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养殖业的现状与思考_朱4在_新浪博客

肉鸽产业是一项阳光产业,产业的生产力取决于这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世界五大洲均有肉鸽产业的发展,均有食肉鸽的消费习惯,先进国家地区早已在50年前已有“以鸽代鸡”的趋势。而亚洲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起亚洲地区的肉鸽产品消费量与消费人群逐年递增,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已有“无鸽不成席”的说法,食用鸽肉已经普及为日常佳肴。从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革来看,肉鸽产品已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型肉食产品每年以10%消费量的速度增长。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中城市多元化消费格局的形成,优质肉鸽市场渐趋活跃,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查显示,经过2004~2005年两年的整顿和调整,肉鸽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现象已不存在。从2006年至今,肉鸽已成为卖方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出口增加之势。2008年肉鸽市场需求同比递增15%。有些品种已供不应求,价格在上半年上涨的基础上持续攀升。但目前肉鸽市场还存在良种率不高、品种老化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品种质量、生产水平等均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全球化市场的需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 1选择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系统选育 目前,我国的肉鸽种源出现严重退化,闭锁繁育,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一些大中型鸽场缺乏保种、育种意识和专门人才,而小型鸽场更谈不上品种的选种选育。劣质种源充斥市场,品种严重退化,以致出现了肉质差、耗料多、生长慢、抗病力降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肉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为了追求利益{zd0}化,减少投资,不引入优良。往往用杂交代作为种鸽进行留种,使品种老化,,生产力下降,在市场需求量大于供给时,不会出现销售难;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可能就是致命的弱点。此外,有些引进的优良种鸽因性能不好,并没有给养殖户带来效益,致使养殖户不敢引种。受利益驱动,炒种、倒种现象严重,市场行惰好时,种鸽供不应求,生产跟不上,结果就速配、乱配,有鸽就是种,甚至把回收的乳鸽再作为种鸽卖,严重扰乱了种鸽市场;肉鸽在小范围内流动,造成近亲繁殖。 我国的肉鸽养殖业要想谋求发展,必须选育出高品质的种源。注重品种的更新换代,对地方肉鸽种资源特别是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比如,由于我国xx的地方品种—石岐鸽保种工作做得不好,加上近年来养鸽业的发展,外来鸽种较多,原有石岐鸽很多与王鸽、杂交王鸽等杂交,本地石岐鸽出现了退化的现象,较为xx的石岐鸽在产地中山也较少见。保护我国优良鸽种,对石岐鸽进行提纯复壮的工作迫在眉睫。对优良种鸽,如美国白王鸽、泰国银王鸽、香港王鸽、深圳王鸽、蒙丹鸽、贺姆鸽、卡奴鸽、鸾鸽等优良肉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系统选育,杂交配套,使其养殖增效。选育路线:基础种鸽群→选出优秀个体→组建家系→世代选育→形成品系→配套组合→商品代。 按照制定的选育目标和方向,进行种鸽的系统选育。以现代数量性状遗传原理为基础,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特点,分别开展家系选择,个体选择和独立淘汰选择。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是从测定条件上充分表达遗传潜力,在选择压上尽力加大,以达到快速提高。 2打破传统饲养模式 目前肉鸽饲养仍存在长期低效益运作、养殖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离大规模繁育和养殖还有很大差距,跟不上消费需求。主要是因为种鸽年产鸽蛋量少,种鸽每年仅能生产7窝左右;种鸽产鸽蛋后由亲鸽孵化、亲鸽哺育,从而导致饲养期长,影响肉鸽快速发展。为了提高肉鸽生产水平,必须打破目前肉鸽普遍采用的原始的饲养模式,即打破肉鸽自然孵化、自然哺育的传统程序,利用人工合成鸽乳,采取0-13日龄育肥技术,可使“人工孵化、全人工育雏,种鸽只产蛋不孵化不育雏”,以适应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全球化市场的需要。 经过一些养殖场多年的小规模养殖试验的证明,由种鸽产蛋→孵化→哺育→出栏改变为种鸽连续产蛋(即不孵化、不哺育小鸽)→人工孵化→0~13日龄育肥-出栏。这项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优质乳鸽,大大降低饲养的成本,不但可以提高肉鸽产量达3倍以上,而且在产品规格、质量上也更加标准,并能适应国际市场对乳鸽高品质的要求,使鸽业生产实现工厂化。 3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有些养鸽场种鸽和生产鸽混杂或种鸽没有活动场地,营养水平低,致使优良种鸽没有发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有的养殖密度过大,环境差,使鸽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药费的支出,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种鸽只用单一的饲料,没有根据种鸽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即:配对期、孵化期、育雏期、换羽期。提供营养成份有所侧重的饲料、保健砂和生活环境,影响种鸽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对农户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如果没有精心的管理,即使有优良的品种也无法表现出优良的生产性能。引导农户进行规范化养殖,种鸽和生产鸽实行专门养殖。对乳鸽、青年鸽和生产鸽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改善鸽舍的避风、防曝晒、防潮、抗寒能力,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加强疫病的防治工作,按规定进行接种免疫,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 4培养科技人才,服务于肉鸽产业 21世纪,我国肉鸽养殖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培育新特肉鸽,满足美食之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新、奇、特为主题的消费时尚也将随之而至。为满足市场需要,利用杂交、驯化、DNA等技术,培育大量肉鸽新品种。 促进鸽业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当前我国鸽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促进鸽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就是品种优良化、技术科学化、市场知识化。而我国鸽业的专业人才缺乏,科技人员少的可怜,科技推广力度不足。目前,关于鸽的研究仅是一些常规饲养及少量疾病方面的研究,而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几乎空白。为此我们应努力学习和掌握鸽业的科学技术,别再让那些“伪科学”损害自己,我国鸽业要不断培养专业的科技人才,服务于鸽业,在鸽业产业中发挥应有作用,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进入养鸽企业转化科学技术,这些措施必将对我国鸽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肉鸽养殖业的现状与思考_朱4在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