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2010-03-29 10:49:16 阅读5 评论0 字号:

 一、必须申请xx,并得到批准

    化工生产一般都是连续性生产,每一设备容器都在生产工艺中分别起着一定的贮存、反应、运送、加工等必需的作用,而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某一部位发生问题就会带来连锁反应。设备、容器内往往由于生产情况的变化及本身的条件所限,情况十分复杂,检修工若盲目进入,就会发生事故。特别在系统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对其中某一设备、容器进行检查、修理,更易发生事故。

    [例一]1998年1月24日,某化肥厂一号造气炉风帽脱落,堵塞了灰斗下料口,检修工未经申请、批准,且又未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就独自入内工作,被煤气熏倒,巡回检查的人员发现,由于未戴防护面具,便进入救人,人未救出,也跌到昏迷。副主任又连忙出炉喊人抢救,数名操作工闻工赶到先后入炉救人,但均先后中毒倒下,乱成一团。这时一名退休干部闻讯赶到现场,提醒大家要戴防护面具,才有人找来氧气呼吸器戴上入内抢救。这样,已造成十一人中毒,三人抢救无效死亡。

     [例二]1996年5月14日,某化肥厂一维修工未办理申请批准手续便进入炉内装灰门,由于操作工不知道此情况,便操作下灰,将该维修工灼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凡违章进入各种容器、设备内进行任何工作,均可能发生人员窒息、中毒、灼伤或容器内着火爆炸等事故。为了切实保证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人员的安全,首先必须按制度规定办理进入容器、设备作业证并得到批准。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确定工作方案和安全措施,并使这些措施得到落实。

    2、保证人员要进入的容器、设备能与生产系统切断,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作好相应准备工作。

    3、对将进入容器、设备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待和安全教育。

    4、做好严密的安全组织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指定专人监护。

在申请和批准进入容器设备的过程中,签署和填写进入设备、容器的作业证,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因此,各有关人员不应草率行事、随意马虎填写,而应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审批人员不能形式主义地签名,而是要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然后签署批准“进入设备容器作业证”。

二、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安全隔绝主要是将人员要进入的工作场所与某些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因素严格隔绝开来,即切断容器、设备与物料、水、气、电、动力等部分的联系,以防止人员在容器内工作时,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误操作而使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窜入设备容器内及由于未切断电源而造成各种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方面的事例是相当多的。

 [例一]1996年10月5日,某化工厂聚氯已烯车间新聚合工段的两名清釜工在串釜排污后,未切断物料来源就进釜清理,两人因料浆窜入釜内而死亡。

[例二]1997年12月5日,某公司化肥厂二造气车间原料工段3#皮带下焦溜子堵塞。车间机械技术员未经允许,又未将动力源切断,擅自蹬上皮带溜子里观察,此时皮带启动,人被绞死。

    化工生产在容器管道内对物料、水、气等隔绝视具体情况(压力、物料性质、检验时间等)分别采用关严阀门后,加盲板和拆除管线的方法。通常情况均采用盲板进行隔绝,因它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若容器内部动火或长时间检修时,可拆卸一段和被修容器相连的管道,但对生产系统相连的一端管口,也应盲死。决不允许单纯加水封关阀门来隔绝。

对机电传动设备的隔绝,电源应拉下电闸并挂牌禁止启动,也可将电闸加锁、拆除熔断器,由检修者保管或派人监守。对动力部分要将传动部分拆下,如用皮带传动的可将皮带拆下。

对在设备容器内动火的安全隔绝,除以上隔绝外,还应作好和周围设备容器、各种易燃物的安全隔绝。对较深的容器还要考虑分层隔绝,防止高空坠落工具或其他物体,打伤底部工作人员及高处火星坠落引起事故。

由于化工生产中安全隔绝以抽堵盲板方式应用多而广泛,而且管道内容器内存有压力和危险物质,又多在高空进行,故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

(一)工作前必须将容器管道内的压力、物料放尽,温度降到60℃以下,并注意防止形成负压,确保内部无余液(化验证实)、余压。

(二)两米以上作业应搭脚手架或平台,系好安全带。进入盛装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时,工作人员应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工作时间长,要轮换作业。

(三)凡在禁火区域或危险介质的管道、设备拆卸法兰时不准用铁器敲打,且在规定距离内严禁动火,应该使用防爆工具。

(四)螺栓的拆卸应缓慢进行,每隔一两个松一个,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全部卸下,在抽盲板部位要挂“盲板”牌的标志,中低压盲板应留有手柄,手柄上留有一孔,作为起吊及盲板标志之用。

(五)抽堵盲板应按盲板图进行,同时要建立抽堵盲板记录台帐,注明抽堵时间地点、盲板规格、抽堵人员姓名等。盲板图由项目负责人掌握,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

(六)对可能产生压力部位处的盲板,其厚度应经计算选用。低中压盲板应用煤油渗漏检查。对高压盲板,使用前还应对板材进行强度验算和无损探伤。

(七)要严防在拆卸法兰、抽堵盲板过程中由于误操作或其他原因而使危险物质突然窜出。

(八)对剧毒装置必须先清洗、置换。而后再抽堵盲板。

  每一个操作人员在进行安全隔离的工作中,都要注意安全。

    [例一]1998年7月8日某地氮肥厂甲醇车间在粗甲醇槽上部进行料管改造时,为了使槽与动火的管线隔离,需在两者之间的法兰上装上盲板。就随意找了一块石棉板随手撕开后,于法兰上方抽上,但留下五毫米的管口,导致因漏出甲醇在动火时引燃爆炸,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例二]1996年4月6日,某市炼油厂施工安装煤气管线,由于与系统连接处采用高压石棉板做盲板,煤气通过石棉板渗到检修管线内,一周后继续施工,动火烧焊时发生爆炸[应该用承受压力的钢板(防渗漏)做盲板]。

[例三]2000年6月13日,某省化肥厂尿素车间,在清理尿素造粒塔内壁结块时,由于未采取安全隔绝措施,一块被水渍湿了的尿素疤块由45米高处散落下来,将塔底作业的生产副厂长和一工人砸死,同时重伤一人,轻伤两人。

[例四]1996年1月30日,某公司化肥厂造气车间停车检修并更换变炉触煤,由于管道未加盲板,当空分车间开动压缩机送氮气时,氮气通过泄漏的阀门进入炉内,使正在工作的两名工人窒息死亡。

 

 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容器通常在泄料后,内部仍残存部分物料。对易燃、易爆物质来说,当容器在密封状态工作时,里面基本没有空气,不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一般是没有危险的。当泄料后,容器打开,空气进入器内,由于残料挥发,与易燃气体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此时如遇火源,便会发生爆炸。如:2000年8月1日,某化肥厂,在清理造气炉系统的洗气塔时,没有进行清洗、置换,当人孔打开,空气进入塔内与炉气混合形成可爆混合气体。一名清灰工人刚把铁锹放进塔内,铁锹与塔壁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炸。清灰工人被气浪冲击,撞在5米以外的砖墙上死亡。

    对一些剧毒、有毒物质,容器内即使只有很少一点的量,也是足以致人死亡的。如氯气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千分之一时,即可对人体造成致命性损害(还有比它更毒的物质),可见其毒性之剧。所以,进入设备容器必须先经过置换、通风并经取样分析合格后,人员才能进入。

置换一般是将物料泄尽后,用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汽、烟道气等)充灌于容器内,将原有残留的危险性物质驱赶排出,然后根据容器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洗涤液进行冲洗,一般用水或热水(特别是有机物)蒸煮或用蒸汽经一定时间的吹扫,{zh1}再通入空气。置换时要注意。

(一)置换前必须做好置换方案,绘出置换流程图,以免遗漏。

(二)置换冲洗时要特别注意弯头和死角。用水清洗贮槽等容器时,要让水灌满,并让水从顶部孔口溢出。

(三)设备内如积存有易燃、易爆和易引起中毒的沉淀物,置换后不得关死,要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挥发性物质超过容许浓度。必要时可用强制通风的方法。

(四)置换后应进行取样分析,取样点应置于置换系统的终点;有时须取上、中、下三部位,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工作开始前30分钟;分析样品须保留到工作结束后方可放掉;分析结果应有纪录,经分析者签字后生效。

  置换和通风对防止事故发生有很大关系,在这方面的事故教训也是很多的。

[例一]2000年1月15日,某化肥厂修碳化塔,停车置换时水位未到塔顶,使塔顶空间残留煤气,排水后在塔下部取样分析合格,因采样部位不合理,无代表性,在动火时发生爆炸,将一检修工人炸死。

[例二]1998年7月25日,某化肥厂大修基本结束,在结合铜洗塔气密试验进行合成塔吹扫粉尘的过程中,由于置换不彻底,铜洗塔内残留大量油污及硫化物。在塔温仍然较高的条件下,送入空气(有一定压力),使塔内的可燃物剧烈氧化燃烧,温度和压力迅速上升,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直接损失约48000余元。

[例三]2001年7月17日,某省化肥厂停车检修脱硫塔,停车后未经置换,也未分析,检修人员{dy}次进塔所幸戴了长管面具,未发生问题。第二次连长管面具也不戴便入塔检修,造成八人中毒,其中二人死亡。

 

 五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主要是指:

(一)易燃、易爆气体含量的分析。

(二)氧含量的分析。氧含量在19~22%(体积比)为合格。在某些情况下,如对有毒气体和氧含量无法测定时,可用小动物进行试验,放入后30分钟无异常现象人员方可入内,作业开始还要经常检测。

(三)有毒气体含量的分析,有毒介质的含量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32条规定。

此外,在取样分析时,尚要注意采样的位置,要深入现场调查,根据器内的具体情况和介质的性质,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采取。在容器内,一般采取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气样。如对有毒气体来说,多数气体比空气重,故容器内由于生物或化学物质的耗氧而形成缺氧时,也常常发生在底部。而对一些易燃、易爆物质来说,又常常比空气轻。如氢气比空气轻,在容器内易积聚在顶部,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如果采样分析不合格,则仍需继续进行清洗、置换,直至分析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容器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操作者便可以进入容器内进行工作,但随着工作的进行,又会有新的不安全因素。如设备容器内部,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往往会有腐蚀物、沉积物吸附在内壁上面。从微观来说,容器的内壁也是高低不平的,且存有很多细小缝隙。一些有害物质往往通过浸润、毛细管引力等作用面积蓄在里面,仅仅通过置换、通风只能去除外表面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温度的变化,沉积在壁隙内、腐蚀物内及其它杂物内的有害物质就会陆续散发出来,特别是在动火时的情况下,更加速了这种挥发。

再如容器底部有时沉淀有淤渣需要xx,当人员在xx淤渣时,由于翻动,便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散发出来。同时,大量新鲜空气与其接触,使淤渣内部的化学物质急剧氧化,也易在底部造成局部缺氧。

此外,当某一容器设备内部进行清理检修动火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而使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并不是进入容器前30分钟的一次分析,还须视具体情况确定一次至数次安全生产分析。换句话说,安全分析的结果,只有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是符合客观现实的真实数据。超出这个时间规定,安全生产分析的结果便不能为正常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只有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才能保证器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例一]2000年4月14日,某化肥厂检修碳化回收清洗塔,用清水置换后分析合格,在塔内多次动火未见异常现象。{zh1}在检修该塔泡罩动火时发生爆炸,炸死电焊工一名。原因是泡罩内积的原料气,检修过程中翻动泡罩,原料气逸出,遇明火爆炸。

[例二]1998年2月5日,某化肥厂补焊浓氨水槽,下层为稀氨水槽。5号上午动火没发生问题,但在这期间操作工给稀氨水槽进稀氨水1.5吨。加之稀氨水槽的人孔盖上只套了两只螺栓,未拧紧,可爆炸气体逸出,在下午继续补焊时,也未做动火分析,致动火时发生爆炸。死亡2人,重伤1人。

 

 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的危险性因素是很多的,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xx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排除干净或难以予见。 如:制酸企业进入酸罐、酸塔、管道的检修,其酸泥、酸雾无法xx干净;某些有害有毒物质因动火高温的二次挥发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人员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防止自身免遭危害的{zh1}的一道防线。因此,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主要用来防尘、防毒、防腐蚀、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因毒物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以烟、尘、雾、气的形式,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有些物质还会直接对眼、皮肤造成伤害。我们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后,就可防止这种伤害。个人防护用具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几种。

    (一)防护服

    1、防尘服:通常以致密的棉布或绒布制成,配有遮盖或风帽、披肩或头巾和鞋罩盖。领口、袖口、裤脚须扎紧,并有防尘、防沙面罩。

    2、防侵蚀服:一般采用橡胶或聚乙烯薄膜制成,毛制品、丝织品也可以。对四肢防护常用橡胶长靴及手套,并有防护面罩。

    3、防烧灼服:一般为石棉布工作服,皮革工作服,皮鞋等。

    (二)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主要用来防止有害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防毒面具按其原理可分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类。它们各有自己的防护范围和适用时间,必须根据容器设备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容器内工作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必须按照具体情况选用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以免人体受到伤害。下面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看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的重要性。

    [例一]1998年4月6日,某氮肥厂准备使用一号造气炉,造气车间副主任进炉前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结果因煤气倒流入炉造成中毒死亡。

   [例二]1996年1月31日,某化肥厂合成车间一班班长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去疏通气柜封柜的放水阀。疏通后,煤气与水一起冲出,由于煤气浓度过大,防毒面具失去作用。使班长中毒倒下。另一操作工见状连忙抓起一个过滤式防毒面具去救护,此操作工在慌乱中拿了一个防氨面具,也中毒倒下,两人一起死亡。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后一个操作工拿对了防毒面具也要中毒,因已超出浓度范围,过滤式防毒面具已无用了。

   [例三]2001年3月10日,某氮肥厂尿素车间一操作工在吊装硫塔内的脱硫剂筐时,没戴防护用具便下到塔底。二十分钟后,吊车工发现其全身发抖,眼翻白,抱住吊车架,还没待吊车工人起吊,便手一松,摔倒在塔内。一检修工赶来,只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就乘吊车下去救人,当下到塔二分之一处时,也全身发抖,掉入塔内。结果造成两人死亡。原因是塔内窜入一氧化碳所致。

 

 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人员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除由于存在易中毒、易窒息、易触电等危险因素外,加之人员进出困难,联系不便,因此而造成发生事故后不易被发现,导致事故危害性的扩大而造成伤亡事故,这就需要有人在器外进行监护。一般来说,监护人主要责任有如下几点:                 

    (一)工作前,监护人要做好如下检查:

    1、检查是否办理了申请、批准手续,作业证中填写的安全措施是否和现场一致,并切实落实。

    2、工作人员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工作要求,对安全措施、工作任务是否明确。工作人员使用的安全带、防护器具,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3、架子、梯子、栏杆是否合乎要求,照明是否符合规定。

(二)监护人应该对监护人的安全监护负责。工作前,必须规定联系信号,否则不准开始工作。监护人有权监督和要求被监护人执行安全措施。如发现违章作业,应立即停止其工作。

(三)监护人对安全措施还未落实或尚不完善的危险作业,应督促改进,经提出后,如仍不改进,应拒绝参加监护工作,并报告部门负责人。

(四)监护人必须注意严禁用电动的电车,吊车,卷扬机等电器设备作起吊作业人员的工具,因为在停电时,作业人员就无法从毒区退出。

(五)监护人必须选择适当的监护地点,注意自身防护。同时应做好处理事故的一切准备工作,不许脱离现场,不准参与施工作业,

(六)当作业人中发生意外时,监护人员应带好防护用品,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有效的抢救。严禁不讲科学,盲目蛮干而使事故扩大。

(七)监护人员一般应有两人担任,对时间长,需要倒班监护的工作,应增加人员并轮换进行。但交接必须清楚,监护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抢救经验,年老体弱者不能担任。

(八)监护人对保证进入容器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疏忽这一点,就要受到惩罚。如:

[例一]1997年2月8日,某厂化工车间副主任,夜间一人到造气工段放气柜水封的水,由于无人监护,又未采取防护措施,结果放水时煤气冲出人倒下,待被人发现时早已死亡多时。

[例二]1999年2月2日,某化肥厂煤气炉发现问题,需停车检查。设备科长未采取任何措施,也无人监护,便独自一人进入炉内检查炉体,煤气窜入炉内使设备科长中毒,待发现时早已死亡。

监护人员为什么坚守岗位呢?这是因为各类事故往往是在意料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如进入容器、设备的内部经常会出现缺氧与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相并存的情况。缺氧空气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常被人们认为是xx的气体,因无臭无味而不易被人察觉它的危险性。当检修人员直入这种存有缺氧空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容器内部进行作业,在进容器及检修的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免不了要气喘吁吁的大口呼吸,大量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膜的能力较氧气大25倍,会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滞留,加上缺氧引起窒息,会使检修者在吸入这种气体后短短几秒钟之内,几乎触电般地迅速昏迷倒下,中毒致危。如果不马上将其抢救过来,极易造成死亡,这种中毒现象,在医学称“闪电型”中毒,除上述混合气体外,还有氰化物气体等也能使人发生“闪电型”中毒。这种中毒现象,在进入容器内工作时常会发生,危害极大。特别是在发生中毒事故后,往往在进行抢救时出现手忙脚乱现象,有的不尊重科学,有的违章指挥,连防毒面具也不戴就盲目进入容器抢救,结果连续出现“闪电型”中毒,造成事故扩大化。

总之,人员进入设备工作,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监护人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注视被监护人的工作状况,就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八、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进入容器、设备内的作业情况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备有抢救后备措施,正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及时、迅速、正确的把受伤者从容器中救出并进行急救和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这对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减少事故损失,创造了良好条件。否则,由于抢救措施不力,贻误抢救时间,就会造成事故伤亡损失的扩大。如:

[例一]1996年2月14日,某地化肥厂一名值班工长因不慎将铁管掉入煤箱内,就让另一名操作工监护,自己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就进箱取管,因箱内存的煤气,值班长进箱后中毒倒下,监护者无救护手段,急忙打电话向厂调度室反映,待调度室通告气防站派人将他救出,已因中毒时间过长而死亡。

[例二]1999年1月1日,某氮肥厂检修合成一车间提氢工段的保冷箱时,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也没有准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具,一工人便进箱扒砂,进箱后就窒息倒下。由于没有准备救护用具,第二名工人只好系绳子进箱救护,进箱后也窒息,幸有绳子被及时拉出箱外未造成死亡。在临时从其它车间借到二个氧气呼吸器后,二人进箱救援,但因进箱后,二人不会正确使用器材,脱下面罩也遭窒息。后打开入孔将人救出,但因救护车外出拉货不在家,终因抢救不及时,三人死亡。

从上述事故深刻地说明了化工企业特别是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大的工厂更必须配备足够的现场抢救设施和救护力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