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现在化妆的技法花样多变,但是翻开古书,你会发现古代时女人化妆的技法并不比现在差,甚至前些年流行的“泪妆”和“烟熏”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了。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诗人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
傅粉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更值得深思的是,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朝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画眉
画眉是中国{zlx}、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xx。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xx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
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
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xxxxx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xx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
眉唇化妆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和香粉外、还发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za}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
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
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
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
香水与香油热
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xx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
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
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xx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
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一、浓装谈抹总相宜
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仕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里的容,就是指化妆,美容的意思。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不加,铅华不御。这里的铅华,就是指铅粉,是古代妇女用于化妆,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也就是说,商纣王时代,古人就已开始烧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大概苏妲妃,就是用这种粉化妆取悦纣王的吧,而当时的粉,大概还不易得,只限于宫室,所以《古今实采》记:妇人傅粉,始于秦时。大概此时,随着秦国力的增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粉的制作已开始大量生产,老百姓也用得起了,于是,民间妇女也开始得以使用使用了。所以这种粉,最初叫作宫粉。由于它取于铅,所以又叫铅华。后来,人们又把香料与铅合在一起,制成香粉。搽粉的{zd0}好处,不仅在于可以增白,尤其是香粉,可以发出淡淡的幽香,自然可以让男人心醉神迷,还可以掩饰脸上的许多类似粉刺、小麻子等疵敝。当然,古人搽粉也是很讲究的,先要绞脸,以增加效果。绞脸又叫开容,过去妇女一般未成年时,是不施脂粉的。只是在出嫁时才开始绞脸施粉。绞脸时,是用一条细毛巾捻成长条卷,把女孩子脸上的汗毛连眉毛全部绞杖光,然后用猪油油脂傅脸,这同我们现代戏剧装用凡士林作油脂有些类似,然后用黛墨画上眉,再开始傅粉,傅粉后,抹上胭脂。《日记》云:美人妆,面既傅粉,复以燕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唐熙时,都下竟事妆唇,妇女以分妍否,其有名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十七种。古人的化装象我们现代化妆,有浓装淡装之分,如《杨妃传》记: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有容貌,常谈结以朝天子,白乐天诗:“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zz1}”,所以有“浓装谈抹总相宜”之说,不过,在秦汉唐宋之时,尤其是唐时,则主要以浓装为主。所以,杨贵妃初入宫时,就有了唐时皇“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不过,制粉的铅是从白铅矿中烧制提炼而成的,是一种银白色的粉末。我们今天使用的一种白色颜料铅白(碱式碳酸铅)相似。妇女擦粉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少重庆人现在仍称漂亮女孩为“粉子”,就缘于此。
二、美目盼兮倩峨眉
宋代朱翌猗《觉察杂记》云:今妇人削去眉,画以墨,盖古法也,释名黛,代也。灭去眉毛以代其处也。从这里看,宋时妇女剃去眉毛,重新画眉,已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现象,而且还是“古法”,这说明,在宋之前,也早就流传了。传说,苏妲妃就是用青黑色画眉,因黑色是眉毛的本色,所以画出来的眉毛有接近真实的效果。《西京杂记》记:赵飞燕为妹合德修发,号新兴髫;为薄眉,号远山黛。《玉京记》亦记:卓文君色不加黛,如远山。人效之,号远山眉。看来,秦汉时期,妇女们画眉,还是画得比较淡的。不过,也就在这一时期,又有一些妇女在画眉时加进了绿色,成了青绿色,所以又叫翠眉,到了唐代,由于扬贵妃喜画黑眉,所以妇女们群起仿效,又叫黑烟眉,但总的来说,还是以青黑色为主,所以这种带绿的青黑色,久而久之,人们又把黛视为一种颜色,这也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黛色的来历。同时由于妇女剃眉,还产生了另一个相对应的名词,那就是须眉,并用须眉称男子。画眉的形状,在古代妇女中,基本以细长,略为弯曲为主,所以又称娥眉。《诗经》中便有美目盼兮,峨眉倩兮的诗句,漂亮的眼睛,纤细弯曲的眉毛,似乎是对妇女美丽的{zj0}衡量标准。
到西汉时期,时妇女纷纷把眉画得很阔,并把这种眉叫作广眉,又叫吕后眉。唐代妇女将眉只画一
半,虽然阔,但并不长,象贴上去的两片桂叶,所以又叫桂叶眉。到唐玄宗时,宫中杨贵妃,以纤细弯曲的蛾眉为美,所以妇女们画眉又重新回归为画蛾眉。而且这种富有女性特点的峨眉,也逐渐被古代妇女们传承下来,直到今天,蛾眉仍是当今妇女们喜欢的一种眉毛形式,只不过大多数现代妇女们用的方法是通过杖、剪、修的方法,把眉毛修成蛾眉,当然,也有用剃去眉毛然后用青黑色纹上黛眉的,这种纹眉,也是传承于古代妇女美容的一种遗风,只不过手法更现代化一些。
三、燕脂与花红
当今妇女的美容用品那就很多了,润肤的、画眉的、胭脂、口红、指甲油、防晒霜、洗发液,多得不胜枚举,然而,古代妇女却没有那么幸运,也没有专门的工厂为她们生产,她们不得不依赖一些小作坊甚至自己动手千方百计收集制作一些美容化装品。她们收集制作的化装品多取自植物、花卉等xx原料,虽然麻烦一些,但以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倒是很符合环保生态要求的,所以似乎如果“回归自然”的话,古代妇女美容的方法,仍是可兹借鉴。如古代妇女美容的口红和胭脂。《古今注》云:燕脂盖
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后来,到唐宋以后,才叫作胭脂。用这种红
蓝花辫捣碎的汁液搽脸增色,使面容红润,自然好看,不过,由于红蓝二色相配,所以,这种红实际上还是一种红紫色,所以胭脂,实际上最初应为燕紫,而非今天我们所说的脂。杜牧《阿房宫赋》中有谓流涨腻,弃脂水也。由于诜下来的燕紫中有油质,所以后来才叫了胭脂。至于口红,则有两种,一为红花汁,一为红丹。红丹是一种矿物质,古代很早就有开采,如秦始皇曾为巴寡妇清筑怀清台,清就是开
采丹矿致富的。古人画画用的颜料丹,也是用的这种矿物质,所以画国画,谓之丹青。古代妇女早就有贴花黄、点绛唇的习惯,如《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点绛唇就是涂口红。古代妇女用丹红画出唇廓,一般都画得小,所说又叫樱桃小口,以突出其秀气。贴花黄,又叫贴花钿。这是将用花汁浸柒过的纸剪成梅花或其他图形,贴于眉心、额头、脸上,或者直接用颜料画成,以增加其美丽的作法。还有用颜色点酒窝的,叫作点面靥。当然,古代妇女美容,也不光是面容,对于身材与四肢,包括指甲
等,都是十分讲究的。如历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而唐时祟当女人丰满园润,于是朝野上下妇女,便拼命增肥。所以后世亦有扬贵妃“满身痴肥”的说法。而且,古代妇女还时兴柒红指甲,据《闻见录》记:凤仙花一名金凤花,江南最多而易生,二三月间下子即萌芽,五月始花,赤自红紫,或赤白相间者具有之。遇七夕妇女摘其英,柒指甲,其色鲜红。诗云:十指纤纤织玉笱,红雁行斜过翠云。按此唐时已然矣。也就是说,唐时妇女染指甲,就已十分普遍了。
再有就是头发,现代妇女们对头发是十分讲究的,闹市之区,节假之日,常见女孩们秀发飘飘,或扎个马尾式,或披肩式,或短或长,给人风情万种之感。而古代妇女们对头发的讲究,却一点也不亚于现代女性。不过,她们大多“挽发束鬓”,西施如此,汉时妇女亦如此,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就有:宫样高梳兮西子鬟句。唐末宫中,就有益盘鸦、坠马之类。宋时妇女结发,三分抽其鬟,向上直梳,谓飞云阶。古代妇女还有一种流苏,左右各用一指发,束结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头发如此,脚亦不放过,裹足的陋习,一种病态美的追求,对古代妇女的摧残亦是很大的。据说这所谓的步步生莲,起源于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日:此步步生金莲也。不过,好在封建社会已经过去,妇女们再不用受这种摧残与折磨了,今天,现代妇女们对美的追求,对美容的爱好,大多出于对自身意识的觉醒,对生活的热爱,与古代妇女们对美容的追求的目的,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