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丽,不要残忍 选自《追求无残酷的文化》_苏州土猫_新浪博客

要美丽,不要残忍

莽萍

20063月揭晓的“人民摄影”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中,新京报记者陈杰拍摄的新闻照片“两亿皮草收入背后的杀戮”获得自然环境类摄影银奖。这幅照片拍摄于被称为“裘皮之都”的河北肃宁某皮毛交易集散地。它真实地再现了貉、狐狸、貂等动物被残杀剥皮的血腥场景。画面上只及人小腿高的动物惊恐万状地蜷伏在地上,头上是养殖者和购买者挥舞的木棍,旁边则是手持刀子就地剥皮的人。每年2亿皮草收入,那是多少万只动物的受难史呢?

去看看持续整个春天的皮毛交易集散地吧。在那里,养殖者把活的貉、狐狸、貂等动物连笼子一起拉到市场,于是,一场对无辜动物的残忍杀戮就开始了。在交易市场,动物xx被看作一张皮,而不是活生生的生命,人可以任意折磨施暴。养殖者毫不怜惜亲手养大的动物,在交易期间任其饥渴恐惧,如婴儿啼哭般嘶叫;而购买者更是任意用棍棒敲打威吓动物。

据报道,在那种地方,屠杀动物根本用不着工具。许多购买者硬是用穿着皮鞋的大脚活活地把一只貉踩得口喷鲜血;有的把动物直接摔到石头上;有的先把动物的四肢砍掉;有的则反复用木棒把动物殴打致昏,然后,这些人在动物还活着的时侯就开始剥皮。据记者描述,剥皮人的刀子在一只动物的后肢、肛门处比划了几下,哗的一声,皮毛已跟后肢彻底分离,它奋力回头,叫出声来,皮已被撕至腹部。这一连串的暴行就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没有任何不忍之心,也没有任何相关管理部门加以限制。在这种缺少管理的所谓交易市场和集散地,大多数动物是在受尽折磨和惨遭活剥皮的状况下被夺去皮毛的。

为什么人们能够如此冷血地对待动物?

类似残杀和活剥动物皮的贸易方式已经持续多年了。有关管理部门却没有及时加以引导、约束和禁止,而是任其发展,直到演成对动物的大规模残害。河北尚村镇是中国{zd0}的生皮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35亿元,占全国皮张购销量的60%以上。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口号是“中国裘皮看肃宁,肃宁裘皮看尚村”。然而,人们在尚村看到的是怎样残忍血腥的一副图景!媒体网络曝光后,公众极度震惊。但是,有关管理部门在回应公众和媒体的询问时采取的方式却仍旧是傲慢袒护和反击式的,而不是认真了解问题所在,加强管理,减少伤害。这似乎意味着,对于残害动物,老百姓可以肆意妄为。政府在引导良知良俗和反对残忍野蛮方面没有责任吗?实际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默许正鼓励了那些缺乏基本人道行为的蔓延。

据报道,在当地{zd0}的皮毛交易市场之一尚村周边,专职剥皮的人有四五十个。这不是个特别难于管理的数字,但就是没有人去管。事关动物,谁在乎?那里根本不需要建立屠宰标准和人道屠宰方式。结果是,这些人男女分工合作,一起血腥屠宰动物。据说,一般情况下,“妻子去毛皮收购商处揽活,用木棒将貉打至不能动弹,随即交给丈夫剥皮。”在现场,记者们募集多位妇女拎起貉的一条腿把它活活摔到地上,或者用木棒把动物打昏。对动物的随意残害、特别是有妇女参与的残害行为,或许正可以印证这个时代的国人多么深地失去了自己的人性之善。而政府有关部门的冷漠,则表明其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低下。

与前述摄影记者陈杰的获奖照片一起刊发在新京报的报道指出:“记者随后的暗访发现,被称为中国{zd0}皮毛交易市场之一的河北肃宁县尚村镇,仍大量存在动物被活剥取皮现象。”目前,中国虽然还没有一部分全国性的动物福利法案,但是,这并不是拖延和坐视大规模残忍虐待动物行为不加管理的借口,也不是推诿责任和不作为的理由。肃宁每年靠动物皮毛赚取数亿元收入,交易量达数十亿元,但是为减少动物被屠宰时的痛苦多花一点钱建立集中点击屠宰房或者执行注射xx致死方法却那么难。其对动物是多么吝啬和漠不关心。

记者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皮毛交易现场的人们对动物的暴力和杀戮。但是,不要以为只有市场里的人们参与了暴行,鼓励和参与其中的不也有消费动物皮毛的人吗?没有消费,哪里会有这些伤害?没有消费,哪里来的几十亿皮草收入呢?那些让人不忍目睹的事实告诉消费者,你身上的皮草大衣、你衣服领子上的皮毛和边上的饰毛是怎么来的。许多人或许根本不知道皮草背后的这些故事。当人们了解这些皮毛的来历和无辜动物所受的酷刑以后,还会穿所谓皮草吗?稍有不忍之心的人恐怕连一根毛圈领也不想再买吧。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时尚中人,仍然可以要美丽,不要残忍。人类已拥有许多美丽保暖的服饰,把毛皮还给动物,拒绝残暴杀戮的时尚与奢华吧。

注:参见“两亿皮草收入背后的杀戮”(《新京报》记者陈杰20063月报道)

2006716

选自《追求无残酷的文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要美丽,不要残忍 选自《追求无残酷的文化》_苏州土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