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六十年(27)_关尔_新浪博客

                   变迁的六十年

  二、第二个十年           20

  这年的下半年解放军海军xx和台湾国军海军xx进行了两次海战,即“八六”海战和“11.13乌丘”海战。国军在“八六”海战中被击沉小型猎潜舰“章江”号和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在乌丘海战中被击沉护航炮舰“永昌”号,击伤大型猎潜舰“永泰”号。自此解放军海军基本掌握了沿海一带的制海权,这也使1962年10月以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希望彻底破灭。“八六”海战出了个战斗英雄“麦贤德”,在脑部受到重创的情况下,还坚守岗位直到战斗结束。继雷锋、王杰、欧阳海之后,为全国人民大学解放军活动中又添了一位人物。

  那时学校对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和学习还是很有热情的,由其是解放军中的人物,学习英雄人物的目的还是鼓励学生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因此学校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批判风潮而受影响,大家每天还是上课、锻炼、自习,每天上下午集体做两次眼保健操。因为我们是毕业班,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准备考高中,所以显得学习比前两年略紧张一些。

  不知是学校学习克格勃,还是什么新的教学方案,老师把班里的几个团员和班干都安插在几个比较淘气的男孩座位旁。我身边安插了两个女团员:郭同学和二付。起初我们没有意识到老师的用意,直至几年后到干校时我和二付家成了临时邻居,她小弟发现了二付的一个笔记本里记录了不少我当初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显然不是关心我,而是直接汇报到老师那儿,给老师批评我提供旁证。又过了些年,一次同学聚会时我问她:上学时为什么整我的黑材料?她倒理直气壮地说:你怎么老记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我在《在河南息县铁道部五七干校的知青》16中详细介绍过此事,这里就不累述了。那时还算幸运的是老师并未依据她提供的“黑材料”批评我。班主任孙老师还是很关心我们的,他曾送我一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并赠言:希望我努力学习,早日加入共青团组织。

  这时上海派出不少人到北京各机关征集对姚文元文章的看法,在张春桥的撺掇下戚本禹火上添油于65年12月8日在《红旗》杂志上采取不点名的方式发表批判翦伯赞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

  后来有些刊物透露xxx说他自己当时实际上已被架空,在北京不能发表文章,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在上海发小册子。xxx在19672月对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卡博和巴卢库说:“文章发表以后,各省都转载,北京不转载。我那个时候在上海,后来,我说印小册子。各省都答应发行,就是北京的发行机关不答应。因为有些人靠不住嘛北京市委就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市委。”可当彭真听到周总理说:此文是xxx的意思时,虽不情愿但还是于 1129日在《北京日报》转载。《解放军报》也在29日转载,并附加编者按上纲说:“1961年吴晗同志写了一本《海瑞罢官》。这个戏,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反xxx思想的大毒草,必须进行批判。…《海瑞罢官》这个戏的出现,正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此事罗总长曾在1125日给彭真打招呼说:我已要《解放军报》转载,请你也考虑…。拐点这时被加剧了,连续性似乎被破坏了。虽军报表现更左,但xxx似乎并不欣赏,两周后罗总长被隔离审查。接着《人民日报》30日转载;121日《光明日报》等其他报纸也跟着转载。就此来看即使是在当时,也并非xxx不能在北京发表文章,而是被xxx暗中支持的上海帮的文章受到北京市委的xx,这在当时也属正常范畴,你上海不打招呼胡上纲乱上线的文章我凭啥一定要转载?

  中媒的吃男商女最喜欢干的三件事是其一:念批判稿;其二:念讣告;其三:说假话蒙老百姓。12月电台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播着姚文元的文章,播音员声韵阴阳顿挫,语调气势汹汹,倒好像这些吃男商女们与吴晗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开始时还有“吴晗同志”之称,不久“同志”二字就被省略了,很快他就被加上“反党”的帽子。当然不能用做人的底线来要求这些吃男商女,他们的代表倪萍不是说了句实话:“我从不添乱,从来都投赞成票,不投反对票…”。当然要允许人家混吃混喝!也许他们比那些政、经混混要好些,不过替那些混混代言,说他们是“替人添乱”也不为过。再说他们哪有添乱的胆量啊!自从中国有电台以来不论日伪也好,民国也好,六十年来也好,还没听说过那个国内电台的吃男商女中出过抗日英雄、反蒋播音或对六十年来的错误决策有过只言片语的不满,哪怕是语气上的!

  有人把人的政治思维倾向分为:左、中、右派系,并论证了应该是中间派占大多数,可中国的文、史圈里却是一头倒,要不极左,要不极右,中庸者倒是极少。这也难怪xxx对中国文人的作为及的教育制度不满,总产生“文化革命”的想法,从四十年代在延安的文艺座谈会到1964年7月成立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xxx一直号召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要写工农兵。其实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趋向,美、欧、苏等国的作家和记者都在深入民间,甚至战场最前线。许多珍贵的现场照片的抓拍和真实的小说、影视的情节不长期深入生活是得不到的。可中国的记者绝大多数只会事后摆拍,作家也是胡编乱造的占大多数,还有些媚外、御用或只会歌功颂德的文痞就更别提了。

  xxx希望改变目前的教育制度使之能培养出不缺乏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65年12月21日xxx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关于教育制度的讲话时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要改造文科大学,要学生下去搞工业、农业、商业。至于工科、理科,情况不同,他们有实习工厂,有实验室,在实习工厂做工,在实验事做试验,但也要接触实际。高中毕业后,就要先做点实际工作。但光下农村还不行,还要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这样搞他几年,然后读两年书就行了。从理论上说xxx的想法是符合国情的,在当时一些西欧国家如德、法等国也正在这样做,但历史的经验表明任何好东西一旦经过中国官僚的手就变味了!

  当然,那些表面顺从,喜欢闭门造车的文人对xxx也是不满的,他们也希望按自己的思路和为使自己或自己的阶层获得{zd0}利益的目标在明里或暗里来和xxx斗法,xxx肯定视这股力量为心腹之患,在“何以解患”和用“何人解患”的问题上,使他思虑良久。

  1966年的春节是xx前{zh1}一个春节,可能也是几年来物资供应{zh0}的一年。这年冬天的气候较暖,1月24日,正月初四下午我和许同学、甄同学一起去玉渊潭后湖滑冰。滑野冰的人很多,看样子多是中学生,我们换好冰鞋就在岸边附近滑。后湖的湖心有一个大约三十多平米的冰窟窿,淡淡的水气在冰窟窿上浮荡着。有一个带棉帽子的孩子在冰面上练骑自行车,好像还骑得挺快。那孩子可能技术不佳,当他骑到冰窟窿附近时大概拐不过弯了,我看见他直奔冰窟窿去了,悲剧在瞬时发生,他连人带车扎进了冰窟窿,自行车立刻就看不见了,那孩子在冰水里扑腾了几下趴到了冰沿上,挣扎了几次想爬上冰面都失败了。有人喊道:快救人…!

  一个穿跑刀带眼镜的高个学生立刻向冰窟窿飞快地滑去,可冰窟窿边缘的冰太薄,他刚在冰窟窿边停住,冰面就塌了,小伙子也不幸落水。小伙子一定是常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心理素质好临阵不慌,只见他双手按住冰面,稍向上一纵,右腿抬出水面,用跑刀的后刃磕住冰面,左腿在水下向后一摆借水的反作用力侧身一滚就滚到冰面上来。小伙子在冰面上爬了好几次才爬起来,此时他已是自顾不暇,只好急忙往回滑,滑过我身边时我见他把冻得通红的双手抱着空心拳放在嘴边哈气,浑身上下透湿。

  我也赶快滑到岸边换下冰鞋准备参加救人。就在换鞋这功夫,一个身材不高的孩子匍匐着爬到冰窟窿边,他趴在冰面上解下围巾甩向冰窟窿里的孩子,甩了几次,那孩子才抓住围巾,救人的孩子用力一拉,水里的孩子没上来,倒把救人的给拖下水了。此时他俩都趴在冰沿上,水面上只露出两顶棉帽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变迁的六十年(27)_关尔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