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症总要》针灸配方临床应用举隅

《治症总要》是《针灸大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杨继州临床经验的总结,主要论述了针灸对内、外、妇、儿以及五官科疾病病机、治则、治法的见解,并总结了xx各种疾病的针灸配方。至今,这些配方在针灸临床中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在临床中,师其法,用其方,常常能获得较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腰脊强痛:人中、委中

例一:叶×,男,43岁,消防队员。2007年7月1日不慎扭伤腰部,当时即感腰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自喷“好得快”气雾剂无效,由队友扶持来院就诊。患者痛苦面容,旁人搀扶,一手叉腰,咳嗽、深呼吸时腰部疼痛加剧。查体示:腰椎尚正直,腰椎两侧肌肉僵硬,L4脊突下及两侧压痛,无下肢放射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即取人中穴,行雀啄针刺法,以患者眼睛湿润为度,并令活动腰部,患者即感腰部疼痛明显减轻。10分钟后,再令患者俯卧,取双侧委中穴,行三棱针放血拔罐,各吸出5ml左右紫色瘀血。针后,症状明显好转,腰部活动自如。次日,仍用上法xx后,痊愈。

按:《治症总要》云:腰脊强痛,“皆因房事过多,劳损肾经,精血枯竭,肾虚腰痛,负重远行,血气错乱,冒热血不归元,则腰痛”,取人中、委中治之。“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人中穴,又名水沟、鬼宫、鬼市穴,是督脉经的鼻下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督脉之会。针刺人中穴能通调督脉之气逆,有疏通气血、散结化瘀、解痉镇痛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踔小!蔽?中穴,位于膝?跷颜?中,又名血郄、郄中,是足太阳经所入为合的合土穴,取本穴放血拔罐,可以通经活络、xx祛瘀、xx止痛。双穴合用,共奏消瘀散结、通经止痛之功。

腹内疼痛:内关、三里、中脘

例二:周×,女,65岁,退休教师,2006年6月12日初诊。自述胃脘胀痛,食少便溏3月。患者3个月前因多食面类而致胃脘胀痛,食后尤甚,胃纳不香,嗳气频频,遇寒加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曾服吗叮灵、脾舒宁等中西药xx,效果不佳。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内关、中脘、足三里、关元穴,并于足三里、关元穴行温针灸,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患者胃脘痛消失,胃纳增加,二便正常。

按:《治症总要》云:“失饥伤饱,血气相争,荣卫不调,五脏不安,寒湿中得此。或冒风被雨,饱醉行房,饮食不化,亦有此症。”足三里穴是足阳明经之合土穴,土经中之土穴,是强壮要穴之一,“合治内府”,温针足三里有温中健胃、散寒止痛之功。内关穴是手厥阴经之腧穴、络穴,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针内关穴可收和胃降逆、xx止痛之功。中脘穴又名胃脘、太仓、中管,为任脉上腹部腧穴,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为胃之募穴,六腑之会穴,主治寒凉伤胃,饮食停滞,痰湿内蕴,气滞胃脘等胃腑疾患。三穴合用,并温针关元穴,温中健脾,xx止痛,故能收到佳效。

胁肋疼痛:支沟、章门、外关

例三:陈×,男,16岁,学生,2007年6月11日初诊。早晨与同学打蓝球时不慎扭伤。当时即感左侧胸胁部疼痛,喘气咳嗽痛甚,活动不能。休息后疼痛不减,自帖止痛膏,无效。遂于下午前来就诊。此为挫闪伤气,胁肋部经脉血瘀气滞。取支沟穴,行强刺激捻转泻法,患者顿感疼痛减轻,并再针外关穴,亦行强刺激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针后痛止,一次而愈。

按:《治症总要》云:“胁肋疼痛:支沟、章门、外关。此症从何而得?皆因怒气伤肝,血不归元,触动肝经,肝藏血,怒气甚,肝血不归元,故得是症。亦有伤寒后胁痛者,有挫闪而痛者,不可一例治也,宜推详治之。”支沟、外关穴均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外关穴为络穴,通于阳维脉;支沟穴,又名飞虎,为手少阳经经火穴。二者均有和解少阳,清降三焦之火,清宣少阳经经气的作用。“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包。”据“经络所及,主治所在”原则,故取外关、支沟穴通经活络,xxxx止痛。

耳聋气闭:听宫、听会、翳风

例四:陈×,女,34岁,2007年6月8日初诊。患者1年前妊娠后出现左耳耳鸣,音如蝉鸣,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怕冷,双侧膝关节酸痛。西医诊断为美尼氏综合征,因妊娠而未用药。生产后头晕,耳鸣等症状未消失,因在哺乳期,亦未能用药。电测听检查:左耳气导语言频率平均在70dB,高频平均在80dB;骨导语言频率在60dB,高频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为脾肾阳虚,取听宫、听会、翳风、关元、足三里、合谷、阴陵泉穴,并结合头皮针晕听区,隔2日针1次。二诊时患者自述头晕、耳鸣、膝关节酸痛减轻,经10次xx后,头晕、膝关节酸痛消失,耳鸣消失,5米外可闻及言语声。

按:《治症总要》云:“耳聋气闭:听宫、听会、翳风。此症从可而得?伤寒大热,汗闭,气不舒,故有此症。前针不效,复刺后穴:三里、合谷。”本例患者,素来脾肾阳虚,复加妊娠,精气更亏,故有头晕,耳鸣,四肢怕冷,腰膝酸痛。阳虚不能制水,水气上泛,故有恶心呕吐。取听宫、听会、翳风穴疏通耳部经络;取关元穴温肾xx;合谷、足三里穴补中xx;阴陵泉健脾利湿。诸穴合用,共奏温脾xx、补气行水、通经活络之功。

小便不通:阴陵泉、气海、三阴交

例五:楼×,女,28岁,工人,2006年7月22日初诊。患者行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留滞半月,期间累计拔插导尿管3次,但拔后病人不能自行排尿,故请针灸科会诊。取关元、气海、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均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针刺3次后,拔导尿管,病人已能自行排尿。

按:《治症总要》云:“小便不通:阴陵泉、气海、三阴交。此症缘何得之?皆因膀胱邪气,热气不散。或劳役过度,怒气伤胞,则气闭入窍中;或妇人转胞,皆有此症。”产后尿潴留多由于素体亏虚,加之产时耗伤气血,使膀胱气化失司,或者由于产时损伤胞络,血脉瘀阻,膀胱气化无权所致。本病针补关元、足三里、气海、合谷等穴,补xx血,温通胞络,条畅下焦气机,促进膀胱气化功能,以达排尿之作用



郑重声明:资讯 【《治症总要》针灸配方临床应用举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