的施工现场探访,大楼正在进行中央走廊的对接,大楼的结构工程师明明知道经过重重计算的建筑物不可能倒塌,但他却因安全因素不敢站在尚在施工中的大楼 空中走廊中。安全的环境下却没有安全感,这种感觉谁都不陌生,甚至这已成为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浮华盛世,入目的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然而人心呢?信仰的缺失,精神生活的匮乏,价值观的沦丧,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物质至上的洪流让正直、理想、真诚成为了不合时宜的过眼云烟,安全感也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慰藉。就像那些摩天大楼,外表固然华美,但居于其内的人却很难获得舒适安定的感觉。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给自己、给未来一点信心,至少,还有凤凰这样的作品记录历史、批判现实。尽管它的出世命途多舛,尽管它的未来亦令人堪忧,但创造其的过程证明这社会还是有像徐冰这样追求xx、拥有决心与毅力的艺术家存在。美术馆内的文献展和学术研讨比馆外的作品带给人更多的感动,也让人体会到创作过程比作品本身的结果更为重要,这件作品绝不是一拍脑瓜子、灵光乍现的产物,其中有前期精密的图纸、有头脑风暴的草稿、有周而复始的修改、有严谨科学的配重、有令人叹息的波折、有积极的斡旋,原本打算两个月完成的作品做了两年,这些丰富的细节、艰难的过程让人对艺术家充满了敬重。

《凤凰》涅槃,它没有徐冰《天书》的唯美灵动,没有《地书》的互动新奇,但这只无法飞翔的凶猛大鸟着实联通了人心。艺术家不可能从实质上去改变这个社会,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以艺术家的良知,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历史,反映或放大、强化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引人瞩目,发人思考,予人启示。凡人如我,更无法改变社会,但至少我看到了,反思了,叩问了。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的时代一定会更美好。



郑重声明:资讯 【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_MissMango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