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锅铲子”与“瞟吃瞟喝”
在合肥的俗语中,“扛锅铲子”是跟着别人后面去人家吃饭的意思,一般专指孩子。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人们普遍为一日三餐奔波劳作的年代,吃饭是一件大事,请人吃饭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能够跟着大人们后面“扛锅铲子”,自然也是很幸运很开心的。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能够理解,因为他们时常会腻烦跟着父母后面出去吃饭,这样的机会太多,他们有些厌倦,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自由自在。
因为大多数是家庭里{wy}的孩子,因为吃饭、吃好东西已经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因此跟在父母后面“扛锅铲子”便是一件他们并不乐意甚至反感的事。可当时光倒流几十年,那就xx不一样了。必须是父母喜欢的、看重的,认为可以带得出去的那个孩子,才可能“有幸”跟着父母后面“扛锅铲子”。没办法的事情,仅仅几十年的时光,事情xx掉了个个。过去孩子们眼巴巴盼着的事情,早已褪去了光环,没有了魅力。
我之所以用“有幸”这个词,是因为大人们到人家吃饭的次数本来就不多,孩子们“扛锅铲子”的机会自然是更少。当然,除了“父母喜欢的、看重的,认为可以带得出去”这些条件以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家中老小——“老汉”或者“老巴子”(父母最小的儿子或者女儿)。本人因为是“老汉”,因而有机会成为一名“资深的”“扛锅铲子”。
小的时候,父母并不走运,处于被排挤、迫害的境地,这令许多人避之不及,唯恐受到牵连,这种状态之下,可以走动(来往)的人家自然不多——几家亲戚、些许的患难之交。
记得那时候,每当父母说要带我去人家吃饭的时候,感觉真是好极了,消息在小朋友中间一发布,立刻会引发一阵不加掩饰的羡慕。想来,在那时的孩子们的眼里,能够跟大人出去做一回客吃一次饭,应当是很稀罕很有面子的事情。
那时候请客,基本上没有在饭店的,基本上都是在家里。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正式程度,家里窗明几净,主人穿戴一新,然后端出想方设法做出的菜肴,拿出或珍藏已久、或平日不曾舍得买的好酒,然后,客套,让座,一番谦让拉扯过后,酒席正式开始,我这个“扛锅铲子”的,便从拘谨胆怯慢慢过渡到敞开肚皮、大快朵颐,很爽地解一回馋。
当然,这样比较“正式”的吃请多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些比较随意的、简单一些“饭局”。但即便如此,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一定是会好过平时,况且,隔锅饭香,怎么着,也会开回眼界、换个口味的。
还有一种在自己家里“扛锅铲子”的。对于那时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父母后面“扛锅铲子”是幸运的,家里来客人留下来吃饭,或者专门请人吃饭也是个开荤的好机会。尽管大多数的好吃好喝的都让客人们享用了,但总能够在厨房和饭局结束后,吃上几口的。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坐上桌子陪客人吃饭,那自然更是近水楼台了。
我那个时候因为混个脸熟,家中来的客人都喜欢把我叫到桌子上面坐着,不时会夹一些好菜放在我的面前,然后继续他们的话题。我呢,除了很有眼色地为大人们倒倒茶、续续酒之外,便是很安静地听着大人们说话,不一定都是感兴趣的,也不一定全部听得懂。父亲的朋友中,有许多是有着极高的水平和极好的修养的,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因为同样是遭遇,他们只有在那样一个比较安全放心的环境里,舒一些充溢心中的愤懑,发一些积聚已久的牢骚,说一些掏心窝的真话。现在想来,那些场面和机会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一些味觉上的片刻满足,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注入我的内心。
当然,“锅铲子”扛多了,也会招人嫉妒的,邻里街坊、家中兄弟、小朋友们,时常会用一个词来臭你,这个词就是“瞟吃瞟喝”。所谓“瞟吃瞟喝”,不请自来、觍着脸吃白食的意思,而“瞟”在这里读biào。
说一个孩子“瞟吃瞟喝”,自然是一句笑话,逗着玩的,因为这个很形象很生动的词一般是用来讽刺那些没品的人,他们见到吃的机会,便厚着脸皮往前上,也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欢迎不欢迎。
原先,我总以为可能是因为穷,因为没有机会吃到好东西,才会有人到处“瞟吃瞟喝”,但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我发现,这还是属于人品层面的事情,或者是有些“病态”,用一句合肥土话来说,就是“毛病”。好在现在生活好了,人们请客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在乎多一个人少一个人。但说实在的,如果在一桌酒席(特别是私人性质的聚会)里,硬生生地塞上一两个不相干、无趣的人,还是有些让人感到别扭和闹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