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冷兵器中我对xx情有独钟。出于偏爱,特地搜罗来一些xx史观,供善射者观阅。 矢,在晚霞中闪射着余辉 飞向黑压压的铠甲群 矢在呼啸 矢在狞笑 它俯视着刀戟戈矛 勇往直前地 坚持独有的、冷戾的骄傲 这首现代诗中的诗句,比较形象地再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利箭飞矢的夺命之历! 远古之际,先民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要依靠智慧和力量去跟大自然搏斗、跟凶禽猛兽搏斗。在漫长曲折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许多取胜的方法和器具,棍棒、石块只是xx形态之物,出击的距离范围有限;而xx则系人类以石、骨和木质造成的复合工具,是一种得以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最有实效的武器。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道:“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枪炮对于文明时期那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xx的使用,在人类技术史上以至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属一次真正的“革命”,自从有了xx,人类的活动天地就更为广阔,人类便开始走出山洞巢穴,离开大树、森林,来到平坦广阔的平原草地安家。人类有了xx,不但能够得到更多的猎物,为自身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也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安全防御能力。 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至今还保留着“羿射九日”的故事,尽管“后羿射九日”只是一则神话,但也说明了xx在上古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其实根据考古学家分析认为,人类最初懂得使用xx的年代要比神话传说久远得多;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发掘出的一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打制石镞,加工精细,前锋锐利。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这枚长约2.8厘米的薄片石箭镞的产生年代距今约有2800年以上,发明并使用xx的年代至少也应是3万年以前的事了。 古代文献《易经*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一般不能保存至今天),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在中国与蒙古国边界一带,在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等北方省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都散布着细石器文化遗址,常有大量的石镞遗存地表之上。而在新石器晚期,有些箭镞被磨制得规则对称,十分光滑,已与尔后的金属箭头很是近似了。 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xx的普遍应用和狩猎活动的普遍存在。随着阶级的逐渐产生、国家的逐渐形成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xx的用途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原本射向禽兽的箭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xxxx的用武之器。在山西、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者都曾发现了被箭射中的人类骨骸;而在江苏邳县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一具成年男子的股骨被一枚骨镞深射进去达2.7厘米,至今那枚折断的骨制箭镞残段仍然嵌留在距今约5600年前的遗骨上。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弓的形制经过改革更富弹力。在商代已出现了用两层以上材料粘成的合体弓,比原始的单体弓更为强韧,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商周时期的车战中,xx是双方主将执掌的主要兵器,在号称“周代兵器宝库”的曾侯乙墓中存有大大小小4500余件周代武器,其中就有木、竹制作的长弓、短弓、单弓和双弓等,同时还有一些箭杆为竹质、长约为70厘米的箭,其青铜箭镞则有扁体双翼形、三棱形、四棱形等多种形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高级一些的复合弓开始面世。 xx作为能够远距离射杀敌人的武器,被列为兵器之首,其应用自是相当普遍。当时的贵族、将门之子被从小教习射箭;作为一门技艺,“射”成了公亲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不仅在国君会盟、宴会上被视为一种很上档次的礼仪,而且在民间风俗中也以它作为礼节。哪家生了男孩就在门口挂一张弓,期待男孩长大后勇武有力,能挽善射。 汉代之时,为适应步战、水战、骑战的需要,人们制作了更加利于实战的xx,弓有虎贲弓、角端弓、雕弓、路弓和强弓等名称形制不同的品种。 持弓者的力气至关重要,一般上等弓的拉力在120斤左右,力气特别大的勇将则能拉开300斤的强弓,因为弓的挽力决定了箭的射程、穿透力和命中xx度。由于射击对象的不同,箭杆、箭镞的尺寸、形状和重量有所调整变化,古人为了提高杀伤力,扩展箭的使用功能,真把小小的箭镞设计得五花八门,有双翼式、三翼式、扁叶式、柳叶式、三角式、菱形式、三棱式、四棱式、血槽式和圆锥式等等不同品种,更还有令敌人摄心动魄、指示方向和鸣镝一种装有带空孔的三翼式箭头的羽箭,它在发射后会由于气流挤压于空孔而发出凄厉的鸣响。 以一具强壮的臂膀挽动的硬弓该是积蓄了多么雄厚的力量,以劲力推动的羽箭该是多么迅疾,以坚石、硬骨和金属制成的箭镞迎面飞来,又该是多么锋利、可怕! 古代的战争常以军阵对垒的形式展开,xx在xx中的作用和地位相当重要,唐代《太白阴经*器械》中记载:唐一军编制12500人时,装备“弓一万二千五百张,弦三万七千五百条,箭三十七万五千支。”xx手们于战阵前一字排开,控弓发箭。千弓同张,万箭齐发。霎时间,矢如雨注,箭若飞蝗,一场残酷的锋镝噬血就此开始。 用于实战中的箭镞常被加以特殊设计,带血槽、带倒刺的箭镞比较普遍。将箭镞施以血槽可以让中箭者的血迅速流失,失去战斗力,将箭镞制以倒刺能够令中箭者痛苦加剧,无心恋战。为了提高杀伤力,古人还采取将箭镞煨以xx、涂以毒汁的办法。这些经过强毒处理的箭,当真是“见血封喉”,被射中的人马立时呼吸困难、全身瘫软。 冷兵器时代在一百多年前业已结束,xx矢镞也从战场上黯然消逝。然而曾经的真实永远存在。从黄帝蚩尤大战、春秋战国纷争,直到满清帝国的灭亡,数千年间中华大地上出演了多少人间惨剧,难以记数的强弓硬弩又发射过多少支洞穿肢体、攫掠性命的箭矢? 古战场遗址上、荒山野岭中和断残壁间,至今尤存的镞镞镞镞,仿佛一只只坠地僵虫。它们在各自的飞行奔袭中,曾经是那般疾烈、嚣张,毫不犹豫地扑向一个个年轻健壮的身躯,将死亡的冰冷大幅度播扬。 本文摘自《风景名胜》杂志2003.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