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活化保育和城市更新_一邪到底的kiki_新浪博客

 

发展不过30年的深圳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在搞城市更新了,最近的《城市更新办法》就明确20年楼龄的片区将进行更新,何谓更新,就是旧改,我们所看见的城市旧改基本上就是一个“拆”字。深圳的更新计划,将是城市10分之一的土地将改造。

而在一河之隔的香港,城市化的过程已经百年,在一个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城市的要求也明显不同,香港最多的说法是城市保育,旧城的活化。为此,很多有一定故事的旧建筑得以保存,并按照维修---活化的步骤将这些建筑赋予新的生命,比如将一些旧建筑维修后改为艺术中心,社区活动中心,有人的活动,自然建筑就有了新的生命力。香港xx的牛棚艺术区就是过去的屠宰场经过活化后形成的。而这样的思路正是目前大多数国外城市实现城市更新的方法。

提及城市,我们总是理解成纽约,东京,而且以为城市就是由一片一片的新楼,摩天大厦构成的,就叫城市。其实,城市是一种生活模式,而不仅仅是建筑的集成。

在巴黎,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会”,却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巴黎的老城区。所有的建筑都是百年历史,但是维护的非常好,不仅没有建筑安全隐患,更是独具风情的巴黎格调的体现。正是它拥有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历史面貌所有它才有自己的个性,才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所谓的现代化部分,巴黎以拉德芳斯这个独立的区域承载,这里有纽约那样的国际派建筑,玻璃,钢筋的摩天大厦。而伦敦的现代化建筑总是在古老的建筑圈里选取一个两个小区域,将新的建筑巧妙插入。泰晤士河的两边,新与旧和谐共处。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把教堂改造成图书馆。伦敦把一些旧工厂改造成影院和时尚餐饮,

即使在现代派风格强烈的纽约,东京和香港,在摩天大楼的光影之下,一些历史风情的特色建筑和与它共处的生活模式还是得以保存。例如香港的骑楼建筑,那种小家小店商业也并没有被现代化商场xx吞没。城市化,对于我们国内的建设者规划者都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过程。我们的城市历史短,却具有颠覆性,除了上海和北京,是在一种城市化的沉淀过程中有所经历的,而其他城市都是在改革开放后以硬件建设起来的城市。这30年,我们的城市从砖瓦水泥的堆砌开始,在一阵阵开发热潮的过程中延续,所有的城市都在向国际化都是看齐,哪怕是一个县级小城,CBD的概念也热情沸腾。

如果我们理解城市是一种生活模式,而不是一种建筑样式,也许我们的城市发展步骤会有所不同。那么很多20年的建筑不至于设施不配套,功能要改造。一个城市需要的公共交通,生活设施,就业渠道等等软件的建设比xx一个建筑更困难,但更有效。

土地是资源,但如果离开城市生活基础,也许土地就是土地而已。建筑业就是建筑而已。

必须承认因为人口问题,我们的城市面临的问题和国外城市的问题确实不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城市建筑的人口承载量,因为我们还处在城市化初期,人口的发展还是一种动态,而国外的很多城市人口的变化小得多。

如果20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展望新一轮的改造可否拥有更长的寿命??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不会无限增长,在我们已趋饱和的城市,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未来的城市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无效蚕食,对于今天的规划者是一种基本要求。如何在建筑硬件之外,考虑的社区感,创造城市社区空间,使生活者在城市有归属感,并以稳定的形式延续这种生活模式,是人性化城市需要考虑的条件。

对于我们城市的历史,是以覆盖的方式改变面貌,还是多少保留一些独特的记忆作为一种致敬?

喜“新”是高速城市化的基调,没有历史的人热衷对于“新”的狂热追求。喜新“厌”旧还“喜新不厌旧”?就是城市更新还是保育的选择。当国内的城市面孔逐渐趋同的时候,当一个城市的知名楼盘被复制在另一个城市的时候,说城市保育,确实没有市场基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城市活化保育和城市更新_一邪到底的kiki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