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研究》(连载)五、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之二)

《詹氏研究》(连载)五、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之二)

2010-03-19 22:17:34 阅读17 评论0 字号:

 

作者:詹氏网    来源:詹氏网    点击数:329    更新时间:2007-1-18

武夷山也出显赫的詹氏家族,如浦城詹氏,詹康邦子孙于西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由河南邓州始迁福建崇安。詹慥,行景一,字应之,诗人,南宋始迁浦城县。宋元时期名人辈出。浦城詹体仁就是佼佼者,杰出的代表。

詹体仁(公元1143-1206年),字元善,父綎,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金人渝盟,綎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体仁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及第,授晋江丞。经宰相梁克家举荐,入为太常博士,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授户部员外郎。曾奏免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论山陵事被罢官。后复太常少卿、直龙图阁、静江知府、湖广总领、司农少卿。少从学于朱熹,讲质经义,博览群书,自天文地理、卜筮、医药、百家杂说,无所不通。主要弟子有真德秀。其学“以存诚镇独为主”(《宋史?詹体仁传》)。主张为官应尽心平心,“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 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坚守朱熹性理之学,曾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认为人若能如此,则知看书之要,而无穿凿附会之患。詹体仁对朱熹之学在南方的传播起一定作用。参加《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编写。淳熙二年随朱熹、吕祖谦由寒泉精舍赴江西鹅湖之会。著有《詹元善先生遗集》、《詹习农集》、《庄子解》、《历学启蒙》、《象数总义》等。

    早在北宋时,崇安詹庠的事迹就广传天下。詹氏典故也有载“谏宫室鳌山,忠言耿耿; 进君臣龟鉴,至理昭昭”。前联指的是明代刑部右郎詹仰庇的事典。后联指的是詹庠。詹庠,字周文,是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官三门白波辇运判,景祐中进《君臣龟鉴》六十卷,受到朝延的褒奖。

由于文化和理学的影响,武夷詹氏理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众多,詹氏和武夷山一样扬名。除了前述者外,略举几例:

詹先野,崇安人,北宋时xx学者。其博鉴经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题曰“武夷溪九曲,曲曲可垂钩。自得溪山东,何须公与侯”,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师文,崇安人,南宋词人。进士出身,任婺源尉时,捕盗有功,因调江西宪司检法官,治狱无冤。后归家,以词赋名于时。有《幔亭遗稿》、《通典编要》。

詹渊,崇安人,。进士出身,授临江户曹掾。决狱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审决,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累迁监车辂院。

詹琦,理学家,与理学家徐几结为知己。二人身处南宋末年,目睹宋廷国势日衰,而天下有识之士却无处抒志,报国无门,因而双双隐身不仕,居武夷山中读书究学,以研习理学为乐。詹琦精于诗文,著有《沧浪诗集》一书,颇为世人所重视,他在《游仙草》一诗中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诗云: 形忘思入玄,道在岂求瀛;悟览神驱尽,逍遥云翩翩,枣花千岁结,桃核万年成,海水扬尘竭,衣拂石分平,祈年本无望,富遗徒自营,寄谢樊龙士,那知遗世情。虽为游仙诗,却对那些梦想修炼成仙的术士加以嘲弄,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富贵、神异的鄙视及执着于究理求道、“道在岂求瀛”的坦然心怀。徐几与这位同道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他们每次在一起,都热心地探讨经义,后来由徐几据此撰成《易辑》、《易义》等书,对阐释和发扬理学思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詹琦为了更好地探研理学,在九曲平川盖了“静可书堂”,请徐几撰文为记。徐几慨然答允。他写道:“一日,(詹琦)语予曰:‘某爱程子云,性静可以为学,因名读书之室曰静可,惟吾子一言而发之,是为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古昔圣贤道学相传之要旨,请以主敬穷理为吾子勉,他时稳屏有人曰静可学者,顾不羡美欤”!

詹氏在闽南、闽东和粤东也兴旺发展起来。如:

    五代时的詹敦仁公只当过县令,时间仅一年左右,便隐居独善其身。他始终以儒家的价值观处世,促进大一统,溪场置县。他以兴学育才为兴县之要,倡学教化,清溪为学之风渐次形成。他因地制宜,“立门楼,廊廨庑,开邸肆”,以贸通有无,清溪形胜。他立足农林,率黎民百姓披荆斩棘,垦地造田、兴修水利、栽桑种茶,使清溪百姓“荷畚执筐,各安职业”。清溪发展成为物华富达之地。他有功于人民,但清白一生,垂范后世,永垂不朽。其后代深受影响,世代勤劳、务实、好学、明理、清廉,名文人辈出。敦仁子詹琲,诗人,宋咸淳八年敕封为“靖贞侯”。敦仁父子封侯,世属少有。 三世   詹鉞,登进士授评事任广东榷院。 詹约,登进士任建昌府知府。 五世  詹铠,宋元符中元年任安溪知县。 六世  詹逊,登进士任湖广长沙府知府。 七世 詹文希,登武进士任建康都督。 后裔在福建仙游、泉州、惠安、安溪至漳州一带衍发。

    詹氏入粤始于北宋末期。詹氏第六十四世学传公,字成宗,号正锋。原籍江西广昌,靖康年间,金兵犯阙,徽、钦二宗被掳,国乱,他携家人南迁,先暂寓于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北人南迁发祥地之一),后再移居广东大埔长窖村。公生二子,长子黑龙,次子白龙。黑龙公派下播衍福建上杭、龙岩、永定、广东等地。白龙公派下播衍广东各处。如詹氏饶平开基祖肇熙公(行三十五郎),讳上弦,字东潞,号维明,生于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元初由潮州府恋州大埔茶阳长窖迁海阳县陈塘堡,经三迁,{zh1}选择上饶堡之西瓜园(今饶平县饶洋镇)。劈山建宅,垦荒造田,耕读课子授徒。历百数十年,其后世子孙蕃衍,并不断向外拓展。

     还有一支詹氏,通过南雄珠玑巷进入广东之南。珠玑巷位于梅关古驿道上,是唐宋时期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成为北人南迁发祥地之一。据说,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隆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进入江西,曾在岭北的虔州停留一年。隆太后返回临安时,跟随她逃亡的官员既不能同去临安又不能回到已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方去,只好越过大庾岭寻找安身之地。岭南是金兵铁蹄未曾到过的地区,但是前路茫茫,他们又不敢贸然深入南地,故从梅关下来之后,就在南雄境内古驿道旁的沙水村暂住下来。这些人因战乱被迫离乡背井,对中原故土眷恋不忘,有人就把老家开封府祥符县珠玑巷的名称用来称呼新居留地,于是便有了南雄珠玑巷。明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桑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乡之思也。”詹氏在珠玑巷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南下了。可见,先人是在颠沛流离、万分艰难中求生存和发展的。

    江西和安徽是詹氏南迁后的主要集散地。到了宋朝,詹氏建立了诸个大本营。徽州、安庆、婺源、都昌、饶州(鄱阳)、乐安、信州等詹族在崛起。

晋、唐、宋时期,北方民众向南迁徙,形成了三大迁徙高潮。在源于两晋“永嘉之乱”{dy}次迁徙高潮中,来徽的有程、鲍、俞、余、黄、谢、詹、胡、郑等九族。据《詹氏宗谱》记载,晋末渡江南处的詹康邦及其子孙,分居于睦、宣、歙、婺、泉、建、饶等州。江南詹姓始祖、詹氏五十二世、隋代的詹初(字元载)就迁来居住在婺源县庐坑。庐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又名龙川。庐坑成为徽州詹氏家族的发祥地。迄今一千四百余年。在宋代,庐坑詹氏人物就闻名于世。如出忠勇孝之家,庐源詹氏族谱载“唐時則有必胜公,宋時則有若光国、芝瑞、彥达、巨源、世勋、世责力诸公,皆致身以从王而歿於阵,此全忠也。邑宰郑公棫以事闻赐谥侯伯,敕封所祀石井祠为忠勇祠,民至今祷之。有若惠萌季青公,为父xx击狱,迺诣郡焚頂割耳哀求身代父死,此全孝也,郡守会公开为奏,请赐谥节孝公,诏释其父宠旌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民至今称之。星源志书、新安文献有足证矣”。婺源县与徽州的其他县一样,有许多繁衍数十代的世族“聚族而居”的村落。詹氏也是聚族居多。初公弟元诚居歙县,为黄山詹姓始祖。初公从兄希颜迁信州,为信州始祖。自唐开元年间从庐坑迁来的詹姓一支在庆源建村,始祖是詹氏五十六世詹盛(字宗昌),庆源因此有詹氏。庆源村是以詹姓为主的多姓村。虹关村由詹姓人于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建村。建村者迁居落户时“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所以取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瑞山庄”。庐坑又成为徽州詹氏家族的散播地。婺源詹氏为大族望族。

    詹氏五十七世谨信公(字振伯),唐进士,河南刺史,后迁浮梁瑶里,为浮梁始祖。至宋时浮梁詹氏又兴旺一方。

位于辽阔富饶的鄱阳湖东南岸,有美丽的鄱阳县,是古代饶州府的所在地。这里是詹氏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宋侍御史中宪大夫洸公(名楠,号继宗)世居鄱阳县,与夫人赵氏生迁一、迁二、迁三、迁四。迁一公子孙迁往安徽太湖县罗溪。迁四公(直夫公)子孙迁往湖北蕲春县崇居乡白水畈蕲阳。迁二公和迁三公仍居鄱阳,成为一大宗。詹氏六十五世谏四公,任饶州举正,居鄱阳,也为一宗。詹氏六十八世德茂公,由景德镇迁鄱阳,也为鄱阳始祖。他们的子孙扩播鄱阳各处、还有乐安、余干、万年、建德、湖广等地。

乐安县詹氏始迁祖是詹朝,至宋末詹寿元迁入,主要居于弓灞,成为庞大一支。

信州、上饶地,包括鹰潭、贵溪、东乡、金溪、弋阳、玉山等处,詹氏也为人众。詹氏源流谱载“康邦九世孙希颜,号青隐,于随大业四年迁信州(上饶)玉山县,而信郡之有詹氏。堂弟希显迁徽州即郡所祖黄隐也。若我鹰谭之有詹氏,则自彝鼎公(约公元1102-1186主),始公名叫冀,字彝鼎,号退翁,是希颜公二十四世孙。”又载“ 文敉公长子溱,生希颜,任处州司马,迁吴州牧(即今信州)”,“因奉随大业四年,索天下山川图之诏,至鹰谭的龙虎山,得异人授经数卷,书名叫青囊,遂怀经归田,号青隐,在相宅居住,此处所辖是玉邑石田(莆阳)。信州之有詹氏,实自公始也。” 詹氏六十四世之咏公,于南宋时秉节守城,捐躯报国,因故土遭兵焚,子孙徙迁弋阳。詹氏六十六世德佑公,由睦州迁玉山,为玉山始祖。

    怀宁詹宅招赘受姓源流,这样记述着一宗特殊的詹姓人的历史:

以来辑譜之家,必溯受姓源。而所以受姓者,或以上殳字,或以官,或以封地宇內族姓,纂繁要其本,自五帝者居多。吾族系出自黃帝。黃帝生昌意公,公生顓頊帝,……公数传至夏纣封于徐,又数传至周宣王封偃公於舒伯,其爵今安庆,古舒所由称也。厥后,鳩公遂以舒為姓。至蓼公国為楚并,后徙居鉅鹿。传十余派,衍公徙平阳。终秦及汉,四百余年,支繁派衍,紳芴盈廷郡,故以平阳最著。值五季之乱,元公由平阳徙婺州,至隋唐元舆为豫章守,子义公隶籍南康,滕公始徙饶州,代不乏名人。至天錫公生琇公,由岁貢授建昌沪溪训导。琇公生永详。永详生佳醇公。嘉醇公生舒足五公(行一,字伦序,元皇庆元年壬子三月十五日午时生)。绕州郡庠生,鄱阳民籍也。元至正末,红巾猖獗,……公携家北渡居於潛邑。因薮庐舍頗多草创,为子源仲公捐大学舍。生手錄受姓源流,昭示子孙,至今潛邑南郭外,所称舒家园,其故址也。源仲公赘怀宇詹宅后,除南京布政使司,经历沒于任,詹孺人携子闽公、豫公载亲归卜葬肚家山。詹公乏嗣,抚二公为后,闽公应怀宁试补博学弟子庠注,詹闽袭公遗业,隶籍于怀成赋役,戶冊名詹德礼,此易舒为詹之所由来也。豫公迁宿松中,明永乐甲午乡试,其后亦以詹为姓焉。闽公生荣、通、信、果四公。荣公生淇、洪、汝、瑾四公。通公生浩、润二公。信、果二公居潛邑,后裔仍返鄱阳。淇公子状魁,徙太湖。瑾公亦贯宿籍。而洪公、汝公、浩公,澜公守闽公遗业,世居茲土,田庐增新,人烟稠密,土人以为詹人士所萃也,因名其地为詹家板。云至今输粮应试酬酢,亲朋皆称詹氏,盖相沿既久未可易也。但告庙奉主先垄碑志不易舒者,示不忘本也。凡所受姓源流支分之转徙,皆得诸历代传谱,亲切著明,特为备錄于右,以昭茲来许云。

怀宁詹姓定派诗:一应春九先、振宗起若添、传家多善德、继世广英贤、忠义冠今古、文章述哲言、从斯成大道、佈泽兆三元。 

欢迎转载但转载请注明以下字样:来源:詹氏网(http://www.zhan.org.cn)

[ 责任编辑:詹氏网 ]

宗亲通讯录,天下宗亲是一家

?宗亲贴吧——非常互动

?网上宗祠 ,让我们共同纪念我们的祖始

?詹氏第二届代表大会专题报道

?詹氏企业家联谊会专题报道

?广东协会成立专题报道

?网上宗祠 ,让我们共同纪念我们的祖始

?宗亲通讯录,天下宗亲是一家

?宗亲贴吧——非常互动

?网上宗祠 ,让我们共同纪念我们的祖始

?詹氏第二届代表大会专题报道

?詹氏企业家联谊会专题报道

? 广东协会成立专题报道

?网上宗祠 ,让我们共同纪念我们的祖始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宗亲的评论:(只显示{zx1}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詹氏研究》(连载)五、宋元时代詹氏的振兴和抗争(之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