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所绕过的:农业机械化(四)_热雪_新浪博客

  

技术上讲,综合机械化并不困难,但是应当注意到一些一般的情况:  

首先,中国不应试图“再次发明轮子”,就是说,中国应当明了世界上已经发明了的东西,在任何必要情况下改变调整以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农业是复杂的变化的,但是对几乎每一种手工作业,现在世界上都有对应的相当有效率的机器代替了。  

第二,中国应当乐于改变耕作和种植方法以适应机器耕作的合理需要。许多技术员和农民非常反对这种观点,坚持说机器应当准确的代替手工,即便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这种或那种特定的手工方法更好或者更能促进高产出或高质量。许多人坚持把粪肥和堆肥施在埂上和玉米小麦的种子下面,对机器来说这太难做了,甚至所有证据表明把肥料撒布整个地面上即便不是更好但也能有同样产量的时候,很多人也还是这样坚持。  

农民应当由有效的示范来被教育和动员使之承认:  

a) 调整行距适合机器耕作。这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拖拉机和/或其他机械的轮胎必须能穿过各行。  

b) xx的不需要间植的播种。这必须配之以高质量、能够保证发芽率的种子。  

c) 种子应当条播而不是把它播在埂上。  

d) 撒播或者条播肥料代替埂播。  

e) 适宜地区实行少耕甚至休耕。在华北平原冬小麦收获之后,在将要种植玉米或豆类的地方不耕地,事实证明生产效果特别好。不耕地而直接种植可以防止大雨之后水分的渗漏并且可以防止土地干涸时的地表龟裂。  

f) 干法种植稻米。  

g) 将秸秆粉碎,同土壤混合。农民总是说他们不想联合收割机把秆捣碎,但是只有很少的秸秆实际地用来编织或者编成辫子。那些以这种方式利用秸秆的地方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  

h) 采用新的种植方法,例如两年三季代替一年两季以及减少间作。劳动力消耗不算什么,在中国到处都有过剩劳动力,事实上这种偏见诱导人们一成不变地推行多熟种植和间混种植,它浪费了巨大的劳动力,这甚至是在没有可靠证据证明它可以带来更好产出的情况下作出的。在日本,最近一段时间,农民修改大面积的复种为单一作物种植长季稻因而提高了每公顷的产量。在四川人们变三种为复种,同样增产了。  

第三,中国应当努力提供在基础机器方面尽可能多的选择。大多数联合收割机可以处理多达30种不同作物。每种作物需要特别的配备——特殊的收割台,特别的气缸,特别的去壳机和筛子,切草机,轮子的重量,轨道代替轮子,宽轮或者窄轮,等等。目前,机器和工具只有很少的选择。当农民试着用而无法正常工作,他们就会认为这台机器不能作这个活。这样的经验极大的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  

中国人种植中耕作物有各种各样的间距,这取决于地域,作物,和间作作物的不同。拖拉机和相应工具应当装置易调节的轮子,不管是宽的窄的或是任何居于其间的型号,包括前轮是独轮引导的情况。所有种植机、耕田机、收割机等等,都应当根据不同的行距,作物高度和其他特殊情况制作成可调的。  

第四,为了保证多样性,农机工业应当规划生产小批量的多用途产品。工业不应当期望或者计划制作无穷无尽的单一原型的拷贝。现代自动化机械工具可以很容易地适合小批量,在某一个基本方案上进行改动,从而改变模型,丰富其种类。现代工厂通行的不是重组而是重构。在日本个体家庭拥有自动化机械工具,从大工厂里承包小批量的订单。其核心是柔性的。  

{zh1},中国不应当在仅有一个方案提出或者一种模型完成时,就认为问题解决了。中国急需适应灌溉土地的两路犁,适合硬土的掘土犁,适合小块土地的装配了玉米采摘机的轻型拖拉机,以及许多到处都能应用到的其他一些工具。农机工业的目标应当是提供多种选择以使不同地域的、种植不同作物的农民可以解决他们特殊的种植问题  

  

最要紧的是什么样的全面的社会和政治组织才能{zh0}地促进机械化。在1985年和1986年,我走访了几个机械化程度超过平均水平的比较发达的村子。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坚强的集体核心。他们通过公社组织的中心机械队或者通过签订合同的专业户制订大部分生产计划,并以计件方式支付给这些小组或者合同工工资。个体家庭把所有地都承包下来,但是每户只执行田间管理的一部分功能——漫灌,施肥,手工喷雾。  

我感到机械化最适当的形式是一个强有力的村集体配合所有承包农户,草拟一个统一的种植计划,通过统购提供所有必须的投入,通过一个中心提供机械维修。这样一个体制把个人的责任和集体力量连接在一起。  

它有四个统一,这在我访问过的所有公社中都提到过:  

1)统一规划;  

2)统一购买种子肥料杀虫剂和其他投入;  

3)统一的技术手段的应用;  

4)统一的机器分配和操作。  

在这样一个体制下,农民可以调节粮食生产的比例,可以种植大面积的单一作物,可以经济的配置机器。  

在承包责任制下,{wy}可选择的是鼓励农业专业人员独自承包越来越大的土地,自己实现机械化。但对要是用一整套机械这种情况来说甚至600亩地也嫌太小了。  

如果有公社选择专门人员实现这个计划,那仍然需要考虑中心机械组要为他所做的工作。或者那样或者几个专职人员集合到一起共享必须的配备,而这种合作的形式不容易实现。  

在两个形式中,{dy}种有比较大的潜能待开发,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第二种比较难以创造、组织、坚持。它远没有那么稳定。  

如果政府发给津贴或者奖励刺激机械化,应当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同样适用于集体。不应当像目前经常发生的那样歧视集体的力量。  

对于农村组织来说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经费。许多人认为机械化对农民来说太昂贵了。然而,小麦玉米豆类轮换的一整套配备只需要投资每亩100150元。这不包括灌溉设备。(官方汇率人民币3.72元兑换一美元,但在外汇市场上实际汇率现在已经达到人民币7元兑换一美元了。)  

7年折旧以及8%的利息算,物主的花费每年每亩需要22-33元。既然许多村子已经有许多基础工具,特别是耕作的工具,他们就不需要因为新投资而花费过多了。  

机械化耗费每年22-33元(物主耗费)可以节约多达每亩20天劳动。按照劳动力每天3元的估价,那就是30元了。另外,人们还可以期望作物产出会因为有组织的组合、合时、统一等因素获得一个相当的增长。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改革所绕过的:农业机械化(四)_热雪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