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项目带动、引导劳务输出、培育经济实体

  春节、藏历新年的年味还没有散尽,山南地区乃东县阿巴村的村民已经聚集起来,准备整修村里的水渠。“政府出钱给我们修水渠,村民还能从修建水渠的过程中挣钱,这事太好了!”村主任洛桑边丹一边忙碌着,一边告诉记者。

  “将项目总投资的15%以上交给农牧民实施”,这一惠农举措在山南地区实施近两年来,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统计,仅2009年,山南地区交给农牧民实施的项目就达3亿元。实施和参与项目建设已成为山南农牧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围绕“农牧民增收”这条主线,山南地区在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通过“项目增收”带动群众增收3亿元以上。随后,制定出台了《山南地区关于项目建设带动农牧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项目增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落实。

  山南地区各县、各部门也纷纷按照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把项目建设纳入农牧民增收范围,凡是农牧民群众能够承担的项目都交给群众建设,尽量雇佣当地农牧民工。山南地区交通部门大力实施现金增收工作,积极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2009年就带动农牧民现金收入达8000万元左右。

  “项目增收”为山南地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甜头。家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久村的达娃曲珍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丈夫外出务工赚钱。去年,村里修建了好几项农牧开发工程,丈夫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了。“这些工程本来就是为了解决耕地产量不高等难题的福利工程,大伙儿还可以在项目建设中获得收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呀!”

  眼下,乃东县结巴乡地新村石艺加工厂里一片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加工着石材。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石艺加工厂于2009年成立,得到了山南地区农发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厂内的工人全部是当地农牧民群众,去年一年厂里就实现盈利近500万元,全村参与务工的农牧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近年来,随着山南地区工程和项目建设的增多,对建筑建材、施工队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大。在山南地区有关部门和各县的大力扶持下,山南地区各类农牧民施工队、石料厂、采砂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雅砻大地上。

  在项目建设中,山南地区在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着力在培育农村经济实体,建设农牧民、农牧区长效增收机制上下功夫。对重点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凡是当地群众能够胜任的一律使用当地劳动力,另外,当地群众的石料、砂料等建设用材也按照市场价格优先购买。

  据不xx统计,截至目前,山南地区已累计扶持和组建农牧民施工队、采砂队、采石队、运输队等1900余个。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等实力的不断增强,许多施工队、采石队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逐步发展壮大为建筑公司、石料厂。目前,山南地区由农牧民企业家领导的数十家建筑、建材企业,正活跃在工程建设一线上,成为既带动农牧民增收,又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xxx”。



郑重声明:资讯 【发展项目带动、引导劳务输出、培育经济实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