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芦淞大桥科技焕发异彩(24P)

株洲芦淞大桥 科技焕发异彩(24P)

2010-03-27 18:40:51 阅读7 评论0 字号:

 

 


  株洲芦淞大桥,又称株洲湘江四桥、株洲天元大桥,东起株洲市芦淞区,西至天元区,为株洲市跨越湘江的特大型城市桥梁,全长1265.2m,工程总投资为4.4亿元,是迄今为止株洲市区规模{zd0}的单体桥梁工程。主桥采用75m+2×140m+75m三塔矮塔斜拉桥横跨湘江,其桥型新颖、技术复杂,面临着复杂建设条件的挑战和多项技术难题。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联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对矮塔斜拉桥进行了系统研究,攻克了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斜拉索体系及施工工艺诸多关键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大桥新颖的桥梁造型与优美的湘江风光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创新与和谐之美。精心设计、精心建设,株洲芦淞大桥荣获了2009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以及2007年度湖南省优秀工程奖,以其为依托的“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科研项目也荣获了2008年度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1 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

  矮塔斜拉桥在我国起步较晚,依托该桥对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有力的推动了矮塔斜拉桥建造技术的发展。
1.1 矮塔斜拉桥索力优化设计
  在索力影响矩阵的基础上,以结构整体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矮塔斜拉桥索力优化模型,提出了索力优化的约束条件以及用梯度投影法解有约束优化的步骤,编制了斜拉桥有约束索力优化的有限元程序,并依此提出了矮塔斜拉桥的{zj0}索力优化模式。
1.2 矮塔斜拉桥无索区长度优化设计
  探讨了矮塔斜拉桥塔根无索区长度及边支座无索区长度对活载作用下主梁变形、内力以及斜拉索的索力等的影响,并据此得出了合理无索区长度的取值范围,实现了对结构优化设计。根据研究结果,塔根无索区长度宜控制在(0.2-0.4)L范围内,一般可取0.3L;边支座无索区长度宜控制在(0.2-0.4)L范围内。
1.3 矮塔斜拉桥经济特性分析及设计参数研究
  收集了国内己建的连续梁(刚构)、矮塔斜拉桥和斜拉桥的资料,在系统地分析矮塔斜拉桥的总体布置、结构特点、受力特性的同时上,统计了主梁混凝土、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指标,并拟合了各自的经济指标公式,得出了矮塔斜拉桥的经济跨径。





2 矮塔斜拉桥斜拉索体系研究

  矮塔斜拉桥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与普通的斜拉桥拉索体系受力有了本质的区别,为此依托株洲芦淞大桥开展了“OVMAT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 研究。该系统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至今相继在韩国KUMGA桥等10多座矮塔斜拉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课题主要成果如下:
2.1矮塔斜拉桥拉索鞍的研究
  国内外现有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多采用内、外管鞍座结构,针对内外管索鞍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化整为零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分丝技术索鞍的方案,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株洲芦淞大桥。同时,进行了大比例主塔鞍座处节段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索鞍不仅能有效的解决传统的内外管索鞍下应力集中以及施工时不能单根调索、后期不能单根换索的难题,还能很好的改善桥塔塔内应力分布。
2.2 矮塔斜拉桥抗滑锚的研究
  内、外管鞍座结构利用环氧砂浆的粘结力,以增加两侧拉索拉力差能力即抗滑力。经试验证明,矮塔斜拉桥主塔采用分丝技术的新型索鞍构造形式,抗滑锚固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参数选用合理,能满足设计的抗滑要求,具有可靠的抗滑移性。
2.3 矮塔斜拉桥拉索的防腐系统研究
  拉索结构可靠性是设计的根本,经研究,环氧喷涂钢绞线在化学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耐曲折度、抗冲击性、耐磨性以及防腐性能等方面性能优异,因此矮塔斜拉桥拉索体系中宜使用环氧喷涂钢绞线。
2.4 矮塔斜拉桥拉索锚具的研究
  根据以上矮塔斜拉桥拉索的特点,对拉索梁端锚具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采用常规的OVM250拉索锚具的锚固单元,保持了该锚具的优点,通过对梁端锚具的优化设计,使之更适合于矮塔斜拉桥。





3 施工工艺

  大桥采用了多种新技术与新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4个月、确保了施工质量与安全,推动了矮塔斜拉桥施工工艺的技术进步。
  (1)主桥为四跨三塔部分斜拉桥,其结构形式为塔梁固接、塔梁与墩分离。塔身上的鞍座采用分丝管及抗滑锚施工新技术,与以往的索鞍结构相比,分丝管便于斜拉索的养护和换索,但同时对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由于桥位处河床基本无履盖层,而水深达十多米,施工中采用锚桩方案成功解决了主墩钢围堰在河床基本无覆盖层情况下的定位及封底技术。其优点是:
  ① 钢围堰方案安全有保障,技术可行,质量有保证,工期可提前;
  ② 钢围堰采用钢管锚桩方案,舍弃了传统钢围下沉施工中采用的定位船、导向船以及复杂的锚碇系统 。
  (3)采用大型挂篮,成功浇筑宽度达29米,单块重达300多吨箱梁。经过施工检验,该挂篮结构合理、受力明确、移动迅速,确保了主桥箱梁施工质量及安全。
  (4)在主桥三塔部分斜拉桥施工中,设计、施工与监控单位紧密配合,最终中跨和边跨安全、顺利合拢;结构内力合理,达到设计要求的状态,并有足够的稳定性,成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4 景观设计

  株洲芦淞大桥已成为株洲市的城市地标,在创建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的前提下,挖掘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营造了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4.1 挖掘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
  株洲是人类永远的财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圣地。大桥设计并以“载物”、“厚德”为题材,以一脉相承的炎帝精神贯穿各景区主题思想的表述,回溯历史、寻源追根、弘扬先祖和先辈们创业精神。
4.2 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株洲芦淞大桥是体现株洲城市形象的重要建筑物之一。景观设计通过对人文历史、地理风物、游赏休闲等表现形式的合理组织,为市民共建一个人文、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而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设计隔音屏障等设施以减少噪音等环境污染。
4.3 承载着方便市民生活和解决湘江两岸通行要求的功能
跨越湘江、跨越老城新区的株洲芦淞大桥的建设对株洲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实现成为国家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物流基地的目标意义重大,大桥的建设承载着的是株洲发展的希望。


(外一篇[引用])
行走株洲?株洲的路与桥
2009年09月09日15:59  株洲日报
  路?见证城市成长
  铁路使株洲对外联系极为方便,并拥有江南交通枢纽城市的称号。但在城市内部交通循环上,株洲却经历了不少的尴尬。首任市长吴占魁带着组织分配的一辆自行车,当时在株洲却没有路可以骑行,也没有一条通向外地的公路。1953年,省委副书记谭余保视察株洲,小车陷进市招待所前的烂泥坑。1958年,陈毅元帅在株洲看城市建设,汽车被火车挡住,居然没有其他的路可以绕行。
  交通不便的切肤之痛,使株洲人决心打通城市肠梗阻,建立起环形公路网络。1952年10月,株洲解放后的{dy}条公路——株易路正式动工,从而使株洲拥有一条通外外地的公路;第二条路就是601厂的进厂路,也就是今天的文化路。
  接下来的两条路奠定了今日株洲交通的基础。建设路的修建经历了很多争议,包括路幅宽度和走向,{zh1}仍然按照34米宽和今天的走向施工;新华路也是经历数次施工、延长,到上世纪80年中期才最终定型。新华路也是株洲{dy}条四板块道路,在当时的设计是很超前的。当红旗路、人民路和沿江路相继修好后,老城区的交通框架已基本定型。
  在河西高新区,株洲的城区交通有了质的飞跃。棋盘式的交通格局,彻底解决了拥堵的问题。在新区,1988年开工的天台路,在1990年被评为湖南最美的一条街。当株洲大桥、石峰大桥、建宁大桥、天元大桥相继通车后,一个环城市的内外两环交通已经形成。河西的株洲大道,作为株洲的西面门户,宽敞,漂亮,甚至是优雅,见证着这个城市的进步与繁荣。
  年内开通的迎宾大道,再次展现株洲魄力——100米宽,20分钟抵达黄花机场,使株洲实际拥有空港;城际轨道交通年内开工,株洲城市交通自此走上快车道;红楠大道、时代大道、新塘路、石宋路……一条条路的拓宽、拉直,使老城区更加畅通,出城日益便捷——周边8个城市全部在2小时车程内。
  路,修到哪里,城市扩张到哪里。商业因此繁荣,地产因此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飞速发展的见证,也推动着株洲在融城时代和两型社会建设中,昂然前进。

  路?城市民生表情
  株洲,年轻的城市。同样年轻的,是这个城市的路。
  当机器轰鸣过后,株洲的道路宽了。这个曾经饱经出行之痒的城市,抖落了昔日的浮尘,开始成为活力四射的城市。
  2008年,株洲市大规模改造城市道路,从混凝土道路改成沥青路面,人行道等配套同步改造,新增8000个停车位,小街小巷交通得以改善。市委书记甚至因为改造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在网上向市民道歉,并承诺10年内不再大修大补。无论是株洲市民,还是外来客商,在数月之后,就立即感受到道路变化带来的城市魅力——干净、舒适,有现代化都市的品位。一年做了10年的事。市民生活更方便了。出租车司机都感概:油耗少了,维修保养费低了,就是因为路好走了。
  同时,机械化作业代替了原来的环卫工人人工作业。45台{zxj}的洒水车、洗扫车和垃圾车配备GPS系统,全天活跃在100多条街道。“路要平、灯要亮、树要保、绿化要有、排水要畅、市政设施要齐、要有文化底蕴”成为株洲城市道路的基本要求。主干次道路的架空电力线入地改造,改善城市天际线。今年,株洲还决定,用3年时间,打造全国{sg}“全电动公交城”,实现城区公交车全部电动化。
  天台路已经不是株洲最美的一条街了。因为,株洲有许许多多跟它一样漂亮的路和街道了。长江北路,已经xx了新一轮的商业聚集,形成新的城市核心商圈;枫溪大道,即将催生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极;天易路改造后,进一步拉近株洲与湘潭的距离,还将带动天易示范区的兴起。湘江风光带的兴建,将使这座滨江工业城市更富于一种绿色的诗意。
  株洲大道2003年9月开始建设,总投资2.55亿元,是连接京珠高速和湘潭县的门户大道。其总宽度达100米,全长4.112公里。大道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3车道。株洲大道的景观工程,是城市形象工程之一。
  迎宾大道于2009年6月动工,南起田心立交,北至龙头铺立交,设计双向10车道,主线为城市快速路,辅道为城市次干路,设有绿化带和人行道,概算总投资为5.04亿元。迎宾大道是《株洲市第六次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条城市干道,是长株高速株洲境内的入城段,为一级公路,道路建成后,株洲至黄花机场仅需20多分钟。
  天元大桥是株洲第四座横跨湘江的大桥,连接天元区与芦淞区。天元大桥桥型为“三塔部分斜拉桥”,全长3648米,双向6车道,总造价约4.4亿元。
  株洲城市快速环道由“五路三立交二大桥”组成,即响石路、响田路、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5条路,东湖、田心、红旗3座大型城市立交桥,石峰大桥、建宁大桥两座跨湘江大桥。环道全长32.79公里,路幅宽28-60米,概算总投资23亿余元。 (文 刘小波)



更多精彩,欢迎继续阅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株洲芦淞大桥科技焕发异彩(24P)】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