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 21:15:47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慈善事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几年,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台湾水灾等重大突发灾难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参与慈善的热情。从把参与慈善看成是政府以及少数有钱人的专利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意识的不断增强,从政府要求捐款捐物到发自内心地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伸出爱心援手,人们对慈善观念的转变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与我国尚未建交的海地在年初发生大地震以后,不少爱心人士打来电话捐款捐物并指明要定向捐赠给海地受灾人民。虽然捐赠的数额不大,但这种爱心无国界的博爱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它让中华儿女参与慈善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参与慈善事业不是一时一事的举动,而是伴随一生的自觉行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并在用各自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慈善,从而初步形成了“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新闻媒体捐赠、无形服务捐赠等多元化的爱心奉献新局面。从上述几点来看,可以说,我国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逐步到来!
在如此形势下,如何更进一步引导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拓宽爱心捐助渠道;如何更好地推进慈善捐助多元化,并最终实现我国慈善事业的常态化发展;如何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以长期服务于广大弱势群体,是摆在我国公益事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以下将作逐一论述:
一、捐赠库存物品支持公益事业,是一项长期的、有价值的、深层次的创新探索。
从我们建国60年来看,捐赠资金方面已基本走上正轨。人们可以通过银行付款、邮局汇款、短信支付、现场捐款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然而,在捐赠物品方面,还有待从深层次上挖掘社会资源的捐赠潜力。
目前,由于我国部分行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以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其他一些历史原因,致使1988年全国的库存积压物资达到2000亿元,到2008年底已增加到约3万多亿元。20 年来,库存积压物资总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其增加趋势愈演愈烈。原有的库存未处理完,新增的库存又进仓,且库存时间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以上,这个包袱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库存物资仍有价值,这就为我们开展社会捐赠提供了很大的资源潜力和机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在突发灾害和救助弱势群体时,出于社会责任,慷慨捐赠大批资金,受捐机构或个人用这些资金购买了所需物品。然而同时,捐赠企业的仓库里却存放着大批库存积压物资,这些物资或许正是受助者需要购买的东西。
库存物资价值的实现除了常规观念中的低价处理等方式外,公益捐赠是一条更有意义的出路。它避开了库存物资在一般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以一种荣誉的方式实现了物资的价值,不但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促进了其社会效益的提升。
同时,依据“城市库存积压物资的淘汰,不但是部分农村人的急需,也是城市工薪阶层的补充;富豪之家更新换代的物品,弱势群体可能感到很实惠”这一理论,引导企业将库存物品,单位、个人将更新换代的闲置物品捐赠出来,用于支持公益事业,不仅缓解了库存压力,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慈善公益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实为一举多赢。
在此方面,2009年8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的以革命老区为帮扶对象的公益活动,已经正式拉开了长期开展“捐赠库存物品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爱心项目的序幕。在实践中,这一创新探索首先得到了图书出版界的响应。库存图书与一般的产品不同,有些产品积压后其价值大幅降低,而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有文化含量,还可以再读,可以实现文化扶贫。从低价处理到更多图书出版单位选择爱心捐赠,库存图书解决方式的转变背后蕴藏着慈善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步渗透。
当然,捐赠库存物品支持公益事业毕竟是一项新的提倡,提出来容易,实施起来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面临很多现实困难。特别是国有企业捐赠库存物品方面,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对于库存物品质量的把关,价值评估参照依据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有关机构做好合理有效的引导。总之,捐赠库存物品支持公益事业为我国部分有库存积压物资的企业除了以廉价促销的方式处置库存物品外开辟了第二渠道,这一创新尝试从长远来看是有其实践价值的,是值得向深层次探索的新课题。
二、换个角度,从“爱心义卖”到“爱心义买”。
说到“爱心义卖”也许并不陌生,指慈善机构通过义卖捐赠来的物品,将变现的善款再用于支持公益事业。而这里我则强调了“爱心义买”的重要性。理由是: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公众参与”这块基石,因此,“义买”相对“义卖”而言,把侧重点放在了买的一方,即要加强引导人们将日常消费这项基本需求与参与慈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爱心单位、爱心个人主动购买捐赠物品,变现资金再用于帮扶弱势群体,达到支持公益事业的目的。
“爱心义买”和“捐款”相比,虽然在形式上都是资金的付出,但通过义买,不但满足了自身的消费需求,而且帮助慈善机构将不适于送给受灾民众和贫困地区的捐赠物品及时变现。从义买的主体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另一类是单位。单位在购买数量等方面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单位除购置一定数量的生产物资和办公用品以满足日常所需外,每逢重大节日,购买礼品发放福利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在一般商场和市场上购买只是一种平常的消费行为,如果引导企事业单位用同等的资金适当义买一些捐赠物品用于福利及节日礼品的发放,不但不增加额外消费支出,还能将日常消费行为转化为慈善义举,支持爱心公益事业。对于单位来说,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充分展现了其良好的爱心公益社会形象。更为主要的是,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也引导了本单位员工从平常消费做起,在爱心义买中同样实现帮扶弱势群体、做好事、善事的目的。
因此,引导企业、个人参与“爱心义买”,也是一种多元化爱心捐助的体现,于国、于民、于企、于己都是好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让爱心在“义买”中传递。
三、让“无形捐助”融入我们的生活。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是构成事物的要件。就慈善捐助而言,可以此划分为有形的捐助和无形的捐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形的捐助往往被忽视。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无形是一种{zg}的境界,一旦人们将无形的慈善捐助渗透到自身的“慈善捐助观”中,参与慈善的形式将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
(一)媒体的捐助
加强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宣传,仅靠慈善机构自身的宣传推广,力度是非常有限的。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媒体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宣传,与慈善机构开展包括提供报纸版面、广播时段、电视栏目,互通网络资源等各种形式的公益合作,是一种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奉献。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爱心捐助行为,其捐赠的是版面、是声音、是报道。这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提高公益活动的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出“责任媒体”的良好社会形象。慈善事业亟需大批富于“责任”与“道义”的宣传媒体,积极参与,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慈善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节目内容和视听习惯,从而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二)智业的捐助
“智业”,从字面上可以推断,智慧的产业,其产品为智慧的结晶,即只需要脑力劳动,不需要其他生产资料的产业。咨询、软件、策划、广告、设计都可以属于此范畴。这一观念也可以与慈善事业很好地结合。
企业总裁、经理、策划人、科技项目研发人等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可以将自己有关慈善的、具有开创性的见解和好的项目方案推荐给相关部门或慈善机构。他们虽然不是直接的捐款捐物,却可以用自己积攒多年的经验和智慧助推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智业捐助。
一个有意义的产业项目、一个有价值的创意方案……都有可能给灾区或贫困地区带来发展的机会,给当地的弱势群体带来生活的希望,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无法用捐赠多少万资金或物品的数字来衡量的。
(三)服务的捐助
行业部门或企业为慈善活动提供无偿的交通、通讯、保险或劳务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捐助形式。众所周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些行业部门或企业捐助的既不是资金,也不是物品,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爱心服务。比如铁路、公路部门优先安排赈灾物资的免费运输;邮政部门则对所有对灾区的邮政汇款免去手续费,邮寄物品还进行免费包装;保险公司为抗震救灾人员提供各种保险保障等等。对于这些部门或公司而言,捐助服务虽然没有即时的经济效益,却可以为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将爱心传递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同时,相信每位捐赠者及收到捐赠物品的受助者都会记住这些部门或公司的名字,将其列入自己内心的爱心单位名单中,日后如有业务需要,他们也会首先想到并选择这些部门或公司。这正是用无形的爱心服务捐助换来了无形的社会效益回报。
四)商场、市场设立“爱心专柜”,是一种长期支持公益事业的爱心捐助行为,值得探索。
现在,商场、市场等人流密集的消费场所遍布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如果在这些场所建立慈善公益捐助的宣传点、义卖点,就能帮助众多消费者方便地参与到慈善捐助或爱心义买中来商场、市场按地区、按行业分类,只需免费提供10至20平方的专柜场地,作为爱心柜台,供慈善机构组织开展长期的便民捐助,这也是一种无形的爱心奉献。虽然,对于免费提供专柜场地的商场市场来说,在经济上看似损失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利益,但是奉献爱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通过爱心媒体的长期报道后,相信比该单位长期花费大量广告费进行宣传,效果要好的多。因为在无形的爱心公益社会效益的影响下,也必然助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房产公司、物流公司以及乡镇企业和村委会等企事业单位捐助一定面积的土地、库房等,用于建设有关捐助物品仓储义卖中心等慈善项目,也是一种新型的爱心捐助行为。
四、其他不同形式的捐助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奉献爱心的活动,如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无偿奉献自己的劳动以扶助社会的弱势群体,捐赠的是志愿服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将节日长辈给的压岁钱捐赠出一部分用于帮扶灾区的小朋友,有利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慈善捐助观,亲身体验慈善、感受慈善、参与慈善;单位、个人将废旧杂志、报刊捐赠出来,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帮助丰富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没有利用价值的慈善机构统一进行废品处理,变现的款额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爱心的体现;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家中都有不少淘汰下来却还尚存在使用价值的旧物,如图书、文具等。这些物品闲着不用,卖了不值,扔掉也可惜,送朋友又怕有误会。倡导人们采取“爱心邮寄”这种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捐赠意愿都可以达成心愿的便捷方式,捐赠出来支持公益事业,将搭建起一个长期的、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的平台,使慈善走向平民……类似的捐助方式还有很多,它们就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拥有一份爱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提供一份爱心支持,贡献一份爱心力量。
综上所述,慈善捐助形式的多元化,为我国慈善活动的常态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孕育了土壤。我们相信,随着慈善捐助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必将唤醒更多的爱心单位、个人参与到慈善的队伍中来,从而使我国慈善事业逐步走向捐赠日常化、捐助多元化,迎来果实丰硕的秋天! (毛德鼠 作者是中慈社会捐助服务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执行主任;全国库存折扣商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