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疗法“开九窍”—回归自然·三宫九窍 2010年3月7日季秦安老师在研究会“自然疗法保健技能与方法”做的专题讲座
今天讲人回归自然,怎么和自然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和大自然接触做一些养生保健的方法?因为,做养生保健,必须和自然结合起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很多人都这样问。 人是自然形成的,纯系自然生成的。就是一个母亲生的孩子,其长相、形体、品性、性格、智力也各不同,各有特点。 早在古希腊时代,医学先驱者希波克拉特就指出:“人的健康、情绪是他在降临人世时就决定了的”。人存在于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出生的那一时刻,时间、地点不同,所接受的磁场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个体特点。因为地球在自转和公转,月球在绕地球转动,太阳在转动,天体整个都在不停的移动。所以,不同时刻、不同地点、方位,所接受的磁场能量及感觉是不同的。 “人体是个复杂的巨系统”。 生病后,有的人恢复得快一些,但同样的病有的人就恢复的慢。为什么情绪、智力、体力会有变化?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物节律,这和大自然有直接的关系,人体的结构和自然有很多相似的东西。一只手的指骨有十四节,双手二十八节,对应天有二十八星宿;脊柱有二十四节椎体,年有二十四节气,日有二十四时;人有365个穴,如同一年的365天;人有12条主经络,年有十二月等等。 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初春,就要适应节令,春捂秋冻,尤其是老年人注意下肢保暖。养生讲的就是时辰养生、四时养生、节气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不能脱离自然,脱离环境。必须达到与自然同步。做各种xx、手疗等,都应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养生就要养护、补充自己的气、精、血、神。气足了,身体就好了。气,不是只靠吃饭喝水就行了,还必须吸收大自然的气,来充实我们的身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要和自然真正接触,要和宇空、自然界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真正的“气”,达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我们的祖先无论看待宇宙,还是看待生命个体,归纳到根本,都是气一元论。气构成万物,气为一切生命之本。这个气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每个人生命与生俱来的‘先天之气’,就是‘元气’。 要提高精气神,提高身体素质,就要不断从宇空中接收、吸取有利人体的气息、能量。宇空中的“气”,利用好,对身体有利,利用不好,对身体无益,这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时间、方位等。真正的“大夫”不会在十五这天用“泄法”针灸、用药,真正的“大夫”也不会在初一这天针灸、施药用“补法”。 我们经常练的“抱球”健身功,若体位方向变化,感觉球转动的方向、速度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如果,晚上自己身体有的部位不舒服,赶快换个方向,变个体位,找准合适的方位,再配合手部xx点穴,就可以调理、xx,缓解症状。若心闷、憋气,心脏难受,应换个方向,并点按心脏反射区,可马上缓解症状。这是因为方位变化,接受宇宙间的气就不同。 再如,乘车呕吐点按“鱼际穴”,有的人不起作用,就应该变换方向点按,可马上止吐。 空间方位一定要掌握好。心脏不舒服(心脑血管问题),大家都知道,要面朝南进行调理,南为离卦,属火,属心。但有的人没效果。中医诊断,辨证施治,若是因肝脏系统造成心脏问题,就不能朝南,应向东,先调肝。找本,调主因。易经入门知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讲得很好,通俗易懂,建议大家看看,读读。 修身养生,要回归自然,更重要的是如何接收宇宙自然界中对我们身体有帮助,有生机的东西。道家讲,“三宫九窍”必须开,以接收宇宙的精华能量,补充人体。 若要练功,必先开窍。在人身深处可以运肘调动生命机能的处所,都称为窍。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三宫九窍”,我们修身练功常用的有九个窍,这九窍可不是穴位,它们大都跟人体里的xx,以及xx所在的腺体有关。 接天气要开三个窍,“顶窍”百会、“意窍”天目、“神窍”玉枕。 印堂(天目)向内与百会向内的交叉点(头顶这三个窍垂直颅内交点)是非常重要的窍,叫总窍,也叫“泥丸”、“泥丸宫”,实际上是人的脑垂体、下丘脑、松果体,统管我们的内分泌,可以自动调整我们身体的各项功能。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zg}中枢,是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控制中心,因此下丘脑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就人体xx分泌而言,它相当于中枢,作用很大,所以这个又叫“总窍”。 在两眉之间印堂穴入内三寸,脑垂体正位于此。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等多种促xx,控制全身各内分泌腺的功能,并管理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内分泌系统的“统辖部”。上丹田以垂体为中心点向上与下丘脑相连,下丘脑分泌促释放或抑制xx,调节垂体xx的分泌。脑垂体,下丘脑在间脑底部,与人体特异功能有密切关系的松果体在间脑顶端。间脑是脑的中心部位。 接地气要开四个窍,命门、气海(下丹田)、尾闾窍、会阴窍。 “命门”,正对神阙(肚脐),命门者,生命之根本也,乃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人体生化之来源。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肾阳,亦即命门之火,肾阴,亦即张景岳所谓“命门之水”。左右各生一肾,命门居其中,形成平面中的元极图。肾为先天之本,左肾为阳中阴,右肾为阴中阳,命门居中,为造化之主。故命门为造精之处,传宗接代之所,本质上是先天和后天聚集之窍。命门xx先天能量,又可济生后天能量。肾脏也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主要产生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xx,对人体血管舒缩、醛固酮分泌,骨髓造血、钙代谢等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肾上腺皮质产生类固醇化合物,调节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使机体应付紧急情况,使人产生很强的爆发力。 肚脐下两寸“气海窍”(下丹田),气海是储存人体“卫气”的窍位,背面相对的是“尾闾窍”。两窍连线中心“命根”,位居重心,百脉之枢纽,生命之根源所以为“命根”。清代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认为此处是“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于此,无火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 第四个窍就是我们的肛门前口“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及肛门与会阴穴的中间,所以也叫“阴窍”。 接“地气”,必须打开这四个窍:命门窍,气海窍,尾闾窍,会阴窍。 接人气的“绛宫”膻中和背后的“夹脊窍”。 就是平常说的中丹田“膻中穴”和我们背后的夹脊窍。夹脊窍在我们背部两胳膊的连接处,即两肩胛骨中间的空窍。我们平常背后这两肩膀连接的夹脊窍是闭死的,练功的时候要打开它,打开以后和人体正面的中丹田来接“人气”。夹脊窍的前面,相对的那个地方叫中丹田“膻中穴”,又称为绛宫。这里与心脏是有关系的,是人体胸腺所在地,也是与xx有关系的,也是xx所在地。胸腺xx到年老以后,它的作用会慢慢减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因为它是经络之气,它是走五脏,走血液,走组织液的。这种“气”其实是胸腺xx,走经络、血管,润泽五脏,是存储在中丹田里的。我们讲精、气、神,“气”指的就是这个。 《钟吕传道集》中说:“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所以说修身练功,先开九窍,上接天气益智健脑,中接人气益宗气健脾胃,下接地气交通心肾,培补元气。
开九窍的方法: {dy}窍,“顶窍”百会。 先用中指点在“百会”,再伸掌,掌心对“百会”,同时想“百会”(意念百会)轻拍“百会”,舌顶上鄂发出“嗒!”声。顶窍即开。 (关闭百会的方法:中指对“百会”,意念会阴,轻拍百会,嘴唇闭合,发出“叭!”声,百会即关闭。) 第二窍,“意窍”天目。 “意窍”天目,即常说的印堂位置,位于额部眉头之间。用中指弹天目开意窍。深吸一口气,憋住气再弹击,弹完吐气,意窍即开。 第三窍,“神窍”玉枕窍。 玉枕窍在脑后,位于脑后枕骨粗隆上的凹陷处(从百会穴向后下方摸,{dy}个凹陷处即是),正对天目,意窍与神窍连心中间即为总窍“泥丸宫”。(玉枕窍非膀胱经的“玉枕穴”)。 中指贴于玉枕窍上方,食指压在中指指背,嘴张开,食指指肚弹击玉枕窍,口发“啊!”声,神窍即开。 第四窍,绛宫膻中。 膻中即中丹田,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中间。中指轻轻点在膻中,向上(头部方向)轻轻一推,“膻中窍”即开。 第五窍,胛脊(夹脊窍)。 胛脊(夹脊窍)为背部两胳膊的连接处,即两肩胛骨中间的空窍,与膻中相对(不是经外奇穴“华佗夹脊”)。 开窍方法:用一手无名指点压在另一手掌心劳宫穴,做弯曲伸展背部动作,心想“胛脊”窍,吸足气喊“嗨!”,夹脊窍即开。 第六窍,命门。 小指(肾)点按在肚脐神阙穴,做腹式深呼吸,气入丹田。吸足气后在用口吹出,,命门处会有沉沉的感觉,此窍即开。 第七窍,气海窍(下丹田)。 气海窍(下丹田)脐中下2寸,下丹田是人体元气贮藏之所。(气海窍不是任脉“气海穴”)。 第八窍,尾闾窍。 尾闾窍在命门下2寸,骶椎上,正对下丹田“气海”。不是督脉“长强穴”(下尾闾)。 气海窍和尾闾窍开窍方法:大拇指指腹按压“气海窍”,逆腹式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心想(意念)“气海窍”和“尾闾窍”,呼气时手猛地一松,二窍即开。 第九窍,会阴窍。 “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任脉“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会阴穴与肛门之间),所以也叫“阴窍”。 中指按百会,食指紧贴按在百会穴后侧。吸气时脚后跟抬起,提肛;呼气时,脚后跟向下一蹲,会阴窍即开。 收功。 “百脉朝会”闭百会即可收功。(关闭百会的方法:中指对“百会”,意念会阴,轻拍百会,嘴唇闭合,发出“叭!”声,百会即关闭。) 修身练功、先开九窍。九窍打开,不仅能吸收宇宙能量精华,而且能排放身体的其他污垢浊气。关键,“意到”、“手到”、“身到”,重要是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九窍”打开后配合手疗、点穴、推拿及其他自然疗法,有病调理,无病保养,修心养性,强身健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