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在调整中优雅转身

近年来,宜都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牢记省委书记罗清泉对宜都提出的“树立大目标、实现大发展”要求,连续6年荣获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其中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蝉联全省{dy},2008年位居第二。在中部百强县市的排名由2006年的65位上升到32位,累计上升33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348位上升到205位,累计上升143位。

前不久,湖北省委政研室、省社科院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宜都县域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的经验进行了调查,调研组认为,宜都先后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经济转型:{dy}次是从传统农业转向“五小工业”的转型;第二次是从“五小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型;第三次是从“重化工业”向“新型产业”的转型。前两次转型都是阶段性的、历史性的,而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转型则是战略性的、根本性的。

刚刚过去的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寒冬”,宜都在逆境中奋进,在危机中调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宜昌市委常委、宜都市委书记宋文豹和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光明的共同体会是:“转型”让宜都经济迎来了明媚的春光。

■调整企业结构:一个企业的屡次发力

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宜都后,屡次追加投资:建成箔生产线82条,生产规模和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去年创产值20亿元;新上三期年产3500吨红霉素项目,成为全球{zd0}的大环内酯xxx发酵基地,仅生物医药可年创产值35亿元;完成了胰岛素和原料药项目,两个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投资约30亿元兴建自备热电厂,预计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如今,东阳光公司在宜都已形成电子、制药、能源多元产业格局,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

而作为本地企业,宜都新丰机电公司走过的路与东阳光xx不同。几年前,新丰机电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高低压配电设备生产企业。如今,它已成为水果清洗打蜡机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恒新”牌水果打蜡生产线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非洲马里共和国的总统不仅亲自参加生产线剪彩仪式,还盛赞中国产品品质优良,物美价廉;与日本、韩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研制出了双通道重量式分选机、光电式分选机、蜜柚清洗打蜡机,成为拥有世界{dj1}水果清洗打蜡技术的企业;建立了一整套水果清洗打蜡机标准体系,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成为我国{dy}个水果清洗打蜡机行业生产标准;2008年,“恒新”牌系列水果清洗打蜡机被国家列为2008年至2010年度农业机械下乡补贴名录,产品已覆盖国内70%的市场份额。

一手抓“航空母舰”,一手抓“蚂蚁军团”,宜都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批以外来企业为骨干的项目已成“参天大树”,而以本地项目为主体的企业“军团”也已绿树成荫。

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去年累计引进项目16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0%,当年竣工投产规模项目41个,当年新增规模企业39家,全市规模企业发展到177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当年新增规模企业家数连续三年位居宜昌{dy}。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统筹安排2亿元生产调度资金,实行政策、用地、资金、人才保障“四优先”,帮助一批中小企业挺过市场“寒冬”。华阳化工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在稳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迅速打开国内市场,产品销售由原出口欧美为主调整为出口创汇与占领国内市场并重,国际市场份额达到80%,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成为出口创汇{zd0}、提供税收最多的本地民营企业。

鼓励全民创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财政列支500万元创业扶持奖励基金,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再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下岗失业人员担保xx和全民创业小额xx,累计提供担保xx5亿元,带动机关干部、回乡人员、城乡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近1万人自主创业。

2009年,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同比增加8家,达到27家;过5亿元企业同比增加3家,达到13家;过10亿元企业同比增加4家,达到7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2家。企业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同比增加6家,达到14家,其中东阳光公司上缴税收同比增加1亿元,达到3.3亿元,吸纳全市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调整产业结构:一个集群的奋力崛起

宜化楚星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幅度地减少农用复合肥产能,增加甲醇、甲醛、季醇、PVC等精细化工产品,2009年创产值50亿元;

鄂中化工公司生产的复合肥磷酸一铵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实现年产值13.7亿元;

华阳化工生产的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现年产值3.1亿元,2009年新上年产8000吨紫外线吸收剂项目完工并投产,年产值可达到10亿元;

兴发集团与宜都联手投资50亿元,在枝城建设精细化工园,主要生产磷复肥和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完成后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

这是一组关于宜都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数据。

化工产业是宜都的传统优势项目。近两年,宜都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通过淘汰一批高耗、低效化工企业,稳定一批高浓度磷复肥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一批精细磷化工、煤化工企业,已形成以宜化楚星、鄂中化工、兴发化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宜都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已具备年产108万吨酸、24万吨合成氨、120万吨复合肥、12万吨PVC、8000吨紫外线吸收剂、20万吨电石的生产能力。2009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40%,到2012年产值可达到200亿元。宜都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已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一同成长的,还有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集群。

为实现2012年园区经济规模500亿元的宏伟目标,宜都提出了“123产业集群工程”,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约。力争到2012年,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00亿元,生物医药和食品加工两产业集群产值过百亿,新型建材、电子材料、装备制造3个产业集群过50亿。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几个产业集群发展已初见成效: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去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40%,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生物医药产业去年实现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60%;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已达到年产500万吨高标水泥、1000万件xx卫生洁具、1600万平方米中xx墙地砖的生产规模,去年实现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40%;装备制造完成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0%,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完成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35%;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成绩不俗,清江绿色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30%。

■调整产品结构:一个品牌的快速风行

在去年9月第三届中国商标节上,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所属“土老憨”品牌成为全国60个“{zj1}市场竞争力农产品商标”之一;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公布了新一批“xxxx商标”,“土老憨”跻身“xxxx商标”,登上中国品牌的{zg}殿堂,成为中国农产品中为数不多的xxxx。

成立于2003年的土老憨生态农业公司,主打产品是具有宜都地域特色的清江鱼休闲制品、干腊菜系列产品和精品宜都蜜柑,2004年5月被评为首届“三峡xx特产”,同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农展会上捧回“全国消费者质量满意产品”奖牌,2006年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第八届“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6年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007年被认定为“湖北xx”,产品进入了沃尔玛、家乐福、武商量贩、中百仓储等大型超市。“土老憨”品牌的快速风行,是宜都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都以争创精品xx为抓手,一批“湖北{dy}”、“全国{dy}”、“世界{dy}”快速崛起——“宜都创造”不断壮大。建成了全球{zd0}的红霉素发酵生产基地、全球{zd0}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亚洲{zd0}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全国{zd0}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和湖北{zd0}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宜都原产”别具特色。建成了世界{zd0}的人工养殖鲟鱼鱼子酱生产基地、全国{zd0}的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全国{zd0}的“宜红工夫茶”生产基地和中部{zd0}的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宜都品牌”呼之欲出。目前宜都的xx产品达到26个,其中获得中国xx商标1件,中国xx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xx商标7件,省xx产品15个,新认证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土老憨”商标荣获xxxx商标,“楚星牌”磷酸一铵成为国家xx产品,“华宜牌”套筒、“楚星牌”磷铵等荣获湖北省xx商标,“惠宜牌”卫生陶瓷等15个产品成为省级xx产品。

■调整技术结构:一个专利的生根发芽

走进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的工厂化养鱼车间,一排排直径超过10米的鱼池蔚为壮观,鱼池两旁的生物净化区生长着绿意盎然的水生植物。走过鱼池底下的地下通道,透过厚厚的玻璃,一头头重达100多公斤的鲟鱼在池中快乐的游弋,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天峡鲟业自主开发的“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它利用微生物、水生动植物互生原理,使养鱼污染源成为套养、套种水生植物的营养源。通过动力装置和增氧设备,鱼池与生物净化区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鲟鱼排泄产生的废物随着水流进入生物净化区,被各种水生植物和附着在池底石头上的微生物吸收,水中的浮游生物还可养殖鲫鱼、鲤鱼。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鲟鱼规模化人工驯养繁殖的农业xxxx和高新技术企业,天峡公司已形成以“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为核心的发明专利群,如今已有5个专利获得授权,另外7个专利正在申报之中。这一专利群的成功开发,不仅突破了工厂化养鱼的瓶颈,也使农户家庭养鲟成为可能。目前,“生态节能型工厂化养鱼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已获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工厂化养鲟科研项目被纳入国家“星火计划”,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一种养鱼设施”申报国际专利,目前国际PCT组织已接受申请,进入国际审查阶段。

公司董事长蓝泽桥介绍,传统的池塘养鱼,养1公斤鱼需用水2吨,亩均产不过1吨,亩均效益不过8000元,养殖废水{bfb}排放。采用天峡鲟业公司的专利技术,养1公斤鱼用水少于100公斤,亩产鲟鱼80吨,亩利润80万元,节水95%,节电75%,其效益是池养的100倍。

近年来,宜都把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作为“转型”的中心环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gjj}高新技术企业5家。去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53.4%,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xx技术横空出世。列支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紧盯国际xx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每年投入递增500万元,目前总投入已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4%以上。东阳光公司在国内率先获得瑞士罗式公司“达菲”生产授权,成功开发出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并成为国家抗“甲流”的战略贮备药和军需xx药品生产基地;东阳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大宗发酵产品先进发酵工艺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红霉素菌种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及其产业化”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华阳化工成为全球{zd0}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惠宜陶瓷研发出了“免烧瓷漆釉陶瓷”等20多种xx陶瓷新产品。

创新合作蔚然成风。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实施“院(校)企联姻”工程,有59家企业与62所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组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9个,建立技术创新机构56个、科研新成果中试基地5个。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28.9亿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85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169项,形成了红霉素原料药、紫外线吸收剂、PTC电子原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群。

传统改造生机再现。以产品扩能、工艺改造、设备更新为重点,综合运用技改贴息、税收返还政策,引导企业技改投入23.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58个,开发新产品154项,年增新产品产值30亿元。

■调整投资结构:一个产业的绝地逢生

在大多数人心中,水泥厂的一定是个“光灰”的形象,但走进华新水泥宜昌公司,人们更多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绿意和生机。

据了解,华新宜昌公司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近6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1%,两条生产线共配置了31台(套)除尘设备,并全部由中央控制室在线集中控制;对主要噪声源头采用集中、屏蔽、远离等办法控制;废水主要用于工艺消耗和设备冷却;废油经集中回收后用于回转窑点火。

资源综合利用则是华新公司的又一特色。近年来,他们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验,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供利用的工业废渣全部被再次利用,并与周边的宜化集团、枝江化肥厂、兴发集团等单位签订长期合同,每年“吃”掉他们的80多万吨废渣,不仅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华新水泥落户宜都,是宜都调整投资结构亮出的{dy}个大手笔。

宜都曾有小水泥厂10多家,不仅对自然环境和石灰石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和浪费,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2008年10月31日,宜都供电公司对辖区金鹤、九河和宜兰3家小水泥厂停止生产供电。至此,市内“小水泥”全部关停,宜都水泥行业彻底“洗心革面”。

“科学发展看生态,两型社会看减排,发展方式看效益,和谐社会看民生”。近年来,宜都从调整投资结构着手,从根本上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

“三新”登台,“五小”落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电子材料等新型产业和环保产业。修改完善招商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五大评价体系,490家“五小”企业被关停,推动150家企业投入10亿元转产转型。宜化楚星在产业政策引导下,围绕精细化工产业,主动放弃普钙、碳铵等低效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季戊四醇、磷酸一铵等高浓度、多元素的高效复合肥,年税收过亿元,比当初增加9倍。2009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优势产业返还税收1.84亿元。

彰显生态,节能减排。实行节能减排硬约束,近年来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8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5亿元,开展工艺改造、设备更新,达标排放、生态发展,其中投资10亿元引导重点能耗企业实施燃煤锅炉改造。全市万元地区生产综合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9.1%,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下降8.8%,空气优良天数率达到95.73%,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bfb},环境容量比大大提高。

环环相扣,效益初现。出台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办法,支持循环管道改造,围绕产业链条招商,鼓励废渣、废气、废弃物“三废”利用,构建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新格局。近年来,全市共引进产业链配套、循环经济项目150多个,组织实施循环技术攻关项目64项。2009年,循环经济产值达到160亿元,已占到全市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的70%以上,度电产出同比上升17.9%,吨标准煤产出同比上升18%,亩平规模工业产值166.7万元,同比上升15%,提供税收4.6万元,同比上升20%。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宜都:在调整中优雅转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