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7年10月25日]_闫正_新浪博客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xx的现代建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zg}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xx,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zg}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xx的气氛。连辣潜其间,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岩石陈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是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zg}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然而当你站在人工石面阳台上,而为自然石面的壁支柱所包围时对于内部空间或许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因为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xx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别墅的空间陈设的选择、家具样式设计与布置都独具匠心。同时卡夫曼家人对这幢无价产业付出了爱和关切。他们以伟大的艺术品、家具、勤快的维护工作以及他们私人的物品来陪衬它。建筑永远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却无法供给有关私人的物品。显然而卡夫曼却能够办到,并能够珍惜赖特的一切努力

 

   这是我无论如何也必须要完成的使命,正如一次朝圣,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途中多么艰辛,费用多么高昂,时间多么短暂——我从来也没有这样坚定过。还好,这次比寻觅朗香来得幸运,人们至少知道,必须预订,没有大雪漫天。

  我在匹兹堡令人沉醉的深紫色的朝霞中出发,不到八点就已经到了山谷入口的地方。这里已经是深秋了。色彩黯淡下来。除了隐隐约约的流水的声音,四周静如荒野。

  随着脚步的临近,在稀疏的树林后面,出现了那熟悉的乳白色混凝土横向错落的线条。它在深秋的清晨实在是爽朗悦目。走过一座长约5米的平板石桥,——它跨过的就是,流水,是赖特创作的源泉之水——往左一拐就来到流水别墅的入口。

  这是一个极其平实狭窄的入口,在两片石墙之间,如果不注意,你会不小心就沿着山路走过了。入口石墙的旁边有一个一米见方的浅水池,石墙上有一股水从不到人高的水管中流出来,走近的时候可以听到清脆的水声。还是沿着狭窄得不到800的石阶往下走了半层多,旁边是石壁,下面有厨房餐厅、洗衣间、管道间、厕所。

  回转再上半层就到了豁然宽阔的起居厅。水平连续的条窗——这个现代建筑的标志,令面积约50平米、层高不过3米出头的方形空间的角落光线尚好。大厅的右侧地面凸出一块巨大的岩石,这是从刚才地下层楼梯旁边延伸上来的岩石,它和整个建筑的浑然一体也正是大师的妙笔所在。它与地面不规则的片石铺装已经难以分别了。壁炉正好在石壁的旁边,壁炉旁的墙上嵌挂着一个可以旋进壁炉的巨大的铜壶。这个角落是一个餐厅,有一张长方形的餐桌,嵌入石墙和从墙上挑出的木搁板,不到2米的木质餐边橱柜。

  大厅左侧的沙发旁边,是一个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转角玻璃窗户和通向露台的门,上面是混凝土格栅玻璃,从左从后从上而来的光线好得惊人,有宽大的木头书桌,旁边的石砌墙上设有开关。沿石墙另一侧的石阶而下,便来到溪水边沿的平台,抬头可以看见刚才来时的平板桥。桥原来也和建筑的水平挑台刷成同样的颜色,所有的转角也如建筑混凝土的挑檐、栏杆和板底一样抹圆,好像是建筑的一部分从建筑延伸出去的。流水从桥另一边的山谷中哗啦啦流过来,又从别墅下面巨大的岩石边沿滑落下去了,在那里形成了{dy}层瀑布,背景是深秋山谷的荒林。

  客厅的另一侧也通向一个宽大的平台。在平台上面可以看见下面巨大的岩石和从岩石旁绕流而过的湍急的流水,听见流水从岩石跌落的声音。往后,则有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欣赏到建筑的典型特征。竖立的宽窄不一、凹凸不平的横条石墙上面,水平挑出宽大的抹圆的屋檐和露台。石墙间用转角玻璃窗连接。暗红色的钢骨架直接莽撞地伸进石墙,像要穿过去一样,竟然没有任何收口。而石墙与玻璃相交的地方被小心地整齐的切开,把玻璃直接嵌进去。转角处的两层窗户——一层玻璃,一层纱窗可以分别向内向外开启,除了通风,还特别为了在每层的这个地方都能够听到流水的声音。我看见流水去向的树林深处的山谷边沿,有一大群人,那应该是我的下一站了——毫无疑问,那是所有关于流水别墅的经典照片的视点。


  上楼的台阶位于餐桌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从两片垂直石墙的断开处上去。每个错层的地方都利用得极其充分,房间横向一字排开,空间小而紧凑。每层都通向宽大的露台。那里是人xx融入自然的空间,周围层层密密的色彩变幻的树林,流水跌落到岩石上的声音,头顶上的天空和行云。露台或走廊尽端的视线焦点,总是布置泰国风格的铜雕或木雕,甚至墙上的挂像,也是东方人。这倒和极简的现代风格及其室内西方的壁炉、家具、烛台和圣母像形成一种迷人的张力。

  穿过与二层楼梯平台相接的一个幽暗的走道,眼前出现的是一个极细的单柱悬挑的爬山走廊。它的顶仍旧抹圆,好像失去重力一样的漂浮在空中,弯曲着把人引向坡上的建筑。这里现在是办公空间,同时也作为接待、休息、捐赠和参观的地方。 

  直到这时,我才突然感悟到赖特对这座建筑的理解——那就是让人工的产品以xx超脱的方式从自然的石头上,从树林中,从流水之上漂浮出来。之所以漂浮,是让它最小限度地破坏到原有的生态,甚至在视觉上也尽可能少的占据和遮挡原生态的空间。所以它几乎以{zd0}限度的出挑和所有水平线条的抹圆来实现这样的理想。竖立的石墙,代表着自然的一部分,而水平的混凝土挑台,以xx对比的光滑的质感,代表着一种人工产品。这种交融之中已经看不到什么冲突了,它使荒野平添生机。

  这是一幢二层的条形建筑,还是石砌的台阶、窗下石墙、条形钢窗和混凝土格栅挑檐。挑檐位于外廊的上方,没有玻璃,而是爬满了藤蔓,阳光偶尔滑过时,墙上的落影令简朴的建筑生动起来。连通往二楼的楼梯扶手也是同样的乳白色的抹灰,同样的水平线条的磨圆。走廊的墙上挂了些镜框,那里记录着流水别墅和赖特的荣誉。底层宽大低矮的视听房,是整个深度游的结束。

  山坡顶部沿建筑伸展的方向躺着一个长条形的水池。山涧的泉水从水池的尽端摆放着一个石雕的地方细细流入,在一池静水的角落漾出缓缓的水波,把池中树林天空的倒影一层层荡开去,恍如流动的时间

  时间在催促我奔向那个永恒的视点。我沿着山路在林间一路飞走,从流水别墅的后面绕回去。过了桥往右走不过100米的山崖边,在一块大岩石边的一块小小的平地,在稀疏的树林之间,我终于看到萦回脑际十几年之久的令人心动的画面!那个曾经被反复端详揣摩临写却还是迷惑的画面——在两层错落的雪白的瀑布石滩之上,乳白色层层叠叠的挑台舒展地座落在巨大的岩石之上,深灰色的石墙,暗红色的钢窗,背景是浓密的深秋的山林。阳光乍现,建筑、流水、岩石、树林和行云的光影相互交错,那张浑然天成的生动的画面xx鲜活起来,竟然远远超越了我曾经梦寐以久的感动了。——难道白色就是奔流的泉水,而深灰色的石墙就是山野间的石头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日记 [2007年10月25日]_闫正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