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每一个孩子都“铸造”成冲锋的战士?_安徽铜陵四中肖华_新浪博客

    对于教育而言,现在真可谓处在特殊时期,承担中高考升学任务的学校仿佛成了战前训练营。看一看校园里的宣传栏,张榜公布的多是成绩优胜的学生;听一听学校的广播,传来的也多是考前的强势动员;转一转毕业班的教室,赫然映入眼帘的更多是“距离中高考只有**天”的醒目大字。站在普通教师的角度,我当然无法否认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一如人们熟知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眼见大家竟然如此拼命不已,恨不能将每一个孩子都“铸造”成始终端着冲锋姿态的战士,还是从情感上难以接受。

    或许,我们可以将中高考形容为横亘于孩子面前的“封锁线”,特别是在“一考定终身”仍大行其道的今天,学校和教师理当尽力帮助我们的孩子能够顺利地通过“封锁线”,为此,去想方设法抓孩子的考试分数,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常因此给孩子灌输“考场即战场”的理念,总在不时警告孩子在未来中高考不容有任何闪失,甚至恫吓孩子“考得好方为人上人,考得不好则必定前途渺茫”,不好去问为人师者有几人在求学时代曾经xxxx,却很让人怀疑这已经背离了教育之“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本质。对于我个人而言,既没有资格号称教学名师,也没能将自己的孩子培养到在成绩上出类拔萃,但所幸还记得“因材施教”这句话,也不愿意用分数这一把尺子统一去衡量每一个孩子。

    人们常说教育是科学,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也罢教师也好,必须尊重教育的科学规律,充分认识不同的孩子在智商、情商、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对不同的孩子应该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进入重点学校可能的孩子,鼓励其顽强拼搏并不为过,把他们打造成为学校亮丽的“名片”也算不悖常理;只能进入一般学校的孩子,经常性施以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帮助他们坚持而不放弃,此为善举;而对于那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引导他们不泯灭对学习的兴趣,不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其实并不比培养一个优秀孩子来得轻松。如果学校和教师的眼光只盯着那些{zyx}的孩子,一味指望他们在未来的中高考后为自己脸上增光,{zh0}还有个什么所谓“状元”,而忽视群体更为庞大的其他孩子,愚以为,这不是在用心办教育,很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分数工厂。

    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堪称真命题,但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或许应该是更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当我们对升学硕果如数家珍的时候,亦或是对“状元”们锦上添花的时候,还必须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一些问题:有没有孩子经过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却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固然其间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无奈原因;有多少孩子由我们的教育增添了些许人性的光辉,最起码也应该是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可能这样的孩子成绩并不突出;当孩子们毕业走出校门之后,还能不能记起学校和教师曾经给予他们的美好东西,学校作为集体已经成为他们内心挥之不却的依恋,甚至哪怕是教师曾经俯下身子说出的一句轻轻的耳语。如果我们眼中只有考试的分数而没有“人”的概念的话,再辉煌的成绩也不能证明我们的教育就真的取得了成功。

    孩子是稚嫩的,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只对他们强调学习上的竞争而不注重培养合作的意识,也只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呵护有加,甚至常常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老调在孩子面前弹响,总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也难以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正如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从人到狼》一文中曾指出,“缺乏对弱者的怜悯,缺乏对贫者的同情,缺乏责任感,缺乏正直与善良,缺乏自省忏悔的意识,呼吸着应试教育的空气”,这不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办教育,而是在肆无忌惮地宣传“狼文化”,由此很难不让那娇艳的硕果上泛着血色的冷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为什么要把每一个孩子都“铸造”成冲锋的战士?_安徽铜陵四中肖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