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盔甲催人深忆秦皇汉武
“江峰版黄金甲”的打磨局部细节也是如此考究
你可能在古装戏里见识过眼花缭乱的盔甲,可能在游戏里把玩过功能各异的铠甲,还可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过这些“硬家伙”,但是你能想象,一套“黄金甲”站在你的面前,甚至穿到你身上吗——注意,这不是演习,这不是演习。
这套“黄金甲”的创作者,就是本文主角江峰,一个痴迷于盔甲的人,一个力图发扬盔甲文化的人。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盔甲已不过是古装戏里的道具,但对江峰来说,它不是道具。一如岁月不是道具因而不能反复使用,江峰把自己的岁月,“一次性”投入到打造“中华盔甲”的历程中。
“勒陌生头”走进江峰的工作室,你的眼睛肯定会立刻被擦亮,哪怕是阴天——屋子正中央,站着一副“黄金甲”,高约1.8米,虎背熊腰,雄赳赳、气昂昂,再配上把龙泉剑,大有“横剑睥睨傲苍生”的气概。此刻,如果细看“黄金甲”胸前那两个金光锃亮的胸镜,你将窥见自己有两张惊异的脸庞。
不久前,当“黄金甲”摆到面前的时候,江峰也从护心镜里看到这番景象。他亲手打造了它,又被亲手打造之物所震撼。后来江峰说,自那一刻起,他算真正有了信仰。
其实,江峰并不喜欢别人称自己的宝贝为“黄金甲”,模仿痕迹太浓重。而打心眼里,他就瞧不上那部大片。“明光铠”,才是它的正式名字,大气而不俗气、雍容而不庸碌、厚重而不笨重——典型的唐朝盔甲。即便是模仿,我江峰也要模仿出个大唐雄风。!
据江峰介绍,“明光铠”之得名,还恰巧与胸镜有关。护心镜大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打磨得极其光滑,在太阳照射下会迸射出耀眼的“明光”,能对敌人起到威慑作用。
这个场景就能告诉你,“黄金甲”是怎样炼成的
【耗费】一个多小时才能穿上
对常人而言,更具威慑作用的,恐怕还是耗费在“明光铠”上的好材料。有车族走近这副盔甲,或许会问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没错,是汽车专用漆的味道。这味道来自头盔、来自皮革等等。
原来,为了保证品质,凡是需要油漆,江峰全部使用汽车专用的高级漆。“用到现在,都够喷好几辆车了!”这类油漆要求高,必须保持环境的干燥环境,否则混入空气或水分会起小颗粒。江峰因陋就简,把喷漆间设在厕所,因为“瓷砖吸水”。
这还不算什么。整套“明光铠”共花去2037枚鱼鳞甲片、694枚方甲片,且统统镀金,毫不含糊;腰带、护手均用黄牛皮,透气佳,冬暖夏凉;头盔、腰带、护肩等镶嵌着缅甸玉,“都是最棒的,A货!”
想穿上“明光铠”,得耗费一个多小时。其步骤之复杂,恐怕也只有江峰本人记得清楚:上身甲、披膊、胸镜、护项、护项圆钩、勒甲索、腿裙、鹘尾、跨带、护手、胫甲、头盔。全套“明光铠”重达40公斤,可以想象,穿着走路,而且要走出大将风度,不亚于挑战极限。
其实“明光铠”分几种,搞个“简化版”成本会低很多,可“要做就做{zh0}”的江峰,坚持制作最复杂也xxx的一款,xx按照一比一制作。“在盛唐,这是高级将领的戎装,当然要不同凡响!”
【契机】不满日本盔甲充斥中国古装戏
不同凡响的举动,需要不同凡响的理由。
作为超级盔甲迷,江峰对古今中外的盔甲及其应用,如数家珍,消闲时,揭露古装戏里的穿帮镜头,是拿手好戏。最经典的一次,是断定法国大导吕克·贝松,在《圣女贞德》中让贞德披上铠甲是错的。“当时一副欧洲铠甲至少要做9个月,而根据时间推算,她根本来不及。”
如果说曝光国外电影的穿帮镜头,只为博自己和朋友一笑,那国产古装戏的混乱,则戳痛了江峰的心窝。“我们的影视剧太不重视服装,只求好看、低成本。”他看《三国演义》,发觉其中的盔甲都是日本式的,而日本盔甲基本仿自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又融入了自身特点。
如此“出口转内销”,江峰很生气。“日本盔甲带有岛国风格,特征就是小。”指着花9000元高价收购来的日本“五月人形盔甲”,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说明五个月大的孩子都能够穿。这和大陆国家迥然不同!”
由于古装戏泛滥,很多网友受误导,往往在“中国盔甲”的标题下,大贴日本盔甲,张冠李戴的情况颇严重。更令江峰胸闷的是,由于中国整套存世的多为士兵盔甲,不比欧洲、日本保留着大量将军、贵族型盔甲,致使不少人以为中国盔甲不好看、不气派。
“我发誓做一套中国的高级盔甲,给大家看看。”本来只是爱好的江峰,被激出来了。江峰介绍,欧洲骑士多为自购装备,如堂吉诃德。“一套铠甲很贵,常常得先攒头盔,再攒披甲……”相比之下,我国古代由国家控制、供应武器,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体系,盔甲精良得多。选择“明光铠”,正是看重唐代是古中国的{df},其盔甲最有“中国风”。
【打磨】一件盔甲,两年心血
因为很少有整套盔甲存在,江峰便在全国四处跑动,希望能搜寻到一鳞半爪,完整复原“明光铠”。他去过西藏、四川等地。进藏是1995年,坐了10多小时的卡车,几乎散架。
无数次地,江峰跑到外地博物馆或古庙“蹲点”。不仅琢磨里面的陶俑和壁画,还因为不允许拍照,他要当场画下来;如果连画都不让,就凭记忆,出去后迅速记录。不论要站多久,江峰都觉得甜蜜,仿佛回到了临摹连环画过干瘾的童年。
“用脚走”还不够,文献同样重要。浩瀚典籍和深奥古文拒绝意志薄弱者,想弄通唯有“用心看”。《旧唐书》《新唐书》不必多说,历史爱好者都视为畏途的《唐六典》《唐会要》,江峰也常翻常新。
每一副盔甲都是要用心去锻造的
钻进去才明白,“明光铠”三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海量细节。如护肩,为唐朝盔甲独有,是“明光铠”的重要特征。又如跨带,13跨是皇帝钦赐的,普通武将品级再高也只佩9或10跨。跨带还分金跨和玉跨,前者为武官佩带,后者为文官佩带——谁能想到,一根跨带系着这么大学问?
最让江峰佩服的是,如此复杂的工艺,先人竟然能糅合得天衣无缝。“中国古代盔甲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软肋重点保护,筋骨处很轻巧,别看重,穿上后又气派又活络。”当然他并不死守教条,像甲片厚度,按理应为0.7毫米,但觉得不够味,遂加至1毫米。
{zh1}是“动手做”。先根据资料画出各部位,配上文字解释。随后制作效果图:先手绘,后电脑;先整幅,后小样。每个图案、花纹都仔细推敲,凸显唐代特色。以腹兽为例,就有5道工序:泥塑、硅胶、树脂、铸铜、镀金,每道都经过精雕细琢,还有钳工、铣工等配合。别的部位,更是成倍复制了其繁琐。
江峰坚持打造一套经得起实战洗礼的盔甲。他不要花瓶,远看光鲜,近看露馅。因此,2700多枚甲片均由棉绳串连,因麻绳容易毛;弄断任何一根,最多掉下一片甲,不会产生连锁反应。“你用刀砍或者捅,{jd1}没问题。”江峰双手叉腰,话语雄辩。如果时光倒回冷兵器时代,他会是个失败的“军火商”——做一套盔甲,居然花了整整两年。
【未来】“野心”无限
凝视“明光铠”,江峰的思绪经常飘回到童年。小时候条件有限,没有玩具士兵,他一集不拉地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通过形象语言,勾勒出一个个威武将军、一件件闪亮铠甲。如今,一套亲手打磨的铠甲,就站在眼前,江峰万分满足。
看来,抛开前面的“宏大叙事”,江峰如此痴迷于盔甲,是怀着某些“补偿心理”的。他2005年设“峰仕经典工作室”,正出自这股内心深处的冲动。那年,他36岁,青春还剩条尾巴。“老婆非常支持,她说,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贪求安稳,而你有梦想,如果我阻挠,你会后悔一辈子。”
“峰仕经典工作室”租了一个楼面,月租金3800,盔甲的制作费用,加上员工工资,由江峰独力承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江峰把工作室分成好几个部分,有专门制作头盔的、专门上漆的、专门制作甲片、专门镀金的等等,纯手工工艺。这样的分工不是凭空捏造的,宋代更细致。“绳子、甲片、锉孔、装备等都有专人各司其职,40多人做200多天,才能打造一套。”
尽管“明光铠”已经成品,不过在江峰看来还不够xx,需要改进。此外,他还有更大野心。“明光铠”的工艺、样式在欧洲、日本还能找得到相似的,而中国{dywe}的铠甲,当属传说中的“三文甲”。这种铠甲,甲片之间无任何绳索串联,却异常牢固。这运用了什么原理呢?可惜除了陶俑、壁画、文献,没有任何实物资料,所以至今没人能xx这个谜团。
江峰想猜透它。当然不是瞎猜,就像做“明光铠”,每个部件必须经过严格考证,有历史依据。江峰不要做“假文物”,而是要打造“真文化”。在这方面,他的胃口似无底深渊。老实说,如果故宫那套用60万甲片制成的乾隆“大阅甲”能展出,说不定哪天爱新觉罗氏的专利,就被江峰“侵权”了。
- (2010-03-15 16:03:50)
- (2010-03-15 16:27:23)
- (2010-03-15 17:08:42)
- (2010-03-16 17:08:54)
- (2010-03-17 17:01:09)
- (2010-03-18 11:58:19)
- (2010-03-18 12:17:05)
- (2010-03-19 08:58:42)
- (2010-03-19 16:58:25)
- (2010-03-19 17:11:43)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