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企业的“李宁式崛起” - 罗天昊- 名家博客- 博客- 《财经网》

  李宁在奥运开幕式上飞天一跃,不仅成为中国腾飞的象征,似乎也是对中国企业崛起的隐喻。
?
?  2008年奥运开幕式上,李宁飞天一跃,点燃奥运圣火,不仅成为中国腾飞的象征,似乎也是对中国企业的隐喻。
?
?  在中国人的心里,有国际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成为某种图腾,而其退役后创立的李宁公司,亦被寄望为代表中国来参与世界性的竞争的企业。
?
?  3月18日,国内体育用品巨头李宁公司在香港发布了其2009年的业绩报告, 2009年全年,李宁有限公司收入为83.87亿元,实现25.4%的强劲增长。这也是李宁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六年保持强劲增速。
?
?  更为重要的是,李宁公司借此在中国市场超越阿迪达斯,追平耐克。2009年李宁公司净利润实现31%的增长,为9.45亿元。而阿迪达斯全年收入约70亿,全年净利润更同比下降了61.9%。另一国际巨头耐克,2009年在中国区的收入,大约为80亿~90亿元,李宁与耐克,在中国市场基本旗鼓相当。
?
?  而“李宁”在2010年20岁生日之际,即崛起为国内{dy}体育用品品牌,绝非独美。事实上,在2010年乃至更早,已经有很多国内优秀企业,崛起为所在领域的国内{dy}。华为中国电信设备商的龙头,并且去年取代阿尔卡特,成为全球第三大通讯巨头,海尔已经成为全球家电业第四巨头,同时,也是中国家电市场的{dy}巨头。而格兰仕,则早已成为中国和全球的微波炉{lx},曾与其抗衡的国外品牌LG,几年前即被逐出主要市场。
?
?  大国经济”与“大众消费”
?
?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逐步超越国际巨头,其{zd0}的原因,乃在于中国的大国经济的特征。
?
?  大国经济的特征是,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谁掌握了这个市场,谁就可以称雄。同时,大众消费与xx品和大宗工业品的消费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其具有“人头消费”的特征。在这种消费领域,谁赢得{zd0}的消费群,获得更大的“人心优势”,谁才是{zh1}的{wz}。
?
?  而回溯李宁20年发展之路,即可发现,对于中国市场的最终掌控,赢得{zd0}数量的中国消费者的的青睐,正是李宁在中国市场称雄的秘诀。
?
?  相对于1980年就进入中国的阿迪达斯,李宁可以后起晚辈,而在阿迪达斯1997年强势进入中国之时,李宁尚在其“少年时代”。李宁起步,即面临与这两大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
?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过去30年,特别是最近的10年{zd0}的变化是:中国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由零转为全球体育用品消费的第二大国家,这种动力的来源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可支配收入和高水平运动赛事及普及性运动赛事的举办是这个行业的驱动因素。而这种“大势”的变化,正是李宁等中国运动品牌迅猛发展的东风。
?
?  而李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经营优势,非耐克等巨头可比。李宁作为中国在世界上为数不同的标志性体育明星,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号召力无与伦比。而其与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亦远非外来者可比。
?
?  李宁赞助了被称为“五支xx国家队”的中国国家羽毛球、乒乓球、跳水、体操和射击队,2009年,李宁公司更将赞助对象从国家对,深入到各地省队,赞助签约了17支省级田径队;而在此之外,李宁公司亦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和李宁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的长期合作伙伴。李宁品牌与本国的运动员,以及本国体育迷沟通之深,是任何品牌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李宁公司{zd0}的竞争力之一。
?
?  而时至2009年,李宁公司在全国的门店,达到8156家,不仅大城市完整布局,更有80%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使李宁在全国的影响,从大都市到乡村,几乎无孔不入。李宁由此拥有中国体育用品市场{zd0},xxx的渠道,乃至法国AIGLE(艾高)意大利Lotto(乐途)进入中国市场也不得不借助于李宁。
?
?  拥有两大利器,李宁公司在中国市场快速崛起,至20世纪初,即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巨头,而自2004年6月登陆港交所,李宁在上市的5年中,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了30%以上。2008年更是借助奥运,增幅高达50%。
?
?  时至今日,李宁终于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龙头,李宁在体育用品市场的崛起过程,与当年中国家电企业的崛起过程非常相似。
?
?  改革初期,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等日本电器风靡中国,至90年代,西门子,伊莱克斯,飞利浦等欧美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本土家电企业xx处于弱势,主流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巨头垄断,但是,自90年代末期起,中国家电企业逐步崛起,与欧美、日韩企业分庭抗礼,时至今日,在中国市场,中国家电企业更是跃居主导地位,诞生了海尔、美的、格力、TCL、长虹,格兰仕等一大批企业巨头。而曾经的“老师”国外巨头,则多数偏居一隅,如伊莱克斯在中国空调市场的退守,而更有一些企业,被中国市场所淘汰,年初,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的三洋,即宣告退出中国市场。而此前,美国惠而浦即已在去年退出中国冰箱市场。
?
?  当年的海尔,长虹等,均提出过“产业报国”的口号,而拥有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势,以及对于中国消费者的吸引,是中国家电企业最终群体崛起的根源。近日之李宁,亦是如此。
?
?  中国即是第二大“全球市场”
?
?  国际巨头的特征之一,即是广泛进入全球市场。
?
?  不过,很多中国企业,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有走出国门,才算是国际巨头。而事实上,忽视了一个前提,即,在很多国际巨头看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市场。目前,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即是第二大“全球市场”。
?
?  身处大国,企业全球化路径,与小经济体的国际性巨头崛起大为不同。中国与美国一样,都属于大国,具有大国经济的特征:丰富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完善而复杂的产业体系。这种情况,导致经济大国之中的企业,在成为国内龙头的同时,即已成为世界性巨头。
?
?  最典型的是美国企业,当年的福特,当其成为美国{zd0}的汽车企业时,即是全国{zd0}的汽车企业。沃尔玛成为美国{zd0}的连锁商时,即已成为全球性的连锁巨头,并在其后几年迅速成为全球龙头。
?
?  而小国中诞生的全球性企业,则很早就实现了国际化。诺基亚1969年进入电信行业,70年代早期即在相邻的瑞典、前苏联获得迅速发展,而到了80年代,更是扩张到整个欧洲,90年代之后,即风靡全球。诺基亚现代的本土市场份额,尚不到20%,韩国现代汽车1967年创立,1975年即开始走向全球,而当时,它还没有来得及占领韩国本土市场。
?
?  同为大国,中国企业的崛起,将更多与美国企业类似,而中国市场的{wz},几乎就已经是xx的国际巨头。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更是如此。娃哈哈是中国饮料市场的{dy},就是全球第五,海尔是中国{zd0}的家电企业,即是全球第四大家电巨头,华为是中国电信设备商的{dy},即是全球的第三,而在很多单一产品领域,中国的{dy},即是世界的{dy},如,国内{dy}的海尔冰箱,2008年在以6.3%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惠而浦等欧美家电巨头,跃居全球{dy}。在微波炉领域,中国{dy}的格兰仕,即是世界{dy}。
?
?  在大众消费领域,中国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而在这个领域,诞生的是中国{zj1}有竞争力的一批企业。而在体育用品市场,李宁的崛起,也是彻底市场化的产物。
?
?  在某种意义上,李宁也具有“大国企业巨头”的特点。至2009年,李宁公司99%的业务收入均来自中国,而在今日,李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龙头,也就很自然成为全球第四。
?
?  “大国巨头”的国际化之路,往往是在成为国内巨头,完成企业的初步发展,等待企业本身成熟之后,再拓展全球市场。在这个方面,李宁的发展模式,当借鉴华为。
?
?  华为在成为中国市场{lx}时,国际市场非常有限。但是,自21世纪之后,华为在巩固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即开始在全球市场的迅猛扩张,至今日,华为的收入中,70%以上即来自国外市场,10年内,其主要收入构成,即从国内市场,变为国外市场。
?
?  目前,以成为国内龙头为标志,李宁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初步发展。在未来,加快扩张海外市场,是李宁从中国{dy}向全球{dy},从全球一般性巨头,到{jd1}{lx}迈进的关键一步。
?
?  目前,李宁的设计中心,已经搬到了美国波特兰市,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其未来雄心的隐喻。
?
?  在美国市场,李宁自波特兰开始,逐步开设专卖店,并且签约了有包括沙奎.奥尼尔等NBAxx。在亚洲,李宁2008年在新加坡设置旗舰店,并且与新加坡国家羽毛球队和国家羽毛球公开赛达成了战略合作;在欧洲,李宁成为西班牙国家篮球队的合作伙伴,而俄罗斯田径女皇伊辛巴耶娃也已成为李宁的代言人。在美洲,阿根廷篮球队也与李宁大成了合作关系。全面的全球性扩张,将使李宁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突飞猛进。
?
?  当李宁如华为一样,其国外市场超越国内市场的时候,当年超越耐克的梦想,也许就变为现实。而在未来,外面将看到,在竞争充分的大众消费领域,中国将诞生众多的全球巨头。
?
?  身处大国,企业全球化路径,与小经济体的国际性巨头崛起大为不同。前者很早就实现了国际化。诺基亚1969年进入电信行业,70年代早期即在相邻的瑞典、前苏联获得迅速发展;而中国企业的崛起,将更多与美国企业类似,中国市场的{wz},几乎就已经是xx的国际巨头。。
?  

上一篇:   下一篇:
周亚新:   有道理
iewgnos:   白日做梦
Madison:   伪经济学家,求求你了,消停消停,别折腾中国了,别折腾北京了
小唐分析:   发人深省的文章啊
ltd_1024:   而目前百家讲论所流行的,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汉朝故事,于丹的论语,乃至新一代袁腾飞的两宋故事…
cloudzyh:   抗战时期的武汉重要地位是和中国长江黄金水道相联系的,上连四川,下通上海。可是今天的长江还有多少活力呢…
{zy1}投资:   哥们宏观视野超强,应该成为政府的智囊
{zy1}投资:   有见地,非常好
evilee:   罗先生分析得很对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大众企业的“李宁式崛起” - 罗天昊- 名家博客- 博客- 《财经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