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作用 6_sfzos_新浪博客
荷兰 是商业资本文明的后起之秀,它原来并不先进,曾先后受过德国、法国、勃艮第公国以及西班牙的统治。16世纪时,它有“城市之国”之称,208个城市,有特许状的就达150多个。16世纪中叶后,它的商品经济一度被西班牙的反动统治损害,于是在1566年出现了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斗争,这个斗争称“尼德兰革命”,最初是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即“破坏圣像运动”,后被西班牙的“流血委员会”镇压,但他们经过激烈的曲折的斗争后,于1581年在尼德兰的北部建立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试图扼杀这个共和国,但1588年,它的“{wd}舰队”被英国击溃,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优势。1609年,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的独立,荷兰于是在17世纪进入黄金时代。

 

 就航海事业来说,因葡萄牙人严格保密航线图,荷兰对去往东方的漫长航线并不清楚。1595年,在印度生活了7年的葡属果阿大主教的仆人简·哈伊吉恩·冯·林索登发表了《旅行日记》,荷兰获得绕好望角的详细航线,并于当年开始了前往印度的航行。随着共和国的建立,这位后起之秀很快就获得“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在东方,荷兰建有东印度公司,占领印尼和台湾,并把葡萄牙人赶出东印度群岛和马六甲海峡,同时还到达澳洲沿岸,又发现一块新大陆;在美洲,它发现纽约湾和哈德逊河,1612年,它在曼哈顿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1621年创办西印度公司;在非洲,它于1652年在好望角建立由布尔人组成的殖民地,即后来的南非。总之,荷兰是{dy}个真正打破葡萄牙和西班牙海上霸权的海上强国。

 

 

 在工业方面,荷兰在来登的呢绒年产量达7~12万匹,尤其是造船业,1600年的船只就达1万艘,其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3/4,是英法船队总和的两倍,是英国的5倍,造船厂甚至1天就生产1艘船,阿姆斯特丹不仅是造船厂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中心。

 

 

 在农业方面,荷兰的资本主义关系也迅速增长,沿海各省的封建土地关系差不多xx消灭。所以xxx称荷兰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这个已经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衰落了。衰落的原因xxx认为商业资本有局限性,缺乏机器大工业强有力的后盾,加上荷兰还缺乏资源,又是一个小共和国,xx作为上层建筑的支柱还不够雄厚,所以在英法两国的双重夹击下衰落了。

 

 

 法国 在商业资本文明的进程中也有过辉煌时期。荷兰衰落后,英国和法国成为航海殖民事业中的一对新秀,同时也是一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法国最初具有优势,它不仅是欧洲陆上的霸国,也是海上强国。在北美洲,从圣劳伦斯河到路易安那的路线修筑了许多要塞,这里的英属殖民地被法国从圣劳伦斯湾到墨西哥湾的一条巨大孤形地带包围,形成战略优势;在非洲,它占有大片殖民地,并且没有受到英国竞争的影响,争夺这块大陆的斗争是19、20世纪的事;在东方,法国在17世纪也建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但法国后来也衰落了,原因是它虽有强大的xx,却没有上层建筑方面的积极作用。它政治上专制腐朽,财政上挥金如土,宗教上迫害信仰新教的雨格诺教徒,结果使几十万新教徒逃往英国、荷兰、瑞士等新教国家,这些新教徒有xx的,政府部门的,还有商业资本领域的,这不仅削弱了法国的军事实力,也给法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因为那些逃亡的新教徒带走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秘诀。这样,法国就在与英国的竞争中失败了。可见,经济上有发达的商业资本,政治上有强大的民族君主国,商业资本文明不一定就能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还要看上层建筑方面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

英国 是商业资本文明进程中典型的后起之秀。在16世纪之前,英国各方面的条件均比不上西欧其它国家。就航海殖民事业而言,它的道路比较曲折,当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新航路开辟活动时,英国也于1497年搞了一次航行,但他们到达的是北美洲,并象哥伦布一样,也把美洲当成亚洲,当他们知道这个错误后,只好另寻去东方的出路。但教皇已把世界一分为二,东方分给了葡萄牙,西方分给西班牙,走这两条线就会与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生直接冲突。加上英国人自知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对手,于是,他们便选择东北航道。他们认为:既然沿纬线的热带可以环球航行,那么沿经线的寒带搞环球航行也未偿不可。1533年,休·威洛比的三艘帆船队开始东北航行,结果是两艘船和船员在北极圈全部失踪,另一艘船也被冻牢在白海上,船员们只好坐雪橇搞了一次从白海到莫斯科的惊人的旅行,到达莫斯科后还创办了一个“莫斯科公司”。

 

 由于探寻东北航道总是面对道道冰墙,执著的英国人又改为西北航道。从1576~1578年间,英国人搞了三次西北航行,同样总是遇到冰墙,船队{zh1}只好返航,并满载自以为是含金的矿石,实则是毫无价值的黑石头,这说明英国人的采矿知识也很差。

 

 

 北极探险时,英国人看着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横财滚滚时,就曾插手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海外事务,当然,他们最初打算在和平的、商业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也不敢奢望满载金银而归,只是想讨点居间贸易的便宜,西班牙殖民地需要的两种商品是布匹和黑奴,英国人生产前者,并能在西非购买到后者。1562年,霍金斯搞了两次航行,结果是通过对奴隶的转手贸易,满载间接获得的白银而归。西班牙知道后,立即向英国提出抗议,伊利莎白女王鉴于西班牙的强大,不准霍金斯再去西印度群岛。但1567年,霍金斯说服女王改变主意,又进行了第三次航行,其结果是5艘船有3艘被西班牙击沉,剩下两艘分别由霍金斯和其表弟德雷克指挥,在即将沉没的状态下返回。

 

 

 霍金斯第三次航行结束了与西班牙殖民地和平、合法通商的希望。于是,英国人改用走私和海盗方式牟取暴利,并逐步扩大海上势力。1577~1580年,德雷克进行了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1588年,霍金斯和德雷克击败西班牙的“{wd}舰队”,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优势。但英国也没有马上成为海上强国,继西班牙之后的海上强国是“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所以英国和法国击败荷兰后,英国又与法国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后才于18世纪成为海上霸国的。

 

 

 英国由弱变强的曲折历程不是*运气起家的,而是与都铎王朝在上层建筑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关的。该王朝鼓励工商业,奖励造船业。尤其是伊利莎白女王,是航海殖民的强有力的支持者,她在位时,霍金斯和德雷克一大批*海盗生涯起家的人被提拔成她的宠臣和要员。即使在“圈地运动”方面,都铎王朝也起过催化剂作用,正如xxx所认为的,该王朝颁布的一系列“血腥立法”,是迫使流浪汉成为产业后备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商业资本在英国有稳固的根据地,英国经济势力不断增长,资本积累不断扩大,从而使英国产生了能迈上工业革命新台阶的可能性,并具备了征服旧世界的巨大力量。

 从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而言,世界从此由分散走向整体。西欧人通过探险、征服、殖民和贸易活动,客观上在全球范围打破了各大洲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具体表现一是出现了大规模的种族流动和重新分布,尤其是美洲,出现了白人、黑人、黄种印第安人,以及不同种族通婚后出现的混血种人;二是出现了新的洲际物种大交流,西欧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南瓜、菠萝、可可等;三是世界贸易的范围扩大了,出现了洲际贸易、大洋贸易,世界市场形成了,商品种类和流通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四是文化交流的范围显然也扩大了,文化的交流不再限于欧亚大陆,尤其是美洲,出现了混合型文化。各大洲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即使是西欧,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xxx》所幻想的理想社会,显然有非洲和美洲土著人社会的特点。

 

 

 从世界文明的格局而言,世界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500年之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世界文明的格局从此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西方从此成为列强,并不断向外扩张;亚非拉文明进程不仅被打断,而且从此挨打受气,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种演变及格局持续了好几个世纪,直到现在,仍有其残余。所以有许多学者主张把1500年视为世界近代化文明的开端。

 

 

 从西方文明本身而言,地理大发现后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就“商业革命”来看,随着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形成了,商品种类和商品流通数量扩大了,商业经营的方式也转变了,新的信贷金融机构、股份公司和交易所等相继出现。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然,由于国际贸易重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商业资本的发展在西欧各国有所不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中心,如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但处在地中海的意大利,则逐渐丧失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并趋于衰落。同时,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等落后地区的贸易,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者们认为: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地理大发现后已初露端倪。

 

 

 从“价格革命”来看,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参与者所掠夺的黄金和白银,并没有使所有的西方人发财,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西方后,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出现所谓的“价格革命”,其结果是加剧了阶级的分化,少数人手里积聚了大量货币,这有助于转化为资本;但多数人则经不起物价上涨的冲击而更加贫困化,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因此,“价格革命”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地理大发现是世界文明发生巨大转折的序幕,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则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以牺牲落后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的。

 

 


对落后地区的反思

 

 

 说到落后应注意一个事实,即有些国家原来并不落后,如拜占廷,本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但继承的走了样。阿拉伯也是商业比较发达国家,并在传播中国的四大发明和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方面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特别是中国,原来并不落后,甚至在1500年时仍是公认的先进国家,仍具备一些{lx1}条件,我们不妨可以回顾一下:

 

 

 中国不缺城市,当马可波罗从西方先进的城市xxx到达中国后,对中华帝国都城及苏杭的繁华似锦的景象惊为天堂,觉得他的故乡太可怜了。但中国的封建朝廷绝不可能向城市出卖特许状,由此建立城市自治共和国。城市只能在经济上为朝廷效力,不可能在政治上自治发展。

 

 

 中国不缺商贾富翁,但他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难以形成一个有力量的阶层。更让人惊奇的历史误会是,陈廉伯组织的商团竟在英国人的唆使下企图赶走孙中山。

 

 

 中国不缺海外贸易,一些外国学者根据统计资料证明:在近代化黎明时期,世界贸易的中心地区在亚洲,而亚洲的核心地区在中国。在西方与中国的贸易中,中国一直是顺差,西方是长期逆差。

 

 

 中国不缺航海技术,1405到1433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活动,其规模之大是举世公认的。郑和船队一般的船长是37丈,宽为15丈,而{zd0}的船长是44丈,宽为18丈。这与哥伦布的长12丈、宽两丈半的小旗舰相比,是名符其实的浮动宫殿。而哥伦布的“圣马利亚号”旗舰又比另两艘船“平塔号”和“尼娜号”又大一倍。郑和的船队不仅规模惊人,船上配置的东西也很齐全,有羊圈、猪圈以及大木桶上种的新鲜蔬菜。同时,其航行成就也使人印象颇深,他们绕东亚和西亚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继续西航达亚丁和波斯湾口;而个别船则驶入非洲东岸一些港口。此时的葡萄牙人只是刚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探寻航路,直到1445年才抵达佛得角。但郑和的远洋航行在1433年由于皇帝的圣旨突然停止,因而没有产生哥伦布那样的影响。

 

 

 中国不缺黄金和白银,据《白银资本》作者贡德·弗兰克所引用的资料所知,当时全世界约有12万吨白银,其中6万吨白银流入了中国。但这些东西不仅没有转化成资本,而且成了xx和赔款的物品。

 

 

 中国不缺资源,中国有的就是煤和铁。

 

 

 中国不缺“自由的劳动者”,那些没地种、没饭吃,被迫铤而走险的农民的数量在李自成和洪秀全时期多得是。

 

 

 中国不缺科学技术,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故乡,其作用经典作家都有高度的评价,称这些发明对西方文明进程起了关键作用。但我们知道,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没有被中国的封建朝廷有效利用。

 

 

 中国不缺有远见的政治思想家和改革家,但他们的正确意见常常得不到采纳,尤其是他们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重则满门遭殃,轻则就像林则徐那样被发配到新疆。

 

 

 中国不缺上层建筑方面的雄厚支柱——xx,也不缺爱国将领和士兵。戚继光、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名将不胜枚举,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数不胜数。但他们只能悲壮的含恨而死,他们无权力挽狂澜,使祖国免遭耻辱。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落伍?可谓众说纷纭

 

 

 在西方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一种新教伦理精神,有人认为中国太强大,缺乏压力和竞争能力,并进一步论证中国后来落伍与政治制度无关系。

 

 

 不过,政治制度至少应是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上层建筑有惊人的反作用,中国朝廷当时在这方面确实没有起积极作用。他们腐朽、昏庸,因而xx战争打不醒,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依然打不醒;他们固步自封、独断专行,恰恰有能力断送中国迎接近代化文明的前程。

 

 

 资本主义本是灾难深重的“卡夫丁峡谷”,没有及时迎接它,并不影响中华民族的尊严,用不着像民族虚无主义者们那样自卑,假洋鬼子在中国从来成不了气候。当然更不能像民族虚荣主义者们那样自大,夜郎自大对中国确实危害不浅。比较一下中国与西方文明在这一时期的进程,我们就不难发现,后起之秀是历史上常有的现象。落后并不是一个民族沉重的甩不掉的负担,关键是看这个民族是否能虚心的、勇敢的去迎接时代的挑战,是否有勇气青出于蓝胜于蓝。  

 

郑重声明:资讯 【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作用 6_sfzos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