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_风丶宫彡_百度空间

诗歌分类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古代诗歌中意象主要种类:

  分类方式①:

  1、 树木类

  2、 花草类

  3、动物类

  4、风霜雨雪水云类

  5、器物类

  6、颜色类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8、地点

  9、其他类

  分类方式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分类方式③: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萍、芭蕉等。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B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隐逸风范。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zx0}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zx0}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的xx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路艰难,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等。

  

  冰雪

  以冰雪的晶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衰败荒凉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蟋蟀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螟蛉 

  养子的代称。

  xx 

  指帝位、政权。

  月老 

 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

  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郑重声明:资讯 【诗歌分类_风丶宫彡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