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SCM时代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

导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形成本土生产、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格局。中国物流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这必须借助于物流标准化平台。本文在分析物流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对策。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 物流标准化 现代物流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本土生产、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是供应链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重要性,谋求企业发展,应“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止为盟主,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zd0}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基本的运作模式”,与客户、销售商、供应诺氛制造商等结成伙伴,形成战略联盟。物流管理是{sjj}SCM的重要内容,xx物流对供应链上价值的影响具有战略意义。

    1.现代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的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在政府引导下,在几大经济区内规划和建设了不同类型物流园区,深圳、上海等省市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物流活动范围发展到跨地域、跨国界的全球生产、采购、消费,物流企业(LogiStics Enterprise)向集约化与协同化方向发展。

    2.服务标准化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优质化

    伴随消费多样化、流通高效化,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服务的{wy}标准,人们更多地xx服务质量,对综合物流服务(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标准化(Logistics Service Standardization)促使现代物流服务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实现JIT,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数量、价格送达客户。

    3.现代物流服务将更多地依靠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形成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运输、配送、装卸搬运、仓储、库存控制、包装等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装备技术格局。我国要在全球采购与供应链中扮演盟主角色,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标准化平台,集成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

    4.电子物流的兴起。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电子物流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的沟通,迅速、准确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专业性服务,在线规划运输路线、追踪在途货物、进行物流调度和货运检查。

二、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现状

    1.物流标准缺乏统一规范,来源多而重复

    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物流业的发展。不同行业、不同运输方式中,均有各自的标准,运输装备和集装箱标准不统一,影响海铁联运,仓库、站台、货架、储罐的标准不一致,阻碍运输、储存等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物流作业的规范化程度低,非标的物流装备设施、信息交流相当普遍;各分系统标准往往由不同行业、组织制定,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

    2.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已具雏形

    (1)健全的物流标准化机构为物流标准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标准化是经过优选之后的共同规则,标准化组织能完成物流系统及内部设施、装备、专用工具等分系统技术标准,以及运输、包装、装卸、仓储等分领域工作标准的制定。世界上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为推进标准化,多数国家均成立了标准化组织,其中较有影响的物流标准化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2005年,我国设立了物流标准化技术委会员、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

    (2)物流技术国家标准发布为物流企业界定、分系统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出台的《物流术语》(Logistics Terms GB/T 18354-2006),确定了已基本成熟的145条物流术语及定义;2005年颁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05),明确了物流企业的定义、分类原则与方法、企业类型及综合能力的评估指标,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物流技术国标的发布为制定分系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如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标准规定:平托盘外部尺寸优选800min×1200mm和1000mm×1200mm、可选800min×1000mm,高度为100mm或70mm。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物流

    标准接轨的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

    1.确定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建立物流标准化系统

    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储存等环节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集装化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构建物流标准化系统(如图1所示)的基点。

图1 物流标准化系统

图1 物流标准化系统


    2.构建完善的社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市场和客户对综合物流服务水平的预期越来越高,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如图2所示),依照标准来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不断修正标准。2008年,我国公布了《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的征求意见稿,这是物流标准化建设中急需制定的管理标准之一,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重点支持的标准项目。

图2 社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图2 社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3.建立全社会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的水平在于科技”,现代物流的高科技性体现在基于Internet进行物流信息管理(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以标准化为基础,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必须依赖集成的数据,因此,建立全社会集成的物流信息数据库,包括商品和物流节点信息,为系统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源,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高标准规划建设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贸易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两大国际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为适应SCM时代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迎接WT0挑战,必须高起点规划设计,加快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适应SCM时代对物流标准化的要求。

四、结 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赋予物流更新、更深的内涵。为适应SCM时代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高起点规划、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郑重声明:资讯 【试论SCM时代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