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有一扇窗,朝东_守望YJ魅影_百度空间

太阳特别好的时候,早早的,朝东的窗帘就会被晨曦渲染成橙色。从来不会辜负晨曦,打开窗帘让她们倾斜进来,对独自在家的我来说,这便像最早来访的朋友。

吃早饭,洗漱收拾停当,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要做,便拿本书,卷缩在窗前的沙发上晨读。阳光很暖,好像在一个温暖的怀抱……

那是星期天的早晨,快递小弟才送来了《苏珊-桑塔格传》。

书的封底是这样介绍传主的:

她是——

文学界的美丽杀手?美国文坛黑女郎?我们非正式的文坛盟主?坎普王后?一个艺术新频道?批判界的帕格尼尼?曼哈顿的女预言家?美国公众的良心?

“上帝,我多希望自己是苏珊-桑塔格,那样,我就能充满才智、带着xx,解释一切……”

……

我知道苏珊-桑塔格是因为她的论著《论摄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艾红华 毛建雄译),这本论著是苏珊在1977年完成的。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摄影的电视节目,一个摄影界的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时间久远,忘记了当时读它的感受,但它揭示了当时我对摄影困惑的根源,并促使我很快结束了这份工作。那时,“读图时代”刚刚被提及不久,通过苏珊桑塔格我大概知晓了,图该如何做,该如何读。

之后,看到中国知识界对她的逝世异常夸张地唏嘘惋惜,好像失去的是中国的良心。后来就是无意间遇到了“坎普”这个概念,在网上搜索,才知道苏珊桑塔格也与此有关。再后来便是透过互联网知晓,我非常尊崇的美国xx女摄影师莱博维茨居然是她{zh1}的情人,两人的情谊持续了十几年,正是莱博维茨在医院里,陪着苏珊度过了她{zh1}的日子!就在前段时间爆出新闻,在美国身价相当高的莱博维茨破产了,因她,苏珊桑塔格再次被提及。

大概是沙尘暴午夜狂欢的那个夜里,在网上订书,因为可买的书价值太低需要付投递费,觉得不值,不如多买一本书,于是想起在哪里看到苏珊的传记已经出了中文版……

上海译文的书大多让人感到流畅,亦或是传记作者是夫妇,书中融入很多女性特有的自我审视和表达,总之,这是一本读起来感到很舒服的书。

苏珊是犹太人,生于1933年,父母在中国的天津做毛皮生意,母亲怀孕后回美国生产,但小时候的苏珊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对人说她出生在中国……听了一次某教授的课,下课后被该教授被邀请共进午餐,十天后,他们就结婚了,当时苏珊只有17岁……

苏珊-桑塔格还没有读完,但是我已经预感到,这书不会令我失望。

今早,晨曦很快被云遮住了,朝东的窗迎接着乌涂的天色,这样的时候,{zh0}来这里敲字,呵呵。



郑重声明:资讯 【该有一扇窗,朝东_守望YJ魅影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