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来龙去脉之三_白万纲_集团管控_新浪博客

 

 

第五个五年计划(1951-1955)

苏联计划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使苏联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前进一大步。

计划草案确定,至1955年工业生产水平要比1950年提高约70%,其中重工业方面:生铁产量增加76%,钢产量增加62%,煤产量增加43%,石油产量增加85%,电力增加80%。在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方面:规定迅速增加消费品生产,在五年内要扩大70%以上,并大规模推进各种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苏联政府计划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基础上,投资两倍的资金进行工业建设工作。

在农业方面,计划规定农作物总产量要增加40-50%,农业方面最重要的任务是:大规模使用电力拖拉机和其他电力农业机械,使耕地和作物播种工作实现90-95%的机械化;使收割工作80-90%机械化。政府计划投入第四个五年计划的2.1倍资金用于农业建设,而投入到灌溉和土壤改良的资金则约为四五的4倍。

同时苏联还提出大力发展贸易、运输和电讯交通事业,国营合作社贸易额将增加70%,国家则投入多于四五期间63%的资金用于运输和电讯交通的建设。铁路货运量将增加35-40%,河运增加75-80%,公路运输增加80-85%。计划还规定国民收入将增加60%以上,工人和职员数目增加15%,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为1950年的两倍。

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

斯大林在1953年去世,由赫鲁晓夫推进第六个五年计划,其主要政策包括包括国有化运动,垦荒运动,设立{zd1}工资保障以及增加消费品的生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苏联在赫鲁晓夫的倡议下,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垦荒的运动,主要地区是位于哈萨克的草原地区和俄罗斯的阿勒泰地区,该计划从1954年开始,当年就规划了19万平方里,1955年又增加了14万平方公里,苏联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垦荒,其中苏维埃共青团是主要骨干成员。

在这一号召下30多万人(绝大多数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人)进入了这些处女地进行新的生活,这些人后来有许多留在当地,中心位于处女地城(今阿斯塔纳)。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极大地激发了苏联人民的共产主义热情,并迅速产生惊人的成果。1956年垦荒运动以不到苏联1/8的土地收获了超过半数的粮食,使苏联的人均小麦产量两倍于西方,因此该计划被认为是巨大的成功,不仅证明苏联能养活自己的人民,而且向世界证明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优越性。

然而这些垦荒农场几乎出产{wy}的粮食品种——小麦,以至于到60年代土质已经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化肥工业的发展也由于计划不周而没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加上没有采取任何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土地再次陷入贫瘠。更为严重的是,绝大部分的粮食因为没有足够的存储藏而必须扔掉,基础设施的薄弱也使这些粮食无法被送到需要粮食的城镇,因此苏联尽管取得了垦荒的初步成功,但仍需要从加拿大购买粮食以避免饥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61-1965)

第七个五年计划建设“基础的共产主义”(即在在1970年将超过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而言,该计划提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内燃机车和电力牵引等工业技术的发展,并使西伯利亚的人口和生活标准加速增长,而帮助其他苏维埃国家也是计划的目标。其他主要内容包括在乌克兰增加对铁矿石的生产;开发铀,钛,镍等金属生产;在第聂伯河地区建设一个用于导弹,火箭和电子工程特殊钢生产的基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特别是玉米;住宅和市政建设等。与此同时苏联加大军事建设,加大了导弹和舰队建设等大型国防项目的投入。在苏联计划建成5,470家大型企业,包括在乌克兰的899家。但这一时期苏联开始进口定期小麦,人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但由于价格的上涨,真正的经济增长比计划的要慢。

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

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粮食出口量增长了一倍。

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1975)

苏联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进口了约1,400万吨粮食,同时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得到缓和,双方允许产生了更多的贸易。
    第十个五年计划(1976-1980 )
    勃列日涅夫为这一时期设立的口号是“计划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
    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内,苏联共进口约4,200万吨粮食,几乎是第十个五年的两倍,是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的3倍之多。这些粮食大部分是来着西方。以1985年为例,94%的苏联进口粮食来自非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来自美国的约1,410万吨。然而,苏联向西方出口和进口却几乎一直是一样高,如1984年苏联向西方的出口额约为213亿卢布,而进口总额为196亿卢布。

作者:集团总裁--
  联系作者:
  13818181068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五年规划来龙去脉之三_白万纲_集团管控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