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像机的“技术”汇总

 

红外摄像机的“技术”汇总

    红外摄像机泛滥,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行为的关系。就因为这样,引起的话题及争议也最多,本文说是”大汇总”有些夸张了,主要是真理越辩越明!虽说”水清则无鱼”,但总不能{yt}到晚打迷糊仗,消费者的权益也得照顾一下。
    很多"专业"摄像机厂,不管是国内或台湾的,其实只是组装厂,向别人进机板自己搞壳子组装,广告打的好一点,关系再硬一些,照样可以赚钱。但后来就不行了,大家竞相杀价,利润微薄,只好由真正在打板子的厂出来了,这样一搞,组装厂就没的混了,因为大家壳子都长差不多,哪种壳子太平洋买不到?
    红外线一体机就不一样了,给那些组装厂带来一线生机,电子技术含量不高嘛! LED板谁不会搞? 再不行抄总可以吧! 搞个壮观一点的壳子,吓人一些的LED,30颗灯不行,50,80,100够看了吧!还有High-Power,E-Power,食人鱼、阵列......让人眼花缭乱,利润就出来了。会过热,起雾,漏水,照不远.....谁不知道? 但总不能生意不做了吧!反正只是买板子来组装,能赚多久赚多久,保修一年,二年,三年……谁怕谁? 还得保佑我能活那么久吧!
    呵呵!工程商们,有没有仔细算过你们用的红外机到底真正能撑多久?
    CCD为什么能看到红外线?
   CCD本来就能看到红外线! 它本来就对红外光有感应,不信,拿支黑白摄像机,关掉电灯,拿个红外灯一照,影像不就出来了!那彩色CCD为什么看不到红外线? 事实上,彩色CCD也看的到红外线, 就是因为它能感应到红外线,会干扰到D.S.P (影像处理主芯片)的运算,导致偏色,因此得想个办法,让它不能接收红外线,方法就是:让CCD戴上”太阳眼镜”,只是人戴的太阳眼镜是隔离紫外线,而CCD戴的是隔离红外线,这就是彩色CCD上头黏的那片滤光片。先看张图:
这是滤光片对每个波长光的穿透率,横轴是波长,以奈米(nm)表示,纵轴是穿透率,我们看到从380nm-645nm 穿透率是约93% ,刚好就是可见光的范围(紫-靛-蓝-绿-黄-橙-红),就是彩虹的颜色嘛! 600多nm是红色光,在它往右以”外”,就叫”红外线”,是”红色以外的光” 不是红色的光,因为眼睛已经看不到了,再来,380nm左右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紫色,在380nm往左以”外”,就叫”紫外线”,眼睛一样看不到,但会照伤我们的皮肤,让青藏高原同胞晒的黑黑的,脸红红的。
    从上图我们看到,滤光片已经把红外跟紫外光挡掉了,只剩可见光进来,所以,彩色CCD就看不到红外线了。那黑白CCD为什么不加滤光片,难到它不怕色干扰吗?呵呵!黑白摄像机本来就没颜色,何来”色”干扰?所以在早期,红外线摄影机就是用黑白摄像机,加上红外投射灯就行了。
    后来彩色摄像机越来越普遍了,总不能白天用彩色摄像机,到了晚上再用黑白摄像机打红外灯吧,这就重复投资了,了解了上头的道理,就有人想出个方法:当有光线时用彩色摄像机,当没光线时,把CCD上头那片滤光片拿掉,再打上红外灯,这不就得了!”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就这样出来了!,这很像读书时去办公室找老教授,他在看书时戴个老花眼镜,抬头看你时就把眼镜往头顶上挪开,就是这个动作,呵呵!所以,上头那种摄像机,在CCD前装了个机械结构,用电磁阀把滤光片拉开或推回去,在作动时听的到”喀察”一声。
    说到这里,学过光学的人必注意到,CCD有滤光片跟没滤光片,光线折射率会不一样,把滤光片拿开,打上红外光,折射率又会因波长不同会有些差异,这加起来就会造成焦点偏移,就是”失焦”,因此,刚刚所说的,不能只把滤光片移开,还得补上一片镜片来调整折射率,也就是一片滤光片跟一片普遍镜片在抽换。。
    这种”日夜型红外线彩色摄像机”是日本人搞出来的,实在太贵了,想仿吗,模具贵又怕被告,就有些天才老板干脆就把滤光片拿掉了,不就看的到红外线嘛!,怕色干扰,那就用在室内啊,有些偏色? 便宜嘛! 干麻计较那么多,这叫” ” 彩色室内日夜型红外线摄像机”
    老是这样蒙也不是办法,后来有人想到办法,依旧从滤光片下手,搞出这种滤光片:
看到了吗?”关大门,开小窗” 让850nm那段红外光漏了进来,所以在晚上没灯光时,只要打上850nm的红外光,CCD就看的到了,这招真是既省钱又方便,换个滤光片就行了,只是要注意! 不是随便拿个红外线投射灯就行了,必须是850nm的! 但是因为850nm跟可见光波长很近, 850nm投射灯常会产生少量可见光成份,看到的是红色的,那就是”红爆”的来源。
    红外线夜视问题解决了,在来是白天的问题了,既然那滤光片会让850nm的红外线漏进来,就会产生色干扰,也就是”白天偏色”的由来, 问题出在滤光片,那片滤光片是850nm 可穿透的,白天时自然光中的850nm红外光成份透进CCD,会干扰色矩阵运算,导致有些偏色,解决之道在于调整程序,通过适当的调整可以降低偏色,但不能xxxx。"   解决"?  早的很!不然,花些钱改用机械式拉滤光片。 效果挺好的,只是常常会卡住。红外机绝不是把滤光片换掉就了事,或是谁便跟人拿个板子来吹牛,这年头,人人都是"专业"厂,这只能用软件来调整DSP的程序,尽量减少色偏,谁说没色偏,肯定是吹牛的!
    上头说的红外机,在使用上得配上红外灯,在户外时又得加防护罩,摄像机还要有镜头,整组体积庞大,价格又高,近距离使用时就像大炮打蚊子,不太现实,就有人想到用LED,就是遥控器用的LED,有850nm的,洗块板子,装他几十颗,加个光敏电阻(CDS)来侦测光线强度当开关来控制LED,板子中间挖个洞,再买片摄像机板,装个机板镜头,往LED板一套! 红外一体机就出来了!
    这时期的红外机有些问题,一是LED发射角度是固定的,因此打出去的光线无法调整,只能搭配几种角度的镜头,第二,功率不高,打不远。市场量又不大,想要LED厂帮你订做,门都没有,因此,效果不太好,但是很少人在搞,价格又高,可卖到2000多,十多年前搞这玩意的人还真的赚了一票。(说到这里,咦! 我明明那时后就知道这回事了,怎么没去搞?否则我现在也赚爆,不用在这儿吹牛了,我肯定脑袋坏了!呵呵!),其实,在那时候,搞摄像机的单子都接不完,那有空理这雕虫小技,光卖机板给人装红外机就很好赚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LED功率越做越大,越来越亮,尤其民用上的红绿灯改用高亮度LED,这时有一颗LED出来了,就是拿红绿灯用的那种,改成红外线,四四方方的,叫”食人鱼”,拿来用还挺不错的,但角度是固定的,不太实用,就有人想到开了片透镜,放在LED板前头,不就可以改便发射角度了吗!还去申请了专利。别人还不能用。
    怎么办? 山不转水转,反正这时市场量也出来了,LED厂也就甘愿生产不同角度的LED,连直径5mm, 8mm(E-Power),都有了,直径2公分的都有。这时,问题又来了,在电路方面,有过热,光学上,有黑边及均匀度问题,在机构上有白雾,漏水,雾气等问题,须要一一解决:
1)、过热
    别以为LED就不发热,”冷光LED”跟本还没出现,以50颗5mm,20mil(芯片大小)LED为例,想打到户外40米,电流至少得到80毫安,如果又密封在壳子里(户外当然要密封),LED板上温度会飙到90度,还有,LED是正温度系数,也就是温度越高电流越大,电流越大温度就越高,LED本身会耐到100度,但板子后面那颗CCD可只能撑到60-70度,这时,画面开始就发白了,看起来白朦朦的,这是因为CCD过热,暗电流增加,白底上浮,再烧下去,CCD就挂点了。
    怎么办?,一是降低电流,只用30-40毫安,打不远怎么办,那就用吹的,反正密密麻麻的LED,看起来就像能打的远,还有就是加风扇,但在密闭的壳子里,风扇能撑多久?呵呵!看着办! {zh0}的方法是加定电流电路,不让LED过电流,但也只能用在60毫安以下。那改用大颗的高功率LED呢? 一样,能量不灭定率,发光越强,发热就越多,我看过400多颗LED做的投射灯,加了散热片,往上打颗蛋还真能烤熟! 呵呵!敢用的人就能赚到钱。还有,用脉冲波,把LED 用100K 以上脉波,打到1安培,呵呵!这三年前就有了,老实说……没用!
总之,过热是红外一体机{zd0}致命伤,上来询问100米或200米红外机的用户,呵呵!三思吧!
2)、黑边及均匀度
    这好解决,LED板上LED的角度得调配好,要跟镜头视角相配合,比如说4毫米镜头得搭配宽角度LED,8毫米镜头,LED就要用小角度的,12毫米就得配15度LED,再加些不同角度的LED补光,让打出去的光均匀些,这些只要花些时间做做实验就行了,不要那么懒,抓把LED就搞上去了,不是打不远就是画面搞了黑边出来。
3)、白雾
    其实大家在讲"起雾",大部份并不是水气,想想LED板那么热,一般除雾用的加热器都没它热,水气早被蒸发掉了。看起来像起雾,有几个原因:
A、LED光漏到镜头里:也就是镜头上那个隔离圈跟玻璃没密合,让红外线漏了进去, 尤其4mm最严重。{zh0}就把隔离圈用铝圈做,直接穿过玻璃面, 不过成本高了些。
B、机板本身参数不对:如果拿一般机板换个滤光片就用,肯定出问题,白茫茫一片,但白天还行。
C、老问题: 过热,CCD 白底往上浮,看起来就发白雾了
    如果用宽角度LED,红外线打到遮阳罩再反射回镜头,会照成白雾,解决方法就是把遮阳罩退后些。至于说漏水,松香蒸发,橡胶受热冒油。。。。。。。这属太扯了的错误!
4)、漏水
这纯粹是机壳设计不良,防水垫圈材质不好,及组装不慎所造成。
5)、雾气
主要是密封不良,有些方法:
A、装个干燥包,两下就不行了,吸饱了水,更惨。
B、充氮气,还没出货就漏光了。
C、镜头跟玻璃隔离,独立开来,对漏光还有效,结果雾气集在小玻璃上
D、开通气口,加风扇,没雾气了,但会漏水
E、玻璃镀膜,是不沾水,但防不了雾
呵呵!还是头大,每家都说解决了,信吗?
6)、镜头
别用太便宜的吧,用好一些的,效果会比较好,还可吹”XX国进口红外机专用镜头”
7)、机板
找质量好点的,1/3SONY的当然会比1/4SHARP的感度好些,当然了,吹个牛说用索尼Ex-View也行,但成本高太多了,还有,那来那么多Ex-View CCD让你来卖?
    还有,机板只有分质量好跟质量差,不要争论谁的DSP好,同样SONY的DSP,为什么各个厂家调试出来的效果却差距很大,给他一颗奔驰车的发动机,也不一定能造出好车来。
    总之,红外线一体机是最近最火也{zj1}争议性的摄像机产品,工程商对它的看法只有自己清楚了!

郑重声明:资讯 【红外摄像机的“技术”汇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