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_圆缘轩_新浪博客

 

                     童 

    在我小的时候,家家有炉灶,夏天,炉灶仅仅是做饭,冬天炉灶连着火墙,做饭的同时还烧着火墙。火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暖气片。炉灶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人家又有不同的做法。
  从大小上看,有的人家的特别大,那往往是湖南人或安徽人家的炉灶,他们做饭喜欢用一个特别大的锅,(直径大约不低于60厘米)下面蒸饭,上面蒸菜。印象中我们团里小锅人家的居多。我们家就是小锅小炉灶,不过那时的小,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也是很大的了,(我们家的锅的直径应该是在40厘米的)现在有谁家的炉灶能用那么大的铁锅呢!之所以炉灶都有相当的规模是有原因的。首先那时一般家庭人口都多,那时一家只有三口的一般是看不到的,除了新婚的家庭。而新婚的家庭往往也是未雨绸缪的,其次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炉灶的取暖的功能。
  从与炉灶的相匹配的鼓风工具上,又可分三种:一种是xx的人力,也就是没有什么鼓风工具。就靠人凭借某种技巧烧。通常农业连用的较多。通常这种人家夏天以烧柴为主。二是木工制的鼓风机,叫拉风箱。这种通常工建连用的较多,因为他们那里木匠比较多,这种风箱也是三种当中使用最多的。因为它的做工低廉。三是用手摇动的鼓风机,这种通常机关和机修连用的较多,我的妈妈就属于机修连,机修连的人会拿铁疙瘩做东西的。妈妈就会做这种鼓风机。自然我家使用的就是这种鼓风机。
  那时家家一般都有两个柴火堆的。一个是麦秸秆的柴火堆,麦秸秆易燃,通常是引火的{zj0}选择。另一个是较粗的树枝杆的柴火堆。有柴火堆也就有了小孩的工作。拾柴火是许多小孩子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家里都是女孩子。大姐一直没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她在爸爸妈妈去支边的时候就已经出生了,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印象中二姐从来没有拾过柴的,她对生活一直很有优越感的。三姐是个疯丫头,在我对童年的记忆中常常找不到她的影子。印象中有一回她在在秋收的时候和她的伙伴去麦地里背了比她人还高的一堆麦秸秆回来。我是非常喜欢拾柴的,每回大风大兮之时,我就会想,一定又有许多杨树枝刮下来了,杨树枝是{zh0}的烧火柴了,它直溜,干脆,拣时好抱,烧时好劈。妈妈{za}杨树枝,每回我拣回杨树枝她都会表扬我。爸爸在北京xx不在家的那几年的日子里,我每天放学回家不是走最近的路回家,而喜欢顺着林带走,为的是一边走,一边可以拾柴。回到家,正好帮妈妈烧火做饭。我记得妈妈总是微笑着迎我说,我们四雪最懂事了。妈妈常说,四雪烧火烧的{zh0}了。我会一边烧火一边把炉灶收拾的很干净。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些温暖地让我忍不住眼泪的温暖的记忆……摘自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童年_圆缘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