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孔子十分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曾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xx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使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师德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爱岗敬业、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师德之魂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的一个逐步提高自我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不端的反思和严格的要求才有可能对自己的责任心比较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xx”的责任,同时也有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教育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心不要喊口号和做给领导看,而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到实处。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去进行关心和照顾。老师能做到这些必须要强烈得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并且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教师在执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教师德奉献精神是师德之魂。教师要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争取在教学方法和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不断完善自我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观念,将自己从一个学生的身份向一个教师的定位转变,如何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初期认识和培养自己的教师道德,这是作为新教师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是不够的,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师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三、以身作则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十分具体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
和“可塑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仿效的榜样,正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身共做;要学生学得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先生的话在今天的提高师德修养方面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被一些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名言。教师要以自己的xx人格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xx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是师德认识的提高、师德情感的陶冶、师德意志的磨练、师德信念的确立,还是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时期的、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要求越来越高,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