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如此搞,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几天上级催得很紧,{yt}几个电话催问劳务输出和杂志征订的事,弄得大家都焦头烂额的,每天都憋着一肚子气,只要放下上级的电话,就发一通牢骚,然后再紧跑慢跑去执行任务。
提起劳务输出,周边各县的妇联主席直叹息。从二00三年开始,全国妇联就与国家某xx经济学家联手搞家政服务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从刚开始的全国大部分省份到现在的个别省份的个别县、市。刚开始逐级下达的任务还勉强能完成,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疏散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妇联所搞的劳务输出难度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我周围的几个县,为了不影响年终考核,硬着头皮,不惜成本,搜肠刮肚,想尽了各种办法,{zh1}还是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每到召开全市妇女工作会议前,各县妇联主席就相互打听,下年还有没有劳务输出,一听说还是老样子时,连开会都不想去了。一旦领回任务,几天就都吃不好,睡不着。{zh1}还得照着以前的办法,给各乡镇分解任务。可是,各乡镇也苦于没有办法,乡镇妇联主席参加xx县妇女工作会议后,工作认真一些的就回去给乡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乡上领导就是一通怨气和牢骚。把妇女工作不当一回事的,你压你的任务, 我干我的工作,给领导说了也是白说,找不到人,任务还是没法完成,不管县妇联怎么崔,就两字,“没人”。如果县级领导出面,乡镇领导不得不去想尽各种办法,前两年,乡上实在找不到人员,完不成任务,就“悬赏”招工,每个劳动力补助500----800元人民币,再给买上路上吃的矿泉水、方便面等,有的乡镇公开讲,到了北京培训学校报到之后,就随自己。有的乡镇直截了当地就告诉人家,只要你到市上清点完人数,跑了就行。最近一两年,有的县上脑子开巧了,组织在京打工的人员搭便车,顶人数,送到学校报到之后,立马四散。学校给市县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市上提起电话把县上好一顿嗅哭,然后来个顺势推给下面(管他怎么做,只要能完成任务,不影响我的政绩就行)。县上装做不知情,交完培训费之后,该算的人数还得算,只要有人员花名册,能应付项目检查就行,能完成市上下达的任务不影响年终考核就行;有的县上组织一批人员,到校清点完人数,就找旅游团去了,校方连拉带拽也没有办法。为了来年再度配合,就算个数吧;即使有自愿出去的妇女,大多干不了两个月就回家了,有的甚至连培训都没有结束就回来了;等等……县妇联的工作就这样在上下压力中进行着。
妇联现在向北京富平学校输送的家政服务员,本来是一件致富于民的好事,可现在却成了基层妇联和乡镇政府的一大负担。
为何现在妇联出面组织劳务输出就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政府或单位出面有组织地向县外输送劳动力,存在着群众不信任政府或有意难为政府的情况。现在尽管有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希望通过政府或单位有组织地走出家门去,找到比较可靠的单位或工作。但是,只要政府出面组织,他们就会提出好多条件来,一切都会依赖政府,而且,又不愿意出去。
二是许多女孩子不愿意做家政服务。现在妇联组织向北京输送的家政服务员,上面的任务遂年增加,下面的难度也是遂年加大。2004到2005年还稍好点,有一部分农村没有考上学的女孩子或者家里有老人照顾孩子的农村妇女,想着出去开开眼界,也挣点钱。可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对农村学杂费的免除,现在还对职业中专实行补助。现在农村的女孩子最不行也能上个职业中专了,在职业中专学习某一方面的手艺,到毕业时,大部分学校统一组织,在南方大中型企业就业。也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凭着所学手艺,自己创业。另一方面,许多女孩子不愿意做家政服务,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感到太孤独,大多家政服务员所服务的对象只是孤独老人或者中小学生,特别是那些服务老人的,她们说{yt}都说不了几句话,除了老人再也见不到人,因此,她们宁愿拿低工资去工厂或酒店工作。而农村妇女大部分是留守军,更是离不开家出远门打工。
三是乡镇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加速了农村女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发展乡镇企业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的必由之路,不仅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开发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广阔市场,就地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据了解,近几年来,本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加强扶持民营经济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他们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服装、地毯等加工企业,兴办了一大批“公司十农户”的经济实体和非公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不仅提高了本乡镇妇女的就业率,而且还吸纳了附近乡镇的妇女跨乡镇务工就业,推动了更多的农村女劳动力转移速度,同时也满足了大部分女性所渴望的离土不离家的就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