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4 | 从郴州血铅事件看政府效率分布
从郴州血铅事件看政府效率分布
杨于泽
湖南郴州有一批高污染冶炼企业,导致当地重金属污染,大批居民血铅超标甚至铅中毒。新华社记者近日在郴州市环保局看到,对于某肇事企业,环保部门一直在干预,两三年间先后10次责令停产,但直到去年9月血铅事件爆发,郴州市环保局第11次出手,才彻底关闭。
先后搞了11次环境监察,显示了湖南省环保部门的坚持,坚持的背后有一种认真精神。这样反反复复,长期看不到忙碌的绩效,很多人都会心生厌烦,但他们坚持下来了。从这种坚持中,我们也看到了环保执法的低效,实际上是无效。{zh1}关掉污染企业,与其说是环保执法成功,不如说是血铅事件带来的应激反应。
这个问题,必须放到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下看。发展是硬道理,但在一些地方,官员只要GDP以及财政收入,至于如何发展与发展什么他们不管。郴州引进高污染企业,官员要的GDP自然是到手了,税收应该也是有的。与此同时,重金属污染、酸雨也来了,大批居民血铅中毒。官员是不会在乎居民健康的,他们要的只是亮丽的GDP数据。
有环保官员诉苦说,地方财力匮乏,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是个宝,环保不敢认真。环保部门督察10次关不掉一家污染企业,不过是彰显了GDP的重要性,也彰显了环境保护及其立法的软弱性。GDP居前,居民在后,他们可以中毒,可以生病甚至死亡。环保局实际上成了GDP的一块绊脚石,作为一个政府部门,显得可有可无。地方政府保留它,不过是随大流,保留一只聋子的耳朵。
但一俟突发事件发生,政府却能一下子高效起来,甚至环保部门也令人刮目相看。多年说关未关的污染企业,现在关了,郴州还要对境内企业进行全面清理。3月22日,湖南开了环境保护工作会,副省长刘力伟表示,要积极稳妥处理环境突发事件。23日,刘力伟又向环保部华南督察中心通报血铅事件。省、市、县三级合力一处,领导重视,各方协调一致,政府效率就上来了。
地方政府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高效,为什么不体现在日常的环境保护工作上呢?如果平时重视环保,项目环境评价到位,就不会造成污染的事实。如果正视居民的健康权利诉求,也可以收亡羊补牢之效。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一个低效的环保部门,正是一些地方发展的“竞争优势”。
现在,各地项目在上,GDP在增,税收从少到多,说政府没有效率,是说不过去的。说政府有效率,问题又在于,政府效率在悠悠万事上是如何分布的。从郴州血铅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若干工作领域:招商引资,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处置。毫无疑问,环境保护的效率是极低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倒是相对算高的了。
剩下招商引资、市场准入,要讨论地方政府这方面的效率,说来话长。很多地方落户的企业,说它是政府招商引资而来,不如说是产业梯度转移而来。说地方政府在其中没起任何招与引的作用,不符合事实,但如果说全是招商引资的结果,好像也是贪天功为己功。至于市场准入方面,不该进来的企业进来了,该进来的企业,却极有可能被当道者“吃拿卡要”。效率高低,一下子说不清楚。
现在能够认定的地方政府高效部分,只有处置突发事件一端。在这方面,各地介入的层级高,调动的力量强大,占用的时间也多,资源是向突发事件倾斜的。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群众闹事,他们就会能拖则拖,拖{yt}算{yt}。若非如此,就不会有郴州血铅事件了。这种工作方法背后的政府效率,能够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