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台筹建记
作者:本人
这篇文章是应我公司在建厂70周年“嫩江车城易春秋”第二部编审组之邀而作。
20世纪80年代,我出差到上海宝钢、辽宁鞍钢等地,看到他们鞍钢 采用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对生产现场指挥和监控都十分方便,明显提高了效率。当时 哪个年代电视机已经是大多数家庭 都有的家用电器了。如果建立闭路(有线)电视系统,不仅可以丰富职工家属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我们企业的电化教育、新闻广播都极为有利,可以更好地扩大宣传范围。我期望着我们企业也拥有这样完备的电视系统。我便于同当时的厂长魏明海谈起在我们企业内建立闭路(有线)电视系统的事,我还将我所写的一篇论文《论闭路(有线)电视在我厂厂区及住宅的运用》递交给他,得到了魏厂长的高度重视。
1985年的4月初,由当时任副总工程师的蒋祯祥负责、我和谭思齐工程师作为成员到外地考察,重点考察设备和土建,包括机房的布局、设备的安放位置、线路铺设的技术要求、线路对周边的技术要求、卫星天线对地面的技术的要求、设备运输方式等。日常管理,包括人员的配备、培训、机构设置、建立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的对象、自办节目的播放方式及时间,在用户中的反响等。
通过考察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单位因地理位置、房屋建筑结构、安放终端的多少、摄录编配的设备、机房的设备、所采用的产品厂家、资金、隶属关系、人员配备的不同而不同,但有一共同点就是都把当地开播的电视频道同自办的电视节目混合后一起通过闭路(有线)电视传送到各个终端,有的还开办了调频工广播。但都没有把生产指挥、生产监控搞上去。又将我厂的厂区、生活区作了详细调查,全厂共有一万多个电视终端,也了解了各家所用的电视接收机的标准。当时,我厂职工家中使用的电视机来源复杂,部分机型与线路联接受限制,考虑到网络传输问题,我们采用了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PAI-D制式的传输网络系统。我们还用了最短的时间按当时我国执行的电视标准的全频道播放传输方式完成了网络系统、大本营(机房)的总体设计。
再历时尽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所计划的全部考察工作。于1985年6月14日我们考察组在厂务会上将考察情况做了汇报。工厂的党政领导也就我们的考察内容进行了询问,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zh1}达成了共识: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在我们厂要上,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形象,但是现在电子产品发展的很快,我们要上好的产品,要选十年内不落后的产品,而且要分两步骤实施,先上中心设备,再上线路,以后进一步完善。
由于建立闭路电视系统工作已定型,我们的办公室便设在了老办公楼三楼的原电话会议室的机房的房间里。在这时间我们通过调查、筛选,进一步了解了各厂家的产品,进货渠道、报价价格、到货期限、验货地点等事宜。
我们购入的摄像、录象、音、视频编辑、录音设备、监视器等设备器材大多数是专业级的,如SONY/MP3、SONY/MP3APK、NV200N、等专业型摄象机、VO-5850编辑录象机、RM-440电子编辑机、CVM-2250CE、PVM-9000ME、PVM-9001ME监视器等设备一应惧全。经过筹备,我们就开始了{dy}期节目的制作——我厂向上级汇报“工业普查”录象片。从这以后我们陆续制做了向铁道部汇报的“质量管理”录象片、工会向上级汇报的班组建设录象片、教育系统参加铁道部教学课,教学评比的教学录象片、中、英文的工厂概况宣传片、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第三次运动会在我厂召开的录象记录片、我厂各次运动会的现场记录片。还记录了D35钳夹式大型特种车(这次是一特别专用运输专列列车)从在哈尔滨电机厂装车试运到正式运输到大连香炉焦码头后卸车装船的我国生产{dy}台60万千瓦发电机机组的全过程、记录了C63、C65敞车在铁道科学院环行试验线、大秦线的实验运行录象等等的录象片和资料片并向中央、铁道部、省、市送播好多有价值的资料片。切实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记录、宣传作用,我们也逐渐形成了独立制作电视节目的能力。
记得在制作“质量管理”片子时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不高,摄像、录像及编辑设备同监视设备还没有真正配套,制作中花费了我们好多时间。为做好这个片子,质管办、企管办等好多同志都参加到编辑制作中,行政一把手厂长也常到制作室观看,提出很多问题。再制作工会向上级汇报的班组建设录象片时,由于时间紧,工会的几位同志同我们一连5天5夜没有回家,赶完这部汇报片的制作。现在想起来,当时是苦了点、累了点,但我们丝毫没有懈怠,没有马虎,我们知道这将关系到我们企业的形象。
在上闭路电视系统的线路传输系统,我还专门在办公楼二、三楼的几个房间作了小小的短距离试验,试验后的效果是可行的,信号的传输质量可达电视接收图象质量的四级以上的标准。
此时的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已初具成型,我们这个办公室划到了党委政治部宣传部,暂定名为“录象室” ,后来又同厂报、厂广播站一同划到新成立的厂报社,录象室同广播站合为一组。
铁道部为把全路各单位所建立的闭路电视系统、摄录室(办)、电化教育等统管起来,在铁道部科技馆成立“铁路科教影视工作联络会”我厂是成员单位之一,我也被选为干事。该联络会主要是把路内各单位送来的电视作品(片)整理后再发送到全路各单位。我们也长将我厂的宣传教育片送到联络会,一扩大我厂的知名度。
1990年的9月1日厂领导决定再次对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新一轮考察,这次考察确定的项目也更具体了,包括硬件部分的设备配置、种类、数量、质量、性能、生产厂家;所用设备对环境的要求。软件部分的设备的设置布局;配备人员的构成;需要建立那些管理制度;各种操作技术规程;所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其给费用;施工状况;系统实施方案;设定安装单位,总投入资金数及器件单价;是否招标,操作程序,施工单位的信誉和质量等。
经过一段时间对一些单位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再一次得出结论: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和用户的多方面需求,我们原有的这套系统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用户的要求了,我们必须对电视线路进行改造,设备要升级,要扩大有线电视线路(网络)的铺设范围,要发展新的用户。但要做到以上几点,选称心的厂家、先进的产品是关键。在对牡丹江机车厂考察时,我们看到他们正在用航天部十四所的产品在升级,同时扩大有线电视线路铺设范围,还看到航天部十四所的工程人员正在现场指导他们所聘用的工人操作。抚顺钢厂、抚顺铝厂这两个单位所采用的沈阳无线电十二厂和德国、意大利等地提供的产品,经过不断升级,他们的卫星接收系统比较全面,在使用的几年中职工、家属都很满意。
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安装厂家。经过多方面比较、研讨,最终通过招标确定由航天部十四所来实施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工程。
经过六年的时间,我们的闭路(有线)电视台于1991年的8月开始定点施工,于1992年的1月正式向职工家属开播、开放。
如今,我们公司电视台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回顾这十三年来的历程,我看到我们公司电视台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已经从开始的三、五个电视接收频道发展到近四十多个频道,从单纯的电缆传输发展到光缆传输,从单一的传输电视节目发展到同计算机、语音交换网络技术的融合,实现多种信息、多种业务的传送,从临频传输已经发展成为用光缆传输的大型的宽带网络的典范。我由衷地高兴和欣慰,我也祝福我们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能够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作于2005年3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