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性医疗行为面面观

  临朐糖尿病医院{zx1}版网站已经投入使用,即得到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好评。据林绍志院长介绍,新版网站()开办的主要目的就是宣传知识,指导患者朋友正确防治糖尿病。要做到正确防治,就必须远离错误的诱惑,去伪才能存真。为此,将五花八门的欺骗方式撮要如下:
  1、满街广告型:这是一种{zdj0}的形式:油印一张小报,满街张贴。内容无外乎“{zc}秘方,根治糖尿病”云云。若真有这样的{zc}秘方,那可真为老祖宗长脸,为国人增光。半世纪前,洋人们就一定会趋之若骛,蜂拥而至,求医问药的规模不会亚于八国联军,实在没有必要搞这种“小动作”。
  2、电视讲座型:请一位长者(男女不限,但要像学者),先讲一通糖尿病知识(有些是正确的),吊起你的胃口,然后话锋一转,我有良方妙药,高科技,纯中药,别人没有,xx一家。不用控制饮食,即可根治糖尿病。若果如此,那他一定是世界首富,而且是{sjj}名人。若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不光中国人民不答应,就是安南、布什也不会同意。
  电视广告者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找上一帮人充当患者,一位主持人提问,那可真是众口一辞,异口同声:以前病情如何如何重,xx效果如何如何差,吃了某某药,效果如何如何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据知情者透露,这些人有的是靠线人物色的,参加者自然是衣食住行加红包全由主办者承担。还有的则是以每位40元的价格从人才市场上找来的。不是有报纸报道电视台将莱芜人当成莱阳人发言的笑话吗?
  3、广播狂轰型:利用电台广播收费低廉的特点,长时间、多轮次频繁“轰炸”。由于时间较长,铺垫也就更充分,编的故事很精彩,吹得牛皮更大。例如全世界的理论都是错误的,只有我发现了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缺乏某某元素,只有服我的药才最有针对性,才能效验非凡。岂不知类似xx早已问世,且品种众多。有一位老年患者,曾热衷于搜集广告信息,闻则必信,虽屡试屡挫,却愈挫弥“坚”。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猛醒:多次收听广播,一位自称是患者家属的人,今天打热线电话说的是她父亲患糖尿病服××xx效果如何如何好,第二天,又说是她母亲患糖尿病服用××xx效果如何如何好。反复收听之后,终于发现这是同一个人。一个“托”还要反复利用,可见这样的人也是不好找。告诉您一个常识,这些广告xx效果不好,可能危害较小。如果真是效果显著,那就要注意它的毒副作用了。 
  4、聚众讲座型:租一间宾馆会议室,雇一批人广撒传单,请几位医务人员(医生中也难免有抵不住金钱诱惑的),布置如同会议状,气氛可谓“严肃”,场面可谓热闹。卖药虽不相同,套路千篇一律,先讲一通糖尿病知识(一般都是正确的),导出糖尿病xx的难点,然后顺理成章的推出针对这些难点研制出的某种“灵丹妙药”,(这些所谓的“药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不能进药房的保健食品)。接下来,用低廉简易的血糖仪免费检测血糖,{zh1}每人买一大包药带回家。一位患者参加这样的活动共计14次,据说参加者一次比一次少,原因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根治”诱惑,教训越来越深刻,身体越来越衰弱,囊中越来越羞涩,知迷不悟者毕竟是少数。
  5、上门送药型:打着××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旗号,先到各个工作单位骗取病人信息资料,然后再以病人所在单位介绍的名义上门“义诊”,使病人放松警惕,再凭三寸不烂之舌骗得病人大掏腰包,等其走后,再尝这些“灵丹妙药”,竟是“黄连上清丸、龙丹泻肝丸”之类。 
  6、外来“和尚”型:往往是中型以上城市的小型医院,他们摸准了“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规律,请一位或一帮所谓的“专家”,是真是假,水平如何无所谓,反正统统往高处吹,头衔大得吓人,但真正有名望的专业队伍中找不到相同的名字。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即知其诈。以北京为例,全市1300多万人口,按6%发病率计算,现症病人就有78万之众,如果治一个好一个,不用复诊,{yt}xx50例,还需要42.7年才能治完现有的病人,何需你跑到下面来打广告,找病人?!
  7、“科技”撞骗型:盗用或自制一些高科技名词,以增加欺骗的力度。如“基因疗法”、“纳米技术”、“航天工程”等等。应该承认基因疗法可能是根治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离实际应用还相差甚远,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dy}步。目前与糖尿病相关基因的发掘研究工作还远未完成,现在谈基因疗法为时尚早。
  还有人谎称××xx能够“修复胰岛细胞”,这也是骗人的。因为只有占糖尿病人数5%的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细胞的损伤,目前没有任何xx能够修复,所以必须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占糖尿病人数95%以上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基因障碍导致的分泌缺陷和生活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而不是胰岛细胞有损伤,没有修复的必要和机会。不用说不可能有修复胰岛细胞的xx,即使有这样的xx,与xx糖尿病又有何干?
  8、虚假承诺型:虚假承诺有二种情况:一是无效退款;二是不好不要钱。无效退款者只退“药”款,不退名目繁多的所谓管理费、服务费等等。这些费用是多少呢?一个疗程3500元,药款只有30元,其余的3200元不能退。不好不要钱,但不是先不交钱,而是先交管理费、服务费等,或不交这些费用,只交药品加工费。药品加工费是多少呢?一个月至少600元。按每公斤20元的加工费计算,看样一个人每天需要服用1公斤的xx,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9、报纸举例型:糖尿病的虚假广告几乎见于所有报纸(包括专业性报纸),但以非专业、非党报居多。至于那些为集中讲座、卖药而专门印刷的《××信息报》、《××医药报》之类就不值一提了。报纸举例的形式一般是先吹虚一番自己“发明”的“灵丹妙药”,然后“让事实说话”,举例一二三,自然是效如桴鼓,xx反弹。先不说这些例子是子虚乌有,即使是事实,也说明不了问题,因为部分糖尿病人经xx后,不用服药而长期控制血糖是可能的,类似的例子,任何一位专业医生都能举出一大堆,但这些病人只是控制,绝非根治。
  10、模棱两可型:随着一个个骗局被事实击破,人们的觉悟不断提高,赤裸裸的行骗越来越没有市场,于是这类活动有了新动向,不再把话说绝,而是模棱两可,让你抓不到把柄。上当受骗后,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例如不说“根治”,而是“xx反弹”或“可以停药”,不说xx原发病而是xx并发症。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各位朋友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可能有朋友会问,面对无处不在的欺诈行为,我们还怎么敢去就诊治病?因噎废食不是智者所为。患者朋友了解糖尿病知识可以看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节目,或专业性的报纸(广告版除外),有条件者可以阅读专业性期刊。要知道,糖尿病xx方面的任何突破,其轰动效应就都不会亚于“神舟”五号上天,想不了解还真难。看病要到大医院糖尿病科和正规的专科医院。对所有以卖药为目的的宣传、诊治活动避而远之,这样就能避免上当。

郑重声明:资讯 【欺诈性医疗行为面面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