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吗?

     记得去年11月1日,当了八年副部长,被主流媒体宣传为“深谙教育体制弊端”的袁贵仁终于“履新”当上了教育部长。与之相呼应,也许是“纯属巧合”,“央视”也在11月1日报道了八大教育“潜规则”:一为“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二是择校费“被自愿”;三是“奥数”改头换面;四是升学率还在争{dy};五是“重点班”改名“创新班”;六是补习班挂名“家长委员会”;七是“你的学生我来教”;八是全日制培训班集体易地补课。“央视”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
     其实,在教育官员、教师和家长中,很少有不知道这些“潜规则”的,却没有什么人对这些潜规则表示震惊的。他们大都能讲出更多的“潜规则”,而且大家普遍对之“熟识无睹”,习以为常。这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震惊、曝光、建议、政府治理、治理无效、再曝光、再建议、再治理”循环,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已经让人们司空见惯,神经麻木了。这次“央视”的“曝光”,只不过是把坊间早已熟知,教育部却一再避重就轻,遮遮掩掩的东西,以“官方承认”的形式说出来而已。
     但是仅仅过去三、四个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却把我国的教育描绘得灿烂辉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zd0}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xxxx,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我国是世界{dy}人口大国。我在2008年1月28日发表的《中国经改的致命伤在哪里?》一文中,针对张五常教授认为“中国人多地少,xx矿物乏善可陈,是没有资格搞什么福利经济、{zd1}工资等xx政策的。中国有的是人,脑子聪明而又可以刻苦耐劳的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本钱了。给他们所有可以自力更生的机会是{wy}的可靠出路。指出:张教授说,“中国有的是人,脑子聪明而又可以刻苦耐劳的人,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本钱了”,对于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是,既然“有的是”“脑子聪明而又可以刻苦耐劳的人”,为什么却要“得过且过”,不能建设成“产品xx及发明专利价值奇高的国家”?为什么只能是主要依靠出卖“体力”,消耗我们紧缺的资源,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去充当“世界加工厂”,给全世界打工,却不能掌握知识产权,靠“智力”输出,当全世界的“老板”?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的教育有问题!
     在2008年3月20日的《剖析我国的GDP(六)——虚弱的“内功”》中,我进一步说明:按照人均经济“资本”,在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中,不乏比中国更显“人多地少,xx矿物乏善可陈”者,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都是。但是它们都能依靠发展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本钱”,“脑子聪明而又可以刻苦耐劳的人”,却仍然是中国经济背负着的“沉重的人口负担”,不能使其“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说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而17年后,在《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已经赫然写上了:“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现在是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了!果真如此,我们就真应该对我国的教育“三呼万岁”了。老朽两年前对教育的评价就是“走了眼”了。
     但是,“人口大国”是否实现了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不能只看受教育人数的{jd1}数量,因为既然是“人口大国”,受教育的人数肯定应该比别国多;而应该看“劳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比例。“人力资源”应该是主要依靠脑力劳动谋生,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两者占了农村劳动力的近九成。这些人除了少数“自学成才”的以外,基本上只能算是“劳力资源”,即主要依靠体力劳动谋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说“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呢?
     如果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层次就应该有所提高。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的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还是“劳力密集型”的,依然处于世界经济的低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产能居世界{dy}的钢铁、冶铝、水泥等行业,均是高消耗、重污染、低利润的经济低端产业;煤炭行业的资源采出率在国有煤矿只有50%左右,在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仅为15—30%,大量被丢弃的资源往往不可能复采,而矿井事故中死亡人数却占世界同类死亡人数的80%;做为“世界加工厂”的机械加工行业,光纤制造装备的{bfb}、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而且,越是重要、xx、技术附加值高的装备,进口就越多,自给率就越低;产量就要达到世界{dy}的汽车行业基本上都是与外国“合资”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致使我国的汽车市场成了“万国汽车博览会”,创造的GDP在表面上看来很高,实际上国人却获利甚微,绝大部分利润都通过“知识产权”给了外国投资者;家电行业,无论是电视机、DVD、电冰箱、计算机,还是手机、热水器、空调机,除了大量的进口品牌外,国产品牌也不乏与外商合资的,很多核心技术都是使用的外国专利。为此,我国企业每年付出的专利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以至于有人统计过,出口一台电视机,我们所得的利润只能值一棵大葱钱;玩具和服装行业,由于缺乏自主开发设计的能力,没有xxxx的优势,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出口上亿件服装才够进口一架波音飞机的情况,就是国人尽知的事情;医药行业xx市场基本上都被跨国企业及其在华投资企业所占据,而我国药企出口的医药则是以原料药,特别是中低档原料药为主;中国制造的所有医疗设备及用品中,三分之二的产品被定级为“低端商品”,95%的高级医疗设备都是依赖进口的。即便是生产历史悠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声名显赫的陶瓷行业,也沦落到只能靠消耗已近枯竭的陶土资源,给海外企业“打下手”,进行贴牌生产的地步了。人均劳动生产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劳动者工资福利低、伤亡高、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就是我国经济的现状。这就说明我国的经济还处于世界经济的低端,只不过是出卖体力的“世界打工仔”!如此低层次的经济结构,能拿出什么来证明,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呢?
     其实,教育做为人类社会的“人才库”和“思想库”,对于民族、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仅是发展经济。就教育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言,说“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dy}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够起到“开发人力资源”作用的并非是落后、陈旧、缺乏活力的“世界{zd0}规模的教育体系”(世界{dy}的人口大国,难道不应该有世界{dy}规模的教育吗?)。如果不能广泛培养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只是大量制造出“差生”、“考试机器”,这样的教育体系就不是在“开发人力资源”,而是在埋没、“绞杀”人才,当然,这个国家也就不能称为“人力资源大国”。
     该《纲要》承认:“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xx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的论述。尽管这里使用了“相对落后”、“比较陈旧”、“活力不足”、“不尽合理”、“尚未xx落实”之类的表达“基本肯定,还有差距”意思的词语,却不得不承认“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现实。
     我国2.6亿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中,据非官方估计(没有官方数据,不知道是因为官方根本不关心,还是不敢公布这类数据),约有5000万“差生”,2400万“网瘾少年”,校园暴力事件有增无减。“把所有的孩子都往一个"模子"里按”的应试教育,导致现在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很高,我看到的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统计,最少的也在30%,最多的竟然在80%;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最有名的大学也时有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xx的事件发生;大学毕业生中,约有三分之一不能融入社会,成为“家里蹲”的“啃老族”;很多学生毕业找工作,谈恋爱找对象,还要家长陪着;用人单位对学生问题反映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差,依赖性大,很难融入集体,不会与人相处。我退休前曾经在一个重点大学任教,说老实话,若不是学校规定“不及格率一般不能超过15%”,老师们“手下留情”,真正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办,恐怕会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dy}年就会被淘汰!真正愿意学习,有目的、有自制力努力学习,而且会学习的学生很难超过10%!
     另外,我国的教育体系,是一个缺乏诚信,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缺乏学术民主、自由的体系。这是因为我国教育的高度政治化,导致教育行政化、官场化,只唯上不唯实;再加上邓“大凹”推行的“切蛋糕”理论和“给政策不给钱”的做法导致的教育商业化、市场化、企业化所致。教育界中,学术腐败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校长、院长、教授、博导、院士中都不乏寡廉鲜耻的学术xx者。他们不但xx,而且在被揭露后还“理不直气壮”。而教育部对这些恬不知耻的“学术精英”也听之任之,罕见有对他们“绳之以法”的案例。每年教育部搞的“教学质量评估”,更是把所有的高校都拖入了从上到下全体“总动员”的xx之中。为了让领导满意,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人人都不得不认认真真地去干那些所有人都知道是荒唐、无聊的事,还要一本正经地宣称这就是“工作”,而且{zh1}也总是“取得了辉煌(伟大、重大、巨大、……)的成绩”!而在普及教育方面的“普九”达标方面,也鲜有不xx的。有鉴于此,学生考试xx这个普遍存在的“痼疾”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