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续

{yt}学一句《弟子规》76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学习的房室要清洁卫生,光线充沛,空气清新,墙壁干净,书桌不但要保持洁净,而且笔砚也要摆放整洁端正。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环境维护得井井有序,才有益于我们的学习和成才。有这么重要吗?十分重要。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于20050518日播出的《神童的成长 》节目,记者说:“今天的《新闻调查》,我们要给您讲述一位少年成长的故事。他叫魏永康,住在湖南华容县,他四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然而最近,这位少年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开始有了一些挫折……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2003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他在中科院出了什么事情?他母亲曾雪梅说:“……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领导参观他的房间,洗衣服什么的,永康平时这些生活上的小事不注意,发生非典的时候,人家都来领药,他不来领药,人家都来领口罩,他也不来领口罩,都是排队送到他家里去。……他房间也不打扫,房间很臭的,他自己也不洗澡,天气热了,洗澡换的衣服要第二天中午洗,……所以一开门,汗臭气,……这些情况,老师跟我讲了…… ”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注意学习环境清洁卫生和个清洁卫生的典型实例,尽管魏永康同学的成绩很不错,但不会生活,故高分低能又有何用呢?其实,这样的实例太多太多了,我们做家长的要引以为戒啊!

{yt}学一句《弟子规》77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磨墨磨偏了,就表明这个人读书的目的心术不正,乱写字的学生,就表示这个学生的学习心态有问题。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怎样认识和鉴别人才的方法。中国人很懂得从人的细微动作去观察一个人是否有用无用,有才无才,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有一个大企业,需要招聘一名财务主管,前来应聘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过了{yt}又{yt},好多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选。其实前来应聘的人论学历有学历,论经验又有经验,但为何就没有一个合格的呢?使这些前来应聘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yt},又有一批前来应聘的人来到了应聘地点,这时,其中有一个人他从地上无意识的捡起了一个大头针,这时,招聘方就立即宣布捡到大头针的这个人就是被录用的财务主管。为什么这个捡到大头针的这个人被录用呢?原来这是招聘方故意设置的一个考题:看谁最细心。因为财务工作是相当细心的工作,不能有一丝毫的差错,所以,前面没有被录用的人都被认为是比较粗心大意的,故而没有被录用。

   又如,我们从一个人的写字上观察,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作为。譬如:xxx的字龙飞凤舞,刚劲有力,所以他老人家一生都是大手笔、大气派;当代高僧净空老师的墨宝端庄整洁,所以他老人家心性端正,真诚、清净、慈悲;写字错别字多的,爱讲假话;随便写字的,做事也随意;字写得了了草草的,做事也粗心大意,任务观点。等等细节、小事,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人的缺点和优点,所以古人所说的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我们将在一生之中会错失很多的机遇和因缘的,谨记之!

{yt}学一句《弟子规》78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存放经典著作,一定要有固定的书架或书柜,每一次读书结束之后,要将看过读过的书放回原处存放。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要像敬爱尊长一样敬爱经典著作和要养成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敬爱经典著作,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和尊重,可是我们现代的中国文化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20041230日,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先生在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做了一个《发现东方》为题目的学术演讲。王教授说:发现东方,我们要注意,今天我们已经基本上大部分西化了,这没有什么不好,我认为在很多方面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对我们过去的一种反省。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对现代化,对西化提出一些反省吗?比如说中国在制度层面上,中国的学术的问思方式已经失效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今天还有吗?中国的学术的言说方式从《左传》开始的,那种散文性的,评点式的,悟感性的这种评点方式已经失效了。今天我没有看到一个博士论文,一个硕士论文,敢用钱锺书的《管锥编》的方式来写,敢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方式来写,我们必须用严格的西方的学术规范。谁在改造中国思想?谁在改造中国的言说方式?谁在改造中国的学术方式?谁在否定我们过去几千年的东西呢?可以思考一下。难道这种反思或者这种改造它的正面和负面效益我们不可以思考一下吗……

我们来看看文化,他们看中国的眼光就发生变化了。16世纪到18世纪末,西方人看中国人的眼光都高看一眼,觉得可是了不得,大家可以去读一下伏尔泰的一些作品,说起东方,说起遥远的中国,神思梦绕的,对中国极尽赞美……我做了一个社会学调查,我做的是1900年到2000年中国学者翻译西学的书有多少,包括英、德、法、意等文字,还有西班牙文字,我在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zh1}统计结果是十万六千六百八十本。但是反过来我做了另一个调查,这个调查不太准确。我调查的是两个方面,{dy}就是说20世纪西方翻译了中国多少书,包括先秦古籍《论语》、《老子》等等,这个数量比较庞大。但是我查出来了,包括像《老子》有37个译本,《论语》那就更多了,很多是重复的翻译。我做的第二项是,他们翻译20世纪中国有多少,这就比较悲哀了,不到一千册翻译20世纪中国的书。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做了一百年,十几亿人,只有一千本书左右被西方人所看到。

我们从王教授的讲话中,就可以xx肯定的说,现代中国的读书人这种做法是十分对不起祖先们的行为,中国的古代社会是西方人神思梦绕的和极尽赞美的,对中国的经典著作在西方人的眼中就是瑰宝。例如,17世纪莱布茨尼运用《古太极八卦图》的原理,解决了二进制的问题,成为了计算机的始祖。又如,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1973年就预言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的孔孟之道与大乘佛法。”我们现代的中国人,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事实,而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要扭转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到墙内墙外一样香。

{yt}学一句《弟子规》79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如果遇有急事要办,那也要先把书整理存放好之后才能办急事;如果发现书本有缺叶和损坏,就应立即补充修补妥当。

   这一句教诲,就是教导我们爱惜经典著作是{dy}件头顶大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比爱惜经典著作重要。为什么?因为经典著作就是我们的好老师,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就是我们智慧的源泉。然而,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至少已经中断了七十年,即有三代人没有受过儒家的经典教育了。所以现代中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发展,但社会治安问题却不容乐观啊!为什么呢?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忽视了伦理道德的教育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苍天有眼!当代高僧净空老师,已八十高龄,还仍然奔波在全世界为恢复儒佛之伦理道德教育而奔走呼号,为恢复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而震撼着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良心,老人家身体力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至今已有四十八年(到2006年),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老人家还在安徽省庐江建立了一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其教育规模是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教育,这样的大悲心,这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将永载史册。所以,我们今生有幸听到净空老师的亲切而慈悲的开示和教诲,引导我们学习儒佛经典教育,真是三生有幸啊!这个福报太殊胜了!我们要珍惜这个机缘啊!

{yt}学一句《弟子规》80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不是圣贤之书,则千万不能看,倘若一旦看了,不但会蒙蔽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会丧失自己奋发向上的抱负跟志气。

     这一句教诲,明确地教导我们一定要接受圣贤之教,学以致用,才是人生{zg}的享受。圣贤之教的教育方式有四大类: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社会教育;四是宗教教育。此四种教育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互为因果。所以一个真正的人才是要接受四种教育的洗礼,而且四种教育都要学习合格。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四种教育方式,实质上四即是一,一即是四。因为四种教育方式的根都是五伦道德的教育,所以五伦道德才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才是永恒的教育。当代高僧净空老师说得好:“中华圣哲传统教育之特质为家庭教育,父母尊长履行道德,令孩童自幼模仿而成习性者也。学校教育则是家教之延续,社教广学多闻成就才艺,大乘教育方达究竟圆满。”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则教育方法就非常简单了,则培养人才也非常容易了,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四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圣贤教育之灵魂,是一切教育之根基,始终贯穿着人的一生。因为家庭和睦了,社会就和谐;社会和谐了,国家就祥和;国家祥和了,世界就和平!



郑重声明:资讯 【弟子规-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